当前日期:

目录

1979年后,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各企业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主要形式有:以市内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联合体,加入以外地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的企业集团,以兴办农工商联合企业为起点的城郊联合,以松散联营形式输出或引进资金和技术等。1986年6月,全市国营、集体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项目共681个,总投资额7924万元,其中引进资金3243万元。
【市内企业横向联合】
1980年2月,石化总厂成立投资经营公司,将利润留成资金1945万元横向融通到皮革厂、造漆厂等23家市属企业,促使这些企业在“六五”期间产值平均增长1.23倍,利润增长50.7%。为石化总厂配套生产化肥包装编织袋的市燎原化工厂,产值逐年上升,1988年达3014万元。利用石化总厂技术,市农药厂生产出环氧丙烷、丙二醇等系列产品。1986年,市造纸厂联合市东风造纸厂和郊区4个乡镇企业,初步形成高中低档产品配套的造纸企业群体。1988年底,以市造纸厂为龙头,成立有24个制浆、造纸、印刷、机械工厂共34个经济实体参加的造纸集团。
1980年,近郊菱湖大队、湖滨大队创办农工商企业,联盟大队与市被单厂联合兴建被单分厂。其后,市火柴厂与新洲乡联营,建立火柴梗材意大利杨树生产基地;市跃进化工厂与老峰乡联营,建立蚊香主要原料蓼草生产基地。1985年,共有11个市属企业与郊区乡镇联营,办起12个工厂、3个加工点和1个经销门市部,年新增产值1689万元、利税178万元。1986年,市属33个企业与乡镇企业挂钩结对,扩散生产针织内衣、皮革、服装、鞋袜等20多种产品,或加工半成品、提供生产服务、设立销售网点等。
【跨省、市经济协作】
重点是利用上海的产品和市场优势,发展技术合作,增加生产,扩大销售。1983年,严重亏损的集体企业市东风机械厂与上海挤出机厂联营,生产塑料机械。次年改名为安徽塑料机械厂,并与市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协作,进入市先进企业行列。1985年,全市与上海的联营项目共25个,年新增产值4928万元,利税743万元。胡玉美冷饮食品厂与上海丰乐食品厂联营生产糖果。市伞厂与上海五华伞厂联营生产五华牌晴雨伞。市香皂厂的香皂由上海日杂批发站、上海百货站经销。市被单厂的印花被单、提花线毯由上海针织品批发站包销。纺织厂与上海国棉十七厂建立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协作关系。市针织总厂与上海针织九厂联合进行国产编织及染整工艺装备的技术改造。市电器开关厂与上海电器研究所、上海防爆电器研究所共同研制节能防爆电器等。
与其他省、市横向联合的形式有产品扩散、技术咨询与协作、联产联销、来料加工以及参加全国性企业集团等。胡玉美罐头食品公司与甘肃省和政县联合开办胡玉美罐头食品公司甘肃分公司,并在玉门油矿建立销售窗口。胡玉美酿造厂甘肃分厂于1987年竣工投产。市火柴厂与江西省景德镇垦殖场联营,建立火柴木片加工厂。市毛纺厂与北京兴发服务公司合作,扩大呢绒销售。市无线电厂继1985年与南京无线电厂以技术转让方式生产黑白电视机之后,1988年又开发彩色电视机生产,加入熊猫电子集团。市造漆厂加入南京长江涂料集团。市彩色印刷厂加入轻工业部包装印刷联合总公司安徽省公司。安庆纺织厂与南京一棉厂、无锡三棉厂、杭州一棉厂等5个工厂实行信息、技术及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协作等。
1985年,市属企业与省内市县联营、技术协作项目有19个。造纸厂与铜陵市造纸厂、岳西河图造纸厂、岳西毛尖山造纸厂合作,增加机制纸的生产。塑料机械厂与太湖县五金厂、枞阳县第二农机厂、六安永达机械厂联营,扩散零部件加工。农药厂与省化工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稻枯净制剂。特种橡胶厂与安徽大学合作,生产聚氨脂橡胶。1988年4月和9月彩色印刷厂先后与安徽新华印刷厂、安徽电子制版中心及潜山县印刷厂签订协作合同,成立安徽电子制版中心联合服务部,并在潜山设立联合服务部。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50年代,市属企业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轻工、化工、食品工业等设备和技术。1975年,石化总厂从法国引进年产30万吨合成氨(制成52万吨尿素)成套大型化肥装置,投资2.4亿元人民币(含用汇8000万美元)。1983年,市政府成立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领导小组。1984年6月,市开源实业总公司与香港广丰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筹建开源保健用品有限公司,1987年7月建成投产。这是全市第一家达成中外合资协议的企业。1985年4月,市伞厂与香港天安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资筹建安华雨伞有限公司,12月建成投产。这是全市首家建成投产的中外合资企业。1988年底,全市有3个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额约300万美元,其中外资额137万美元。市皮革总厂与西德伦赛公司建立技术协作关系。1985年伦赛公司派专家出席该厂召开的水牛皮综合利用研讨会,该厂也选派人员去西德考察学习。
上一篇:经济结构
下一篇:经济体制改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