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火力发电
1、徐桥镇火力发电
徐桥镇是县内火力发电、用电最早的地区。民国24年(1935),徐桥大商户周子谦,独资兴办“谦和电机米厂”,从浙江温州购进单缸二冲程8马力老式和尚头柴油机1台,随机请来柴油机工1名,又从上海购进美国产110伏6千瓦直流发电机1台,配套安装后加工大米。翌年9月,自筹资金架设从上街头至下街头杨泗庙木制电杆低压线路0.5公里,安装15瓦灯泡240余盏。电力白天加工,晚间照明,徐桥商户,家家用电,电费月收入150块银元左右,年发电量o.65万千瓦时。民国27年7月,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徐桥,米厂严重受损,配电线路损坏,发电中止。
1950年,徐桥镇农会根据群众要求,集资筹建电机米厂,兼供照明用电。从武汉请来柴油机工赵金海,并带来18马力旧煤气机(烧木炭)和12千瓦交流发电机各1台。立木电杆40根,以8号单股铜线架设低压配电线路,供187家照明,年发电量0.63万千瓦时,至1953年7月,由于用户增多,电力不足,加之原有发电机组经常损坏,难以修复,只好向银行贷款,并在粮食、盐业、百货、烟酒、花纱布等五大公司资助下,从南京购进江苏无锡产卧式单缸40马力柴油机和美国产15千瓦发电机各1台,增加发电量。厂址设在徐桥镇后街叶家菜园南面。
1954年5月,徐桥镇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徐桥电机米厂全部淹没、房屋倒塌,被迫迁址于现在的徐桥米厂,中断照明年半之久。后由县、区投资新建厂房,维修线路。1955年10月才又开始对全镇供电。1957年,由于用户增多,电力不足,改用24千瓦发电机。这时照明零灯增加到500余盏,电费月收入450元左右。由于徐桥米厂自身加工业务不断扩大,继续兼带照明用电困难,经报县批准于1962年9月停止对外照明供电,直至1964年。
1964年,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委托县农机一厂到徐桥重建发电厂,厂址设在徐桥镇石油站内。县农机一厂派去机电工4名,调去无锡产4120型和上海产4110型60马力柴油机各1台,配上海华生电机厂产50千瓦发电机1台,安装成功后,于同年11月正式供电。1965年11月,由于农业机械维修区域划分的变动,改由县农机二厂接替、调整人员,厂址迁到徐桥供销社内,继续对全镇供电。1969年因机构改革,发电厂的设备4110型柴油机和50千瓦发电机组及配电盘等移交徐桥工业站管理。其时居民用户15瓦零灯700余盏,每盏月收电费9角;机关企业安装电度表50只,每千瓦时收费5角。此电厂每月发电量3500千瓦时左右,月收电费约1400元。后因机组陈旧,输电线路年久失修,到1972年底又再度停止供电。
1974年,徐桥镇党委、镇政府决定从镇办企业中支付2.4万元,动员县直下属驻镇单位集资7000元,筹办徐桥镇发电厂。采用16平方毫米及35平方毫米裸铝线重新架设低压供电线路1900米,并购置无锡产4120型60马力柴油机2台,上海华生电机厂产的40千瓦发电机1台,安装竣工后,于当年7月1日正式供电。用户零灯1500盏,机关单位及部分居民安装电度表40只,月收电费1800元左右。
此时,徐桥镇以柴油机发电自用的有长河化工厂、徐桥五金厂、徐桥变压器厂、徐桥米厂、徐桥砖瓦窑厂、徐桥电扇厂、徐桥轧花厂、徐桥造船厂等8家。
1978年6月,徐桥镇发电厂又增购上海产6135型120马力柴油机1台、上海革新电机厂生产的75千瓦发电机1台,全镇15瓦零灯增至3000盏,安装电度表200只。到1982年10月1日徐桥镇正式使用网电,柴油发电终止。
2、县城火力发电
1954年冬,县财政拨款5000元,由县人民政府建设科筹建县电厂。建设科派员赴上海购美制万国牌6缸80马力旧汽车引擎1部,30千瓦旧发电机1台,8号紫铜线2吨;在上海将汽油机改装,增设瓦斯桶,改烧木柴,全部改装配套后运回。厂址设在城关镇中心古塔脚下原卫生院旧址(现县百货公司院内),以杉木为电杆,栗树做横担,架设三厢四线低压主线路2500米,分支线路均为单相二线,于1955年5月1日建成通电。始办时,采取由电厂先投资安装线路灯头到户、接通电源后再由用户付款的优惠办法,动员工商业户用电。随着用户的增多,发电量供不应求;加之设备陈旧,经常发生故障,供电很不正常。为此,省工业厅、县财政共投资8.08万元,购进78马力柴油机1部,改装56千瓦发电机1台,重建新电厂,厂址迁至老城城隍庙南侧(现吊扇厂内),于1957年10月1日发电。同时购2号米斗机1台、旧车床1台,白天进行大米加工和螺丝车削,夜间停止加工业务,送电照明,日夜发电。电厂除按规定上交利润和提取折旧费外,略有盈利。
1958年8月,撤销县电厂,机组划归新建的县电机厂,下设发电车间,除供应本厂生产用电外,还供城关镇居民和部分机关照明用电。
1962年2月,县酒厂购回1台120马力、84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安装竣工后,与县农机一厂配合,分东西二路共同对外送电。1963年县酒厂发电车间从县水电局调进1台120马力、84千瓦柴油机发电机组,1964年底又购进上海柴油机厂生产的4270型200马力柴油机1台,配原县磷肥厂下马时留下的1台125千瓦发电机,以三角皮带传动运行送电。1965年县酒厂发电车间发电能力增加后,县农机一厂即停止对外输电。1967年县酒厂又增加一台80马力、4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至此共有4台柴油发电机组,功率520马力,发电能力333千瓦。同年7月,将酒厂发电车间划出,重新恢复太湖县电厂,独立核算,仍为地方国营。
1968年10月,省批准兴建—座750千瓦火力发电站,厂址设在县城东山头高界公路西侧。1969年2月破土动工,1970年4月底土建工程、750千瓦汽轮机组及配套设备安装完工,并架设了电厂至县城10千伏输电线路,5月1日试车成功。9月1日柴油机电厂(老电厂)并入汽轮机电厂(新电厂),汽轮机组正式运行送电,原有柴油机组作备用电源。新电厂除国家调拨设备外,共投资63.5万元。
主要发电设备有:从徽州地区岩寺电厂调入青岛汽轮机厂生产的21——0.75型单缸齿轮传动凝汽式汽轮机1台,从东至县纱厂调入上海先锋电机厂1960年生产的750千瓦同步汽轮发电机1台,从六安地区纸厂调入上海四方锅炉厂生产的H6.5——25——375型带有风力、机械抛煤可翻转的手摇炉排式锅炉1台。由于主要设备七拼八凑,且安装和操作人员技术不过硬,运行不到3个月,事故发生,调速系统损坏,调速箱主动齿轮弯曲,被迫停产数月。又因煤炭供应不正常,每年为此要停电两三个月。1972年从4月下旬停到9月底。停停发发,特别是对用电量大的县造纸厂影响极大。最高年发电量156万千瓦时,设备利用率仅24%,国家每年补亏4万元左右。原有备用机组仅84千瓦,断电期间无法供应纸厂用电。1975年,县财政投资3万元购进1台从波兰进口的300马力、12缸柴油机和原太平煤矿停办后库存的240千瓦发电机配套,作纸厂的备用电源。1977年10月,城关变电所建成接通华东电网后,县电厂人员、财产全部转入县供电所,汽轮机组终止发电。1980年,经省政府核准,汽轮、柴油发电机组作报废处理。
在县电厂利用柴油机、汽轮机组发电期间,由于电力供不应求,县直工业企业都有自备柴油发电机组,电厂停电时立即启用。
1985年底各单位自备柴油发电机组情况表

1952——1977年全县发(供)电量统计表

二、水力发电
1、国营水力发电站
(1)花凉亭水电站
1958年8月15日开工兴建。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泄洪洞、溢洪道、发电洞、发电厂五项主体工程组成。1976年主体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基本完工,其中引水发电洞(兼导流隧洞)直径7.5米,长469米,进口装有3×6.5米事故闸门两扇,出口设有4.5×4.5米高压弧形闸门,最大泄量473立方米/秒。距出口约100米处设有4条支洞平行通向发电厂房,洞径由4米变到2.8米。发电厂房长52.1米,宽14.4米,内装水轮发电机组4台,每台1万千瓦。厂房附近有升压站、开关站等配套设施。1980年9月,为发挥水库效益,实现防洪、灌溉、发电、养殖、航运综合利用,实行维护性装机发电,省计委决定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水位,实行低水头运行发电。同年冬,省电力局修造厂派人来太湖进行水轮发电机安装,1981年10月9日1号机组投产发电,11月26日2号机组投产并网。1985年安装3号、4号机组,安装工程由电站自行承担。1981至1985年累计发电1.55亿千瓦时。
电站1、2号水轮机型号为HL263——LJ——200;发电机型号为TS——425——94——28,10000千瓦;主变型号为SFSL——25000/110;发电机终端电压为10.5千伏,通过25000千伏安三圈主变升压为38.5千伏及121千伏。121千伏侧至潜山110千伏变电所与华东电网相接。38.5千伏侧向太湖及宿松县供电。潜山与花凉亭电站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由安庆地区输变电工程指挥部施工。1975年动工,1977年完工,开始以35千伏降压运行(二线一地制),太湖县1977年10月1日通电即由此线路输送。1981年7月,花潜线开始以110千伏运行。花凉亭电站至太湖县的35千伏线路,由二线一地改按原设计的三相运行。电站351开关为太湖县与华东电网相接的唯一开关,是太湖县的供电咽喉。
(2)渠首电站
站址在龙山宫滚水坝东头。1979年8月动工兴建,1981年底竣工,1982年元旦试车,9月正式运行。设计水头4.5米,设计流量单机6立方米/秒。水轮机型号为ZDJ——LM——120,φ=+15度,两台。发电机为TSM59/41—6,N=160千瓦,两台。电站旁另兴建40千瓦小电站。全站总装机容量为360千瓦/3台,升压主变400千伏安1台,10千伏线路由电站至城关变电所10号开关柜并入电网,长1.3公里,总投资为42万元。此电站属花凉亭灌区管理局管辖。1982至1985年共发电330万千瓦时。
(3)双庙湖水电站
位于城西乡姚坝村距城江桥50米处,引花凉亭渠道水发电。1984年12月动工兴建,1985年12月31日竣工,正式试车并网发电,总投资105.7万元。设计水头6.4米,流量7立方米/秒;年发电量280万千瓦时。水轮机2台,型号为ZD760——LM——120,φ=+10度;发电机2台,型号为TSL173/30—20,320千瓦;调速器两台,型号为T——300手动;升压主变1000千伏安1台;10千伏线路自电站至太湖城关变电所10号开关柜并入电网,长6公里。
(4)方洲水电站
站址在山龙乡方洲水库大坝左侧。1979年兴建,1984年竣工通电,属县水电局管辖。设计流量1.5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4米。水轮机型号为ZD661——LH——60,发电机1台,容量为160千瓦。
1977——1985年网电供电统计表单位:万千瓦时

2、集体小水电站
小水电建设始于1958年。当年在东堰口、罗山水库、汪洋水库、罗河等地动工兴建水力发电站。采用县水电局水轮机厂生产木制定桨式水轮机安装配套。因设备简陋、效率低,大多数未成功,仅罗山水库水电站发电时间较长。罗山水库水电站为坝后式,水轮机为双击式,发电机为24千瓦。采用10千伏送电至小池街,到1964年水库压力涵洞受损而停止发电。小水电第二次起步于1970年,当年由国家安排兴建东畈、江河、园畈三座电站。水轮机均使用水轮泵代替,发电机为交流同步发电机,各10千瓦。
1970年以后,每年都有一定的投资,到1985年止,国家共投资310万元,兴建小水电站158处,装机162台,功率5027千瓦,安装升压变压器18台,208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82台,3100千伏安,10千伏线路204公里(不包括渠首及双庙湖电站),其中县办电站一处(方洲电站),其余为民办公助。在民办公助电站中,属于乡办的5处:张河、石堰河、赤河、安乐、阳岩水电站;属几个村联办的有6处:陈辉、响水、茂山、河口、姜河、华光水电站;其余为所在村办。这些水电站均由县水电局派员勘察、设计、施工、安装,采取谁建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1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由受益村派员管理,40千瓦以下小水电站一般由个人承包管理。发电较好的电站有11处,即赤河、张河、石堰河、陈辉、安乐、树坪、天华、东冲、东风、石河、姜河。已撤除站房报废的30多处,停止运行的10多处,用于水电加工的6处。全县49个乡中有35个乡建有小水电站,供电最多时达229个村、2785个村民小组。
北中区共建小水电站36处,装机1304千瓦;其中100千瓦以上的6处,即张河、石堰河、赤河、陈辉、响水、茂山水电站,装机共850千瓦。到1985年,该区除耿家乡的杜山、叶青二村外,全部通电。弥陀区共兴建小水电32处,装机952千瓦。除弥陀区直及弥陀乡6个村由湖北电网供电外,其他各乡全部由小水电站供电。
安乐水电站
站址在安乐乡毛岭村。1976年3月动工,1978年12月竣工发电,为太湖县内第一座100千瓦以上的集体小水电站。该电站引水渠长6000米,电站水头27米。第一期工程装机160千瓦。水轮机型号为HL260——WJ——35,发电机为TSWN——6型。第二期工程于1982年扩建一台机组,装机125千瓦。水轮机型号为HL260——WJ——35,发电机为TSWN——6。到1982年底,国家投资13.513万元,架设10千伏线路25公里。该电站除供本乡7个村用电外,还供田家乡的真君、燕岭、留竹三村用电。
赤河电站
站址在共和乡园畈村。1977年8月动工,1981年4月竣工发电。引水渠长2000米,渠首拦河坝为石块浆砌,坝高15米,坝顶长80米,蓄水55.8万立方米,电站水头24米。安装HL260——WJ——35水轮机2台,TSWN——6——100千瓦发电机2台,均为黄山发电设备厂生产。该电站国家投资26.47万元(至1982年)架设10千伏线路17公里,除供本乡7个村用电外,还供北中区直机关企业及沙河乡的吕河、转桥、群峰三个村用电。
石堰河电站
站址在桐山乡吴俊村。1982年动工,1983年竣工发电。引水渠长1000米,拦河坝蓄水4万立方米,电站水头50米。水轮机为HL129——wJ——42型2台,发电机为TSWN——6——125千瓦2台。国家投资21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7公里,供本乡7个村用电有余。
10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基本情况表

100千瓦以下小水电站基本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输变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