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清之际,城内较著名的中药店坊已有多处。清末,始有西药经营。民国27年(1938)安庆沦陷前夕,中西药业共有私营店房48户,均为前店后坊,自购、自产、自销。沦陷期间,多数店房关闭,市场萎缩。战后有所恢复。1949年,城内药业店房有50户,生产经营规模远不及当年。
解放初期,私营医药店房有所发展。“一五”计划实施后,国营医药机构建立。1955年对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中西药各5户批发商先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次年,全行业实现公私合营,53户中药店、17户西药房合并,分别成立国药和新药业总店,以及饮片加工厂和余良卿膏药厂,工商初步划开,企业、产品和网点结构同步调整。1960年,中西药合并经营,成立医药公司,医药工商最后分开。当年,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7.72万元,利润34.74万元,税金7.9万元;商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70.78万元,利润15.24万元,税金1.41万元。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医药商业企业强化责任市场意识,工业企业则在恢复传统制作的同时开发新品种,并致力于设备添置、技术改造。1965年,中药制药厂迁址新建,余良卿膏药厂开发新剂型橡皮膏,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规模扩大。“文化大革命”初期,生产半停顿。70年代初,生产化学药的第三制药厂建成投产,生物化学药在停产多年后复产,并正式建立企业;第一制药厂开始剂型改造,发展针、片剂生产;第二制药厂迁址新建。医药工业3大行业基本形成。
1976年,医药系统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09.91万元,利润7.69万元,税金24.46万元;商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55.47万元,利润8.96万元,税金1.76万元。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88.78万元。
1980年,市医药管理局成立,医药工商企业实行归口管理。医药工业企业开发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产供销一体、生产经营合一。商业企业广开渠道,商商结合、商工结合,扩大经营范围,形成自购自销、自主经营的格局。1988年,全市医药工业共生产化学原料药450吨,中成药138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5669万元(1980年不变价)。其中,市医药局系统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35.9万元,利润269.3万元,产品销售税金70.58万元;商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468万元,利润70万元,税金9万元。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137.85万元,净值852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制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