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委、地委机关报】
《安庆新闻》
安庆解放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庆市军管会接收《皖报》、《民报》、《新皖铎》、扬子江出版公司等机构。1949年4月24日,市委、市军管会领导的《安庆新闻》创刊号出版。1950年5月1日奉命停刊。共出358期。
该报系四开四版日报。直排版,排文用六号老宋字,分成8个基本栏,每栏9字,横宽72行。创刊初期主要编发新华社电讯稿,1949年6月始有地方新闻,8月5日起开辟文艺副刊(不定期),并开始刊登广告。1950年,地方稿件已占版面之半。头版要闻,二、三版国内、国际新闻,四版市内及地区所辖各县新闻,但时有突破。
该报致力于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报道国际国内重要新闻,着重报道解放战争的进展和缔造新中国的历程,报道世界民主阵营及和平运动的胜利,报道市及地区各县人民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情况。注重表扬先进人物,揭露敌对势力的活动,也揭露和批评革命队伍中的坏人坏事、错误和缺点。
创刊时负责人张涛,编辑部负责人许健生。1949年6月由新华社安庆支社社长刘峰奇任报社社长。报社内设编辑部、营业科、总务科、印刷厂。编辑部下设编辑组、资料组、校对组、电台。印刷厂在接收原《皖报》设备基础上创办,职工近40人,有手摇对开机、脚踩圆盘机、手摇铸字炉各1台。铅字字号较全的有老宋体1种,字模有六号老宋1副。电讯设备有手摇发报机和再生式收音机各1台。
《安庆人民》——《安庆日报》
前身是内部发行的《安庆简报》。根据市委书记李微提议,1955年1月8日创办。四开四版,不定期。以报道市内中心工作、介绍工作经验和表扬批评为主要内容。两年出报45期,发行量由400份增至1000份。
1957年1月,市委决定并报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创办市委机关报,定名《安庆人民》。张樾主持报社编辑部和印刷厂的组建。2月18日《安庆简报》终刊。3月1日《安庆人民》正式出版。始为周二刊,7月23日改为周三刊。1958年1月1日改为隔日刊,4月1日改为日刊,易名《安庆日报》。总编辑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显德兼任,副总编辑张樾、袁澄先后主持报社工作。编辑部下设总编办公室、经济组、农村组、政教组(含副刊)、夜班组(包括校对、电台)、发行组,经理部下设印刷厂。编辑部址始设任家坡市委党校内。1958年1月迁孝肃路,5月迁健康路。10月地、市合并,《安庆日报》与《安庆报》随之合并,名《安庆日报》。报社社长、总编辑由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眉寿兼任,副总编辑田茂德主持报社工作。报社下设编辑部和经理部。编辑部设总编办公室、经济组、农村组、政教组、美术摄影组、校对组、电台,经理部辖2个印刷厂。1959年3月地、市委分开,《安庆日报》分为《安庆日报》和《皖江日报》。《安庆日报》仍为市委机关报。总编辑仍由刘显德兼任,副总编辑袁澄、张樾、张轼先后主持工作。1961年2月1日《安庆日报》停刊,并入《皖江日报》。从1958年4月1日改刊至此,《安庆日报》共出1028期。
《安庆人民》在创刊号《见面话》中宣告的办报宗旨和方针是:“它是党的报纸,同时也是全市人民的报纸。”“要密切地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宣传和解释党在各项工作中的方针、政策;充分地反映我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气象,人民生活中各方面的重要问题;鼓励和支持先进,批评缺点与错误,以推动我们切身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我们的报纸,将尽可能的在有限的篇幅中,刊登多方面的新闻和文章,从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和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反映人民生活。”“报纸是社会言论的喉舌,人们对社会上一些具体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即使其中有编辑部不同意的观点,我们也可发表,并且欢迎展开自由讨论。”改刊《安庆日报》后,此宗旨和方针未变。
在内容上,《安庆人民》与《安庆日报》均以市内新闻为主,特别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报道,交流工作经验,反映群众意见。全省及国内外重大事件亦以一定篇幅刊出。其副刊以市内富有历史意义的“百花亭”命名,对区域的历史文化多方发掘介绍。
这一时期,报纸也存在一些失误。如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宣传一些“左”的政策思想和做法,有扩大化的言论;在公社化、大办钢铁和全民大跃进中,强调“一大二公”,片面宣扬高产量、高速度,报道一些被夸大的和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1958年8月29日报道郊区菱湖农业社第三十一生产队中稻亩产44951斤。实际上,这是市委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为赶上全国有些地区放出早稻高产“卫星”的形势,采取几块田并棵的办法,放出所谓的高产“卫星”。
《安庆人民》、《安庆日报》均为四开四版。一版为要闻,二版为经济,三版为文教卫生工作及副刊,四版为国内外重大新闻(电讯)。横排版,排文用老五号宋字,每版分成5个基本栏,每栏12字,高78行。头版设社论、本市简讯等专栏,二版设政治问答、一切为着社会主义、名产品、批评、读者来信、答读者问、读者接待室、专访、市场集锦、好建议、新产品新技术等专栏,三版设新人新事、文化窗、影剧评介、体育简讯等专栏,三版的综合性副刊百花亭设安庆今昔、随笔、杂谈、读者论坛、科学常识、寓言、民间传说、三言两语等专栏,三版还定期刊出理论学习、党的生活、学校生活以及新蕾(文艺)4个专版。
《安庆人民》报阶段,基本实行编采合一,即各组编辑人员既负责稿件的修改加工,又负责有关新闻的采访和调查核实工作。改刊《安庆日报》后,始有专职记者。稿件编审制度较为严格,所有稿件都须先经所在单位核实,较为重大的新闻和表扬批评稿,则需主管部门党委核定。每期报纸,经编辑部负责人召开编前会议研究本期报道中心,协调各组发稿计划,逐级审定稿件后,排出清样,由总编辑签署,送市委宣传部部长或书记审发。编辑部对通联工作极为重视,组织通讯员队伍,召开通讯员会议,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改成日报后,明确提出“群众办报”,要求“各区委、党组、支部应督促各通讯小组每月供给报纸一定数量的稿件,其中至少有一至两篇质量较高的稿件。”1960年,《安庆日报》成立通讯组,通联工作趋于正常化。
1956年底,筹建《安庆人民》报印刷厂,有1部手摇对开机印报。另有7台圆盘机、4台四开机承担对外业务,以厂养报。铅字仅老宋体较全,字模有老五号宋体。1958年,南京雷达学校印刷厂停办,支援工人8名、电动对开机1部、小五号铅字4架和小五号铜模1副。厂址先在倒扒狮街,后迁至孝肃路。1959年11月,印刷厂划归市委办公室,报纸仍由其承印。
《安庆人民》由邮局发行,发行量3000份。改为《安庆日报》后增至5000份。
《安庆新闻报》——《安庆日报》
《安庆日报》合并到《皖江日报》后,19年间无市办报纸。1979年底,市委决定恢复机关报,由张樾和吴斌主持复刊的筹备工作。1980年2月14日,以《安庆新闻》为名的市委机关报试刊与读者见面。4月,周桂春具体负责筹备工作。经省委宣传部批准,省出版事业局登记,定名《安庆新闻报》,10月1日正式出报,公开发行。1987年1月1日起改日报,恢复《安庆日报》名。1988年安庆区划调整后,《安庆日报》与原地委机关报《安庆报》都作为新市委的机关报各自按原机制继续出版。1989年1月1日两报合并,定名《安庆日报》。孙炯任报社党委书记,周桂春任社长,洪寿保任总编辑。
《安庆新闻报》初期为周刊,1981年1月1日改周二刊,7月1日改周三刊。《安庆日报》为周六刊。《安庆新闻报》刊期上承原《安庆日报》,为1029号,至1988年12月31日为2579号。加上1980年试刊23期,共发行1574期。
《安庆新闻报》和《安庆日报》以城市干部、职工为主要读者,兼顾农村。办报方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成就、新经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传播科学知识,活跃文化生活,介绍本地风土人情。力求突出地方特色,注意地方化、大众化。1980—1988年,围绕经济建设,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商品经济、城市厂长经理负责制、利改税、流通领域改革、工商企业承包、农村专业户、城市个体户、科技兴农、科技兴厂、双增双节、治理整顿、稳定物价等一系列重大经济事件予以充分的、指导性的报道。如从安置知识青年开始的新型集体企业,到以“窗口经济”为特征的横向经济联系,民间外贸及“飞鸟型农村经济结构”等,报纸都自其萌芽状态起,连续多年、多角度地跟踪报道。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着重宣传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统战政策、“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学雷锋活动、创建文明城市、职业道德、端正党风、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国防教育、人民调解、机关岗位责任制等重大活动。尤其是对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性读书活动和绿化工作等持续多年进行多侧面的报道。对市委的一些重大决策,如1982年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月,1983年的抗洪抢险,1987、1988年的“双杯赛”(创建文明城市的振风杯、文明杯竞赛活动),都集中版面组织报道。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如分房建房中的不正之风、市场秩序混乱、蔬菜价格上涨、服务质量差等,除“长流水、不断线”式的报道、批评外,还组织过数次大规模的集中报道和讨论。
在全省好新闻评比中,《安庆新闻报》1984年有5篇稿件获奖,得奖数居全省地、市级报纸的第二位;1985年有8篇稿件获奖,除《安徽日报》外,名列全省第一。1986、1987、1988年均有稿件获奖。
《安庆新闻报》、《安庆日报》均为四开四版,版面规格均为横排版,新五号宋体字排文,兼用新五号正体。《安庆新闻报》的头版是要闻,二版是经济,三版是副刊,四版是文教综合。《安庆日报》头版为综合要闻;二版为地方新闻,一周内交替发表政治、经济、文教新闻;三版为副刊;四版为时事及广告,时事内容来自自收的电讯稿。报纸常设专栏约70个,主要有振风论坛、江城短笛、经济漫谈、职工生活、消费者园地、改革之花、为四化立功、农村消息、大龙山下、市场漫步、经济短波、致富篇、随感录、向雷锋学习、党的生活、年轻人、部队与民兵、政法战线、文化窗口、读者来信、群言堂、笔花、盛唐山随笔、皖城古今谈、运动场、科普园、音乐之窗、诗人之角、饮食起居、花鸟虫鱼等。其中有的专栏系综合性专栏,如职工生活包含下班以后、班组园地、后勤之声等小栏目,政法战线包含侦破通讯、社会一隅、水晶石等小栏目。根据形势需要,还常设置临时性专栏,如在防汛的日子里、暑假生活等。1986年设置的临时性专栏窗口行业目击记,以现场目击的形式,综合报道全市各餐厅、浴室、剧场、店堂、粮站、公共汽车、供水、供电等窗口行业的服务状态,扶正抑邪,市民反映较好。通过学习其他城市报纸的经验,开阔视野,还辟有左邻右舍、雁迹萍踪、皖西南重镇、望台等专栏。此外,设有学习与思考、部队与民兵等专版。文艺副刊除综合副刊百花亭外,还有科普副刊科苑,文学副刊大观,艺术副刊艺海,皆为专版形式。
《安庆新闻报》和《安庆日报》在全市建立通讯网,正式聘请通讯员300余人,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通讯员学习班,发行通讯刊物《安庆新闻报通讯》(后改为《安庆日报通讯》)。
1982—1988年,报社处理人民来信约9000封。这些来信有的在专栏刊登,有的转有关部门处理,有的通过内部参阅反映,有的安排记者调查采访。
复刊后的报纸由市委办公室铅印室印刷。1986年11月在西围墙自建报社印刷厂,厂房面积1161平方米,有对开机3台,四开机2台,圆盘机、切纸机、浇条机各1台,铸字机3台,全套照相制版和打纸型设备,字模60余副。
《安庆新闻报》和《安庆日报》均由邮局发行。发行数量:1981年7400份,1982、1983年各8000份,1984年1.2万份,1985、1986年各1.6万份,1987年2万份,1988年2.2万份。1985年前发行限于市内,1985年开始向全省发行。
《安庆新闻报》和《安庆日报》的广告业务分工商广告、政府公告、社会服务广告(如寻人、寻物、声明、启事、征婚等)3大类。收费标准一般按其所占版面面积计算,特殊要求加算。报社广告收入1981年2万元,1983年4万元,1985年7万元,1986年9万元;1987年成立广告科,广告收入12万元;1988年对广告科实行承包责任制,广告收入达22.5万元。
安庆新闻图片社于1984年成立,从日本进口全部电脑控制的彩色洗印放大设备。1985年拍摄编辑《安庆》画册,全面介绍安庆市的历史沿革、风光名胜、交通旅游和名优特产,先后发行到美国、丹麦、加拿大、比利时、联邦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3个国家和地区。此后,又拍摄编印《安庆风光》、《严凤英舞台艺术》明信片10万套共100万张,发行到全国。还拍摄编印《安庆工人》、《安庆建设成就》等新闻图片和一批企业画册。
《安庆日报》社办公楼位于西围墙2号,1986年8月落成,高6层,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
《安庆新闻报》总编辑最初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华页勋兼任,副总编辑周桂春主持报社工作。1983年11月周桂春任总编辑。报社设总编办公室、人秘科、经济组、政教组、文艺副刊组、美术摄影组、通联组、印刷厂。总编办公室下另设校对室和电台,通联组下辖资料室。1987年改刊《安庆日报》后,报社设总编办公室、经济部、政治理论部、文教部、群工部、文艺副刊部、美术摄影部、新闻图片社、人秘科和印刷厂。职工共120人,其中编辑部69人,印刷厂51人。
1984年,报社10余名年轻新闻干部通过国家统一命题的大专程度的技术职称考核,10名干部在成人高校毕业,10余名编采和行政干部在各类成人高校学习,还选送4名干部去安徽大学新闻班学习。至1987年,编采人员基本达到大学专科文化水平。1988年,报社编采人员中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23人。
报社建有职工岗位责任制,从总编至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并与奖金挂钩。报社建有头版发稿编前会议制度、总编办公会议制度、内部评报制度、月评好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保密制度。1986年被市政府评为市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
《安庆报》
中共安庆地委机关报。1951年7月24日创刊。社址初在天台里,1952年迁孝肃路13号。
《安庆报》创刊时为周三刊,1956年5月1日改为隔日刊,1958年7月1日改为日刊。1959年3月1日易名《皖江日报》。1961年2月1日《安庆日报》并入该报。1963年1月1日,由《皖江日报》易名《安庆日报》。1964年1月1日改隔日刊,恢复《安庆报》名称。1967年1月10日,报社被造反派封闭。其后,由报社内群众组织出版过《新华社电讯》及《新安庆报》。1968年8月,《新安庆报》成为安庆地区革委会机关报,刊期编号另起。1970年7月改日刊。1972年2月28日停刊,原机构改称为地委《安庆通讯》编辑室,出版向机关团体内部发行的《安庆通讯》。1980年1月1日,《安庆报》复刊。复刊号刊期承前总数(含《安庆通讯》406期)为5243期。始为周二刊,7月1日改为周三刊。
《安庆报》四开四版,用新五宋或新五正排文。在70年代前均有电讯稿。1980年复刊后,基本用地方稿。版面分配为:头版要闻;二版经济;三版专版,每周科普园地2期,另由教育园地、计划生育、政法战线、妇女儿童等专栏轮流;四版为副刊,有天柱山文艺副刊和彩虹坪综合副刊。
《安庆报》在1951年7月24日创刊词中宣布:“占全区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报纸的主要对象”。此后,虽宣传重点不断变化,但农村报的特点未变。
创刊时利用《安庆新闻》印刷厂印刷,经多年建设,至“文化大革命”前拥有齐全的印刷设备,成立报社印刷厂。“文化大革命”中,报社印刷厂改为新华印刷厂,转归轻工业系统。复刊后重建印刷厂,有轮转机1台、印刷机15台、烫金机1台、自动铸字机1台、自动无粉腐蚀机1台、晒版机1台,另有车床、电锅、彩扩、电讯等设备。字模22副,字体40余种。
发行量创刊时3万份,后增至5万份。1958年最高时达8万份。复刊后,1980年6000份,1984年增至3.5万份。1988年,职工176人,其中干部54人。编采人员中,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16人。历任主要负责人许健生、刘志明、孙眉寿、田茂德、李文真、袁澄、胡雄飞、汪晓白、孙炯、张焕然、洪寿保等。
【事业报与企业报】
市内一些企业、学校和其他单位自办报纸,一般内部交流。部分有正式刊号并公开发行。
《安庆师院报》
中共安庆师范学院党委机关报。1982年1月1日创刊,四开四版,不定期发行。主要报道院内重大活动,教育、教改动态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每期印2000份,校内发行并与全国部分高等院校交流。该报经省政府新闻出版局登记。至1988年底,共出47期。
《安庆石化报》
安庆石化总厂厂报。创刊于1982年12月15日,四开四版,旬刊。主要报道总厂大事、各分厂新闻,转载全国石油化工系统有关消息,也少量报道安庆市情。报纸设有今日九里十八湾、石化人物、班组世界等20多个栏目,并辟有文艺副刊版。每期印2500份,厂内发行,同时与全国石油化工系统各单位交流。该报经省新闻出版局登记,有正式刊号。报社为省新闻协会及省企业报协会成员。至1988年底,共出版252期。
《宜纺报》
安庆纺织厂厂报。1985年1月创刊,四开四版。始为月刊,1988年改为半月刊。主要报道厂内新闻,介绍全国纺织行业动态,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辟文艺副刊。每期印2000份,厂内发行并与全国纺织单位交流,赠予市经委口各机关、纺织系统各单位。该报经省新闻出版局登记,有内部报刊刊号。报社为市新闻协会及省企业报协会成员。至1988年底共出版84期。
《科学与技术》
安庆科学技术协会主办。1961年创刊,时名《科技动态》,八开版,打印,刊期不定,印行200~300份。1964年停刊。1980年复刊,更名《科学与技术》。1982年改为四开四版,月刊。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同时介绍各单位科技活动情况。每期印行2000~2500份,赠予市内各团体单位,并与全国各城市科学技术协会交流。1988年底停刊。
《卫生与健康》
市卫生防疫站主办。60年代开始发行,四开四版,不定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79年恢复,仍为四开四版,不定期。内容为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报道卫生与保健动态。每期印行2500份,赠予市内各卫生医疗单位、各团体、各学校,并与全国卫生防疫系统单位交流。
《活动月报》
市工人俱乐部主办。1979年创刊,不定期(大致每月一期)。始为八开小报,1984年7月改为四开四版。主要报道市职工文娱体育生活动态及俱乐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并辟文艺副刊版,刊登职工创作作品。每期印行900份,赠予基层工会、各团体、基层文化活动室,并与全国部分工人俱乐部、文化宫交流。该报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外省、市俱乐部曾派员来学习。
《安庆环境保护》
市环境保护局、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1982年创刊,四开四版,不定期。主要报道国家、省及市环境保护有关法规,环保工作动态,介绍市环境状况,宣传环保知识。每期印行2000份,赠予市各单位,并与国内部分环保系统单位及学会交流。1986年停刊。
《计划生育》
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1985年创刊,四开四版,季刊,每期印行3000份。1988年停刊。
《宜变报》
市变压器厂厂报。1985年创刊,始为油印,八开二版。1986年后改为铅印,八开四版,月刊。每期印行1000份,除厂内发行外,与全省同行业厂际交流。报社系省企业报社协会成员。
《安庆政协》
政协安庆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1985年创刊,八开四版,不定期,每期印行1000份。报道市统战工作动态、政协开展的各项活动与工作状况及各政协委员的活动,并辟有文艺副刊。
《一药报》
市第一制药厂厂报。1985年创刊,八开四版,半月刊,每期印行300份。
《染织报》
市染织总厂厂报。1985年创刊,八开二版,半月刊,每期印行300份。1987年停刊。
《宜城青年》
共青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1986年初创刊,不定期,每期印行500份。主要报道市共青团、青联活动情况。
《安庆之窗》
安庆之窗股份有限公司(以食品总厂为主)主办。1985年10月创刊,八开四版,不定期。报道安庆窗口经济动态。1986年11月停刊。
《采香报》
市香皂厂厂报。1986年5月创刊,打印。(1989年11月改为铅印,四开四版,半月刊,每期印行1000份。)报道厂内消息,同行业动态,转载国家及地方要闻,辟有文艺副刊版。厂内及市经委口内发行,并与省内外同行业交流。报社为省企业报协会、省轻工记者协会成员。
《蓝盾报》
市公安局团委、市武警支队团委、市消防大队团委联合主办。1986年春创刊,四开四版,不定期,每期印行1000份。主要报道市治安形势、公安消防战线动态,辟有文艺副刊版。在市公安系统内发行,与全国各城市公安系统单位交流。
《活动报》
市青少年宫主办。1986年底创刊,八开二版,季刊,每期印行2000份。主要报道青少年宫活动及近40个青少年培训班动态。在市共青团系统内发行,并与全国部分青少年宫交流。
《安开报》
市电器开关厂厂报。1987年1月创刊,四开四版,季刊,每期印行500~700份。报社为省企业报协会、省机械厅企业报协会、市新闻协会成员。
《安庆物价》
市物价局主办。1988年创刊,八开二版,月刊,每期印行350份。主要报道市物价现状、市场行情、物价管理及物价预测,同时刊登全国物价动态。在市财委口单位内发行,并与全国29个省市物价局交流。
《宜建报》
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主办。始名《宜建工人》,为打印的内部刊物。1987年6月改为铅印,四开四版,不定期(约为季刊),每期印行1000份。报道内容主要为公司内活动及建筑行业动态。在市建筑系统内发行,并与省内外建筑行业单位交流。
《安庆房地产》
市房地产管理局主办。1988年7月创刊,四开四版,月刊,每期印行1000~1500份。主要报道市房地产管理、公私房屋建设、房屋改革等方面消息,同时刊登国内房地产业动态,辟有滨江花文艺副刊。在市房产、城建系统发行,并与全国29个省市同行业交流。
《百业信息》
由许道青、尹思放等发起,若干企业出资协办的民间报纸。1988年5月创刊,四开四版,月刊。主要发布经济动态、市场行情、供需信息,并为企业作宣传介绍,辟有文艺副刊版。赠予市内各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在街头零售,并与省内外各种经济类报刊交流。
《乡情报》
市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主办。1988年10月1日创刊。四开四版,不定期,内部发行,每期印行500份。专门发表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歌谣等民间文艺作品,并收集整理谚语、歇后语等。
《建工报》
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主办。创刊于1988年10月,四开四版,季刊,每期印行300份。主要报道市建工系统行业管理动态。在市建工、房地产行业单位发行,并与省内同行业交流。
【“文化大革命”中的报纸】
《新安庆报》
1967年1月10日,《安庆报》被造反派封闭。当天报社造反派印行《新华社电讯》,共出5期。1月17日改出《新安庆报》,报头下加“毛泽东思想安庆地区革命造反委员会”字样。隔日刊,共出98期。1967年6月13日,改出《新华社电讯》,隔日刊,共出128期。1968年3月11日,驻军支左领导小组亦出版《新安庆报》,日刊,出至“红94号”。上述报纸皆四开四版。
《安庆战报》
安庆造反派组织“红造会”编印。1967年6月创刊。此后,安庆工人造反派组织1967年秋创刊编印的《工人战线》并入。1968年8月停刊。四开四版。
《曙光报》
安庆造反派组织“联委会”编印。1967年8月创刊,1968年8月停刊。四开四版。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记者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