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梅城镇位于县境东南部,梅城区中部,距离合肥市199公里,距离安庆市86公里。东、南与梅城乡毗邻,西、北与野寨乡、潘铺乡接壤。东西宽1.8公里,南北长2.2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镇内有东关、龙井、北门3个居民委员会和新村、蔬菜2个村民委员会,下辖12个居民小组和25个村民小组,合计有4702户,其中非农业户4160户;18161人,其中男10228人,女7933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6012人,占总人口数88.17%。现有总人口数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3216人增长4.65倍,比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7685人增长1.36倍,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3999人增长0.3倍。
梅城镇系皖、潜二水冲积的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东临梅河,西抵潜水,南濒雪湖南埂,北靠彰法山。平均海拔20米。最高的天寨海拔23.5米。东关河流经县城北部和东部。年平均气温为16.3℃,无霜期242天。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左右。
“梅城”因何而名,史志无记载。民间传说有四:一是城墙系梅花小姐捐资督筑(旧县志载有梅花小姐墓地),为纪念梅花小姐,故名“梅城”;二是此处古时候梅子树殊多,因此得名;三是三国时期曹操驱兵南下,曹兵口渴难行,时逢梅子成熟季节,入城后,曹兵饱尝了梅子,哗称“梅城”;四是城依梅河,故称“梅城”。梅城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今县域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日的梅城。此后,历代为州、郡、府、县治所在地。今为中共潜山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建国前夕,镇上东、西、南、北街和后东街,均为条石和块石铺成的路面,街道狭窄,宽不足4米,且布漫污泥臭水。房屋大都是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全镇房屋面积2.37万平方米,镇内没有任何现代设施。吃水靠肩挑手提。照明用植物油灯,只有少数富裕户和官府点煤油灯。镇内外交通工具,陆路是手推独轮车,水路是竹排(筏)。全镇只有几十家手工业匠铺和几家作坊,百余家商业零售门点,能坚持正常营业的仅50余家。医药卫生机构只有几家规模很小的诊所和中药铺。1949年,全镇只有小学1所,学生156人;中学1所,学生57人。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一直重视城镇建设,先后于1955、1958和1984年3次制订城镇建设规划。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不断拓宽旧街道,开辟新街道,架设电灯、电话线路,兴建自来水厂和铺设自来水管及排污水道,新办一大批正业、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兴办学校、医院和文化娱乐场所。今日的梅城,已旧貌换新颜。
街道、房屋镇上有街(路)23条:东街东路、东街中路、东街西路、西街路、南街路、北街南路、北街中路、北街北路、后街东路、后街西路、五显路、解放路、建设路、雪湖路、桃园路、新建路、舒州大道、太平路、天柱路、凤凰路、东环路、西环路、中线路,总计长度为19.9公里。其中,柏油路面8.74公里。从潜山饭店——汽车站的北街中路、北路,1984年由原10米拓宽为28—32米,全长690米。两旁高楼林立,工商企业密集,是80年代开拓形成的新兴繁荣街道。据1985年末安徽省第一次城镇房屋普查,镇上有房屋面积计52.0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钢筋混凝土和混合结构的房屋面积18.34万平方米,砖木及其他结构的房屋面积33.75万平方米,分别占房屋总面积的35.2%与64.8%;4—6层楼房面积30726平方米,2—3层楼面积12.97万平方米,平房面积36.05万平方米,分别占房屋总面积的5.9%、24.9%与69.2%。居民住宅面积计26.11万平方米,占房屋总面积的50.1%,其中,成套住宅244套,14919平方米,占住宅面积的5.7%。在城非农业人口人均占有住宅面积16.31平方米。据统计,建国后(至1985年)建房面积比建国前建房面积增长了20.1倍。尤其是1981—1987年间,新建和改建各类房屋面积达21.8万平方米。其中3—5层混合结构的楼房面积占73%。
工业1987年,全镇有全民工厂20家,集体工厂33家,共有职工3074人。此外,有个体工业户82家。年产值2927万元。主要产品有:棉布、丝绸、针织品、服装、皮布鞋、机制纸、印刷品、塑料制品、磷肥、氧化锌、汽车配件、电器元件、小五金、裸铝线、打稻机、轴承、耐火器材、陶瓷器、建筑材料、农具、家具、酒、食油、罐头、糕点等。
农业全镇有耕地677亩,其中水田514亩,菜园地163亩。有效灌溉面积655亩,其中电灌面积248亩。1987年,粮食总产387吨,亩产752.9公斤。年末生猪存栏509头,每个农业户平均0.94头。上市蔬菜40余种,销售量120多万公斤。
商业1987年,全镇有经营百货、五交化、石油、燃料、盐业、糖酒、烟草、土产、农资、茶畜茧、化工、建材、机电、农机、竹木器、种子、饲料、医药、食品、服装等商业专营公司和零售门点386家,其中全民65家,集体88家,个体233家。商品零售额2510万元。此外,有批发门点46个,农副土特产收购点10个。商业门点多分布在老城北街和舒州大道两旁。百货商场一家经营的品种就达6000余种。
饮食服务业全镇有县招待所、潜山饭店、舒州饭店、天柱饭店、雪湖饭店、舒州餐厅等饮食服务业163家。其中全民16家,集体20家,个体127家,共有床位2100多个。
镇办企业1987年,有镇办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9家,其中工业产值72万元,商业销售额152万元。此外,有村办企业7个,联户办7个,个体办502个。连镇办在内,从业人员共1245人,年产值710多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702.81元/人,居7区1镇之第一位。
交通、邮电该镇对内有公路通往全县各区、镇、乡,对外有公路通往安庆、合肥、九江等城市。1987年,有全民、集体、联户经营的车队6个,加上各单位车辆,共有大、小客车102辆,货车和各种机动车276辆。镇内有固定邮路3条,投递点348个。各大小单位共安装电话357部。
文化、教育全镇有剧场、剧院、电影院、影剧院4座,观众座位3578个;文化馆、站2个,文化宫1个,图书馆、室9个,录相放映队2个,体育场地5处。镇上有电视机3995部,其中彩电占15%。全镇有幼儿园、班4个,在园幼儿411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135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当年参加升学考试的小学毕业生287人,升入初中(含职中)的271人,占考生总数的94.43%;完中和职中各1所,在校学生1528人;当年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中毕业生219人,升入高中和中专的79人,占考生总数的36%;参加升学考试的高中毕业生200人,升入高等院校的58人,占考生总数的29%。
医疗卫生镇上有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建站、计划生育指导站、血吸虫病防治站和环境卫生保护监测站各1个;有医院3座,卫生室和诊所2个,医护人员308人,固定病床386张。其中,县级综合性中心医院1个,医护人员184人,病床编制200张,中西医、内外科、五官科、骨科、妇科、儿科、传染科和化验、放射、制药等门类和科室齐全。
公共设施镇北有110千伏变电所l座,联接华东电网。城区共建10千伏输电线路27条,计29.28公里;380伏配电线路49.9公里;220伏配电线路88.15公里。全城均用高压网电。主要街道架设有大功率白炽灯或汞灯。四牌楼——县轴承厂段全部装上亮灭自控的悬臂汞灯。城内有平均日产2315吨的自来水厂1座,地下水管道20多公里,其中直径为100—300毫米的管道14.2公里。排污水道14条,3.59公里。公共场所设有垃圾箱、果皮箱和公共厕所。垃圾日清运量约20吨。城区绿化覆盖率为18%,天寨果园、河湖岸边、烈士陵园等处已成为绿化片。
198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37.44万元。经济纯收入102.54万元。完成国家税收17.92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418.86元,居全县7区1镇年人均纯收入的首位。年末农户银行存款51.28万元,户均946.13元,居7区1镇户均之首位。
梅城镇在潜山县革命斗争史上,擂响了第一声战鼓。早在1927年12月,在中共潜山特支的组织与领导下,爆发了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梅城农民暴动。余大化、范笑山、柳文杰、许梅生等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块大地。梅城镇历史上有1寨2井,3塔3湖,4巷4桥,5庙6寺,24座牌坊,42座祠堂。不少古建筑,有的因年久失修自毁,有的在日军入侵时被炸焚毁,有的建国后被拆除改建。现存的城北太平塔,“晋咸和年间创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东南的天宁寨,曾是明崇祯年间,张献忠义军与史可法部两次激战处。该寨是重要的古文化遗址。1982、1984年,两次发掘新石器时代的墓葬12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70余件。寨上有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修建的供其“秉烛夜读”的“舒台夜月”,为“潜阳十景”之一,寨上绿树荫浓,风景秀丽,现为中共潜山县委机关所在地。城北彰法山麓,有汉末“乔公墓”和乔公二女大乔、小乔梳妆后倒残脂剩粉的“胭脂井”,城南有南湖、雪湖、学湖,三湖相连,面积近千亩。夏秋之际,碧波荡漾,绿莲吐艳,垂柳舞絮,举步湖畔,心旷神怡。三湖盛产雪湖藕,鲜嫩味甜,洁白如玉,为县内一大传统名产,年产量在7.5万多公斤以上。相传,明代的地方官吏曾将此藕作为贡品送京,故远近闻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梅城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