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教育形式
建国前,县内对幼儿学前教育,主要是家庭自然教育,正规的幼儿教育极其落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城松滋小学附设一个幼稚班,次年入幼稚班幼儿35人,二十三年停办。
建国后,1952年,县城办了1个幼儿班,入园幼儿32人,有教员2人。1958年,搞大跃进,全县办起了86个幼儿园(所),91个班,入园幼儿3163人,教职工95人。1961年后,幼儿园在5~20所之间徘徊。“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教育出现低潮;1975年,全县仅1所幼儿班,25名幼儿,1名教师。80年代初,幼儿园(班)逐步发展,1985年,全县有18个幼儿园,学前班4个,入学幼儿770名。
教学内容及方法
幼稚班设有唱歌、跳舞、游戏、讲故事及简单的卫生常识等课程。
建国后,幼儿园(所),设有语言常识、计算、体育、音乐、美工等五门课程。有的还开设游戏课和活动课。根据幼儿年龄与班级高低,其教学要求与原则亦有高低之分。采取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观察法、讲解法、演示法、提问谈话法、实践(练习)法和游戏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往往是相互渗透、结合进行。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