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洲区圩堤
康公堤上起同仁堤末大田尾,下至坝头西港,为明代康茂才主持首次修筑的防洪大堤;清道光年间改名文公堤。清末堤溃坍,沿线居民在堤外一里许另建长19公里的新堤(御湖堤),上接同仁堤,下抵九江驿里堤,堤内有德化圩、桐梓圩。
七段湖堤座落在徐湾、张月、汪坝等地,上连御湖堤,下接绥丰堤,长8.3公里,清光绪年间先后建成。
绥丰堤上接七段湖堤,下抵桐梓圩,长10.6公里,清道光十八年(1838)修建。
惠民堤(又名桐梓圩)堤长12.5公里,道光十八年修筑;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十九年(1849)堤坍重修,改名惠民堤,圩内耕地1.8万亩;现属坝头乡。
西湖圩西接湖北省黄梅县,东临三叉港,原名归林湖。湖中有9处圩滩,1953年开荒,1958年始建,1963年成圩,圩提长8300米,顶高程17米。圩内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1.7万亩。
永丰圩(又名三洲圩)是古桑洛洲的一部分,堤长7100米,耕地6000亩,在江堤外。
天成圩(又名四洲圩)堤长4920米,圩内耕地5100亩,1955年加高培厚,堤高程21.5米,是江堤外重要圩堤,属洲头乡。
腾字三号洲江水四面环绕,光绪十八年(1892)淤涨成滩,1957年园堤,面积11.58平方公里;60年代后期由西向东圩堤逐渐退建,现堤长7970米,堤顶高程20.5米,耕地3000亩。
同兴圩、大兴圩、同德圩自洲头街东至王家排与江堤相接,蜿蜒37.38公里;清末民初陆续修建了12个圩,称泾小后湖各堤,1955年联堤并为同兴、大兴、同德3个大圩。
鹅湖圩、西口圩、南口诸圩自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后陆续修建。由20个大小圩组成。圩内挖沟口原是百洲圩与团洲中的小水沟。因百子港出口淤塞,1971年在此开新港通湖,长1100米,完成30余万土方,跨港建有公路桥一座,上可通车,下可通航。
小孤山以东江堤外各圩民国五年(1916年)以来,先后建有占峦圩、新圩、夹箱圩。占峦圩原系飞地,民国八年(1919年)开始围垦,后逐渐加高形成堤坝。1950年和1955年培修后,名为新圩,属套口乡五丰村。1969年杨林建闸,将圩分为上、下新圩两块,合计耕地7000亩。建国后,江岸逐渐淤涨,1955年、1956年相继围垦了一些江外滩涂。其中套口夹箱圩、岗字三号圩耕地面积共4300亩。
后山民圩
县丘陵及湖滨村民,向有围滩造田传统,先后建有千亩以上民圩16处,圩内保护面积4.19万亩,有关数据见下表:
新建改建千亩以上圩堤综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