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会组织与活动
(一)行业工会
民国20年(1931年)5月,成立“桐城县第四区枞阳镇码头行业工会”,设理事3人,会员有60余人。同年7月,成立桐城县第四区枞阳镇专业工会,设理事3人,会员有50人。民国36年,成立桐城县枞阳船舶同业工会,隶属“桐城县总工会”。
(二)县工会
1950年,在汤沟镇成立桐庐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1年底,建立基层工会32个,发展会员2400余人。1953年,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更名为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是年,召开首届工会代表会,正式成立湖东县工会联合会。1959年,受“左”倾思想干扰,县工会停止工作。1961年,枞阳县工会联合会更名为枞阳县总工会,恢复正常工作。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县工会活动停止。1973年,恢复枞阳县总工会。1979年,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恢复和建设工作。1984年,工会进行体制改革,建立枞阳镇、义津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和各种产业(系统)工会。
枞阳县基层工会组织部分年份情况统计表

(三)工会活动
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汤沟工商业工人组成“五卅惨案后援会桐城东乡分会”,公推15名委员作领导,具体负责宣传、教育、查日货、募捐筹款等事项。该会共募集银元500多元汇往上海,支援工人斗争。民国27年,桐城县(含今枞、桐两县)成立工人抗敌协会,宣传抗日。会员有300人左右,由周凤鸣负责,下设3个股。民国29~34年,共产党组建以陈瑶湖为中心的桐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该地工人抗敌协会开展多种抗日活动。1952年,湖东县工会在发展组织的基础上,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主的劳动竞赛。据粮食局、百货公司、银行3个行业统计,在竞赛中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71条,当年增产节约价值达33000多万元(旧人民币)。1964年,在工业学大庆的基础上,枞阳县工会开展“五好企业”、“五好职工”的评比竞赛。在工交、财贸系统中,计评选出先进生产者176人、先进单位4个、五好集体18个、五好职工289人。“文化大革命”时竞赛中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学先进、赶先进、为“四化”立功的竞赛活动。年底评比表彰两个大庆式企业(邮电局、山水泥厂)和23个先进企业、46个先进集体、154个先进生产者。1984年,县各级工会推广经济责任制,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增产节约劳动竞赛。1985年后,县工会与其它部门经常组织劳动竞赛和安全检查。同时,多次组织球赛、展览会、歌咏比赛、文娱晚会和演讲会。
二、农会组织
民国10年(1921年)7月,邑人光明甫、李光炯等人建立了农会组织。民国17年,中共桐城直属支部成立后,在麒麟、钱桥、义津、汤沟、陈湖等地先后建立农民夜校、农民协会、互济会等农运团体,开展打土豪、提倡男女平等的宣传活动。汤沟农协会成立后,开展打土豪和抗租抗税斗争。民国19年,周潭组织互济会,开展反封建、打土豪的斗争。民国21年,在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领导下,周潭、虾溪、施湾建立农民协会,入会会员达600多人。民国38年,各区、乡、村相继建立农会组织,贫雇农都参加农会,开展减租减息工作。1951年,县建立农民协会。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会活动停止。1966年,各级先后建立贫代会。1973年,改贫代会为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社队贫协会组织在农村开展“四管”工作(管理社队财务、管理学校、管理商店、管理合作医疗),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商业、学校有不适当干预现象。1978年后,该组织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消失。
三、青少年组织
(一)共青团
民国16年(1927年),章逐明等人在家乡方家仓组建了共产主义青年小组。次年,浮山中学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发展团员10余人,积极引导进步青年学生参加当地共产党的活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民国38年3月,桐庐县团工委在江堤上宣布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县委机构。1953年,县召开第一届团代会。1955年,县召开第二届团代会,出席代表350人,列席代表15人。1957年,县第三届团代会在城关镇召开,出席代表316人。1959年12月26~28日,共青团枞阳县第四届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1962年3月中旬,县共青团第五届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出席代表340人。1971年11月22~24日,县共青团第六届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出席代表737人,选举产生52人组成的委员会。1982年12月7~10日,共青团县第八届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出席代表550人,选举产生39人组成的委员会。1985年1月8~10日,共青团县第九届代表大会在城关镇召开,出席代表250人,选举产生31人组成的委员会。
枞阳县共青团组织部分年份简况表

(二)少先队
民国29年(1940年),枞阳镇成立抗日儿童团,担任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工作。1950年,县内开展建队活动,学校选聘青年教师任辅导员。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年,县举办重点小学辅导员训练班,学习掌握适合儿童特点的各项活动。1959年,在枞阳镇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会后县内各中小学都建立少年先锋队组织。1963年,县境少年组织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小兵”组织取代“少先队”组织。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各中小学都聘请了辅导员,开展学英雄等各项活动。1983年,全县建大队54个,辅导员145人,少先队队员达80510人。是年,各中小学先后开展少年田径运动会。1984年,县境少年组织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队日活动。198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县直各单位为少先队组织献上一片爱心,向城关地区的小学、幼儿园赠送钱和物。
四、妇女组织与活动
(一)妇女抗敌协会
民国28年(1939年)7月,桐城县(包括今枞阳县)妇女抗敌协会成立,负责人为张碧如。不久,先后成立区、乡、保妇抗组织22个,会员由70余人发展到400多人。
(二)妇女联合会
1950年4月,正式成立“桐庐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1年,召开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80人。1956年,召开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75人。1957年,改称“枞阳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964年,召开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40人。1973年,召开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67人。1978年,召开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78人。1985年,召开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51人。
(三)妇联会活动
1950年,妇联工作主要是宣传《婚姻法》。是年,通过宣传,陈洲乡恋爱结婚的33对,取消包办婚约的28人,合法离婚的16对,惩处虐待妇女致死的1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有8073名妇女与地主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在镇压反革命中,妇女积极参加站岗放哨。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参加游行的妇女达102907人,并出现母送子、妻送夫参军的动人事迹。1958年元月,县妇联发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号召,开展“勤俭持家月”活动,并提倡妇女做到“三多”、“一省”(多做工、多搞家庭副业、多种瓜莱,省吃俭用过日子)。翌年,县妇联评出143名“勤俭持家”模范。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涌现出“铁姑娘战斗队”1323个、“三八”战斗队742个、“老来红战斗队”202个、女拖拉机手26个、女测报员10个、女气象员1个。1979年,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妇女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县妇联及时组织妇女参加多种经济生产活动,推广优良家禽家畜饲养和提倡养蚕养蜂,发展多种经营。同时,以技术培训班和组织参观等形式,提高妇女的生产技术能力。是年,共举办57期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骨干2347人次;培训保育员80人;县妇联还组织县、区医院对4473名儿童进行体检,有病的督促治疗。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县妇联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召开动员会365次,培训骨干10000多人次。1979——1988年,县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123件,其中第三者插足离婚案12件、婚姻不能自主案件23件、歧视虐待案19件、女婴被弃案2件、强奸案9件,调查处理24人次。1985年,县内妇女参加商品生产和第三产业的有134738人、女专业户8645户、以妇女为主体的乡(村)办厂23个,其中女工395人。至1989年,县内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的有8人,县“三八红旗手”的101人;县妇联评出“五好家庭”5919个,其中受全国表彰的4个、省表彰的7个、地级表彰的22个、县级表彰的198个。在县内各级妇联的努力下,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妇女因参加生产劳动影响健康和无人照顾孩子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89年,县妇联办起家长学校26个,开展家庭教育咨询2次。
五、工商业联合会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桐城县(含今枞、桐两县)商会成立,枞阳、汤沟两镇商会亦相继成立,下设同业公会,负责调解行业纠纷和维护行业治安,配合税务部门颁发营业牌照。枞阳镇商会设在存仁局(今枞阳县政府食堂)。汤沟镇商会设在陈家祠堂隔壁(今汤沟镇食品站旁),日伪军占领时,改称自治会,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名。
1950年,县改组旧商会,成立枞阳、汤沟、义津工商联筹委会。1953年,召开县工商界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人,其中国营代表8人,私营代表89人,特邀代表3人。会上宣布了县工商联合会正式成立,并通过工商业联合会章程。1957年,召开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97人。1958年,召开县第三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1人,列席1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被撤销。1989年,恢复了县工商联合会。
据统计,1952年,全县私营商业2120户,从业者2463人,其中纯商业户1577户,从业者1777人,流动资金177701元。同年9月,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安排棉布店42个,88户(内有36户并为1个店);合作社设代销店3个,4户;棉布经销店39个,64户;转业经营的74户。同年11月,永茂米厂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对工商界进行总路线教育,鼓励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个别的不法商人给予打击。同时,采用“神仙会”、“学习班”等形式,对工商界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明改造工商业者的根本利益所在,坚持“三有”、“三自”和“三不”的教育方针。1954年,实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1955年,全县商业发证登记1254户,其它行业159户。1956年,实现对私营商业改造后,全县共有153个合作商店、29个合作小组,从业者共2060人。1958年,抽调40%商业成员组成店外生产,保证80%从业人员家属从事家庭副业生产。1962年,改多种工资制为固定工资制后,合作商店调整为95个、合作小组19个。1963年,又调整为125个合作商店(组),城镇农村增设389个经营网点。1978——1989年,集体、个体商户,只要有营业证照,可随时开业。
六、公益团体
(一)抗美援朝协会枞阳分会
该会于1951年成立。是年,该会发动县内35万人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开展《世界和平理事会宣言》签名运动,组织捐献抗美援朝款3010万元(旧币)。该会随着抗美援朝的胜利而自行停止活动。
(二)中苏友好协会枞阳分会
该会于1952年成立。全县各地都有会员。枞阳镇、汤沟镇就有会员近2000人。该会开展了“中苏友好同盟”宣传活动。后因中苏关系恶化,该会自行消失。
(三)消费者协会
该会于1968年成立,设会长、副会长若干人,在县工商局办公。该会与工商行政管理、经委、财委、标准计量、物价、烟草、卫生、司法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1989年,该会根据《安徽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条例》,对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和商品价格进行检查,计查出假冒伪劣香烟540多条,纠正l0多种商品违反物价政策,受理消费者有关商品价格、质量的投诉63件,按照经济法规,为消费者挽回损失8.7万多元。
(四)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制订了协会章程,并按行政区划,建立12个区(镇)个体劳动者协会分会。1984年,入会会员4973人,按行业成立小组159个。1989年,会员4839人,成立12个分会、29个大组、163个小组。该会向亚运会捐款9000元,认购公债7.9万元。
(五)黄埔同学会枞阳联络组
该组于1987年成立,有会员45人,下分6个学习组,每年例会一次。其宗旨为“发扬黄埔精神,联络黄埔校友,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