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发电
火力发电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商会集资购进日本产引擎牌15匹马力柴油机和10千瓦发电机各1台,在原老厅后面唐家街宗氏祠堂办起宿松县光明电灯厂,以竹杆架线两条,纵横1.5公里,安装灯头196个,供县城机关及主要商号照明用电,此为本县发电用电之始。
1954年,在黎河东岸筹建地方国营宿松县电厂,安装48.5匹马力柴油机及25千瓦发电机各1台,木杆架线两条,纵横2公里,年发电量近万度。1965年建蓄水池一座,安装柴油机3台,计255匹马力,发电机3台,计145千瓦,年发电量12.8万度。
1960年以后,一些厂、矿、医院、学校为解决电源不足,纷纷增设火力发电机组。
1968年,县发电厂维修扩建,新建10吨储油库1座,增加320千瓦发电机组4台,年发电量19万度。
1972年,二郎磷矿电厂向县城供电,1978年,县电厂扩充设备,增设525千瓦发电机组3台,安装变压器24台,容量1830千伏安,趸售量增至237.2万度。1979年,太湖花凉亭水电站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供电后,基本结束了县火力发电的历史。
水力发电经勘测证明,县山区理论水力蕴藏发电量为8372千瓦,近期可供开采利用的有68处,到1985年底止,全县已建成电站31处,装机37台(套),架线56公里,至此,全县有225个村,3682户用上水力发电,发电机总容量为1938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59.22万度。
县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钓鱼台电站,始建于1969年8月,1970年春竣工,安装HC123W—J—50型水轮机1台,配SwK75Kw发电机1台,当年10月1日试车运行,向库区及附近农村供电。该电站于1972年重新扩建,安装500Kw水轮发电机1台,此站为坝后封闭式电站,共投资56.9万元。1977年全部完工,5月1日试车运行,向县城供电。1979年联网运行,1985年再次改造扩建。增加630Kw水轮发电机1台。
附:宿松县钩鱼台水力发电站历年发电量一览表

输变电
太湖(花凉亭)至宿松(坝头)110千伏线路,1983年2月动工兴建,全长69.4公里,投资255万元,1985年2月竣工。导线规格LGJ—120,水泥电杆272基。其中直线单杆180基,直线双杆39基,组装铁塔9基,耐张转角杆31基,变电所设坝头。
太湖(花凉亭)至宿松(城关)35千伏线路全长40公里,1976年开工架设,1978年竣工,为华东电网向我县输电的主要干线,全线有12~21米水泥杆183基,县内陈汉钓鱼台至二郎35千伏线路,全长9.87公里,12米水泥杆80基。
1985年底止,全县先后架设输电线路560公里,其中110千伏线路69公里,35千伏线路65公里,10千伏配变线路426公里。
配电网络
城关变电所10千伏路出线:
程集、九姑方向04#柜出线路,途经程集区5个乡,全长78.06公里,九姑区5个乡和五里乡,全长47.68公里。
佐坝方向07#柜出线路,途经3个乡,全长36.88公里。
破凉方向0#柜出线路,经电器厂、茶场和8个乡,全长65.81公里。
县城和城郊有3条出线路,08#柜出线路全长3.9公里,09#柜出线路,全长8.5公里,县水泥厂03#柜专用线路,全长2公里。
凉亭变电所10千伏2路出线:
阔皮坦方向05#柜出线路,途经9个村,全长13.66公里。
柳溪、趾凤方向06#柜出线路,途经10个村,全长24公里。
二郎变电所10千伏4路出线,途经铜铃、磷矿、二郎河,全长53.8公里。
坝头变电所10千伏5路出线,途经程营、汇口、复兴和华农四、五分场,全长88公里。
华农总厂变电所10千伏3路出线,途经华农总厂和一、二、三分场,全长26公里。
变电设备
城关35千伏变电所:
1978年兴建,有3200千伏安主变器1台,35千伏的进线装置,采用一路进线和一台多油开关的线路与变压器相接的方式。
该输变电工程建设总投资80万元,其中线路54万元,变电所24万元,交通工具2万元。
凉亭35千伏变电所:
1984年8月兴建,35千伏线路,3路间隔,10千伏,五路间隔,主变最终容量为2×3200千伏安,并改造35千伏线路3公里,为防雷线路,装机1700千瓦,最大负荷1300千瓦,总投资36.8万元,其中省计委投资25万元。
二郎磷矿35千伏变电所:
该变电所产权属二郎磷矿,1980年筹建安装,1982年6月投产并联网运行,35千伏2路间隔,10千伏5路间隔,先后装有主变1800千伏安、3200千伏安、1000千伏安变压器,该工程总投资为40万元。
华阳河农场总厂35千伏变电所:
建成于1985年5月,地点在复兴镇,当年7月18日正式送电,装有2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由坝头110千伏变电所送电。最高负荷量300千瓦。整个变电所及一条35千伏7公里线路和10千伏配套工程,共投资104万元。
坝头110千伏变电所:
该所主权属安庆行署供电局,1984年组装1万千伏安主变1台,1985年6月19日送电,所变采用50千伏安,由10千伏安直接变低压,作所用电源,最大负荷量1000千瓦。
直流设备还设有蓄电池及硅整流(2台),110千伏侧有2路间隔,通电时仅装110千伏少油开关1台,隔离开关3台,电压互感器3台,电源互感器3台,为单母线安装,总投资140万元。
许岭35千伏变电所尚在建设中。
用电
工业用电50年代中后期,县办电厂电源不足,城内仅10个企业用电,即超过负荷量,当时不得不采取轮流供电办法。60年代,由于各厂、矿、企事业单位自备电源,加之县电厂扩建,年发电量19万度,工业用电,供需矛盾稍有缓和。70年代虽然有二郎磷矿电厂和钓鱼台水电站相继向县城供电,县电厂再次扩建后,年发电量增至237.2万度,但这一时期工业用电量的速度却大大超过当时的电源,国营、集体工业企业增至44个,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采取用电分配制,要求电指标不足的企业自备电源。1979年3月,花、宿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联网运行后,于1982年又采取统配包干办法,超用增收差额电费(每度加收0.15元),该年安庆电网分配我县指标为553万度,实用742.7万度。其中工业用电412.84万度,占实用总数的56%。为了科学地使用有限电源,提高经济效益,1984年又实行调荷避峰的办法,规定:(1)凡3班生产企业同2班制、1班制生产车间,或连续运行的设备,一律实行避峰用电制;(2)班制生产单位,坚持大夜班生产,避开晚峰用电,1班制生产单位和连续运行设备,避开早晚峰用电;(2)各厂矿统一篇排次序,实行轮换公休;(3)对乡镇工业实行限制用电,早晚峰时停止用电,此外,还动员工业用户交煤交油加工议价电。尽管如此,由于宿松县处于全省供电网络尾端,起步迟,统配电量基数低,难以保证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电源不足,始终是限制县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1985年统配计划电量764万度,上半年议价购煤加工电量113万度,农业补贴电量166.5万度,合计全年可供电只有1043.5万度,而全年实际总用电量达1696.9884万度,其中工业用电863.55万度,占总用电68%;农业用电34.7568万度;生活照明用电798.6816万度;超用电253.6924万度,
农业用电县自1965年开始,向县城附近农村供电,1972年,二郎磷矿电厂建成后,扩大了农村供电范围。
1979年,农村低压线路不断延伸,至1985年全县有43个区乡、251个村通电,用电农产达4.4万多户,占总农户的63.7%。
1979年,高压输电线路架通后,农村中由机灌改为电灌者剧增。1985年底止,全县共建电力排灌站36处,分布在洲地圩区、湖滨及丘陵地区渠道沿线,受益面积16万亩。佐坝车木岭电灌站规模最大,可灌全区3个乡21个行政村,受益面积4.89万亩,该站为二级站,一级站设在龙湖边的龙洋嘴,电源是自城关变电所架设,全长8公里,10千伏线路至车木岭,再延伸至龙洋嘴2.21公里,在车木岭建有降压站,装用240千伏安变压器2台,龙洋嘴装230千伏安变压器2台,总投资36万元。
宿松县1972~1985年用电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