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前,合肥城内没有排水设施,仅有少量砖砌的暗沟通向九狮河。大部分雨污水顺随地势流入九狮河及沟塘,再由九狮河及沟塘分别流至小东门(东关)、水西门(西关)入南淝河。
解放初期,根据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兴建城市道路的同时,同步铺设了城市排水设施,先老城区、工业区、主次干道,后小街小巷。1980年前,城市排水系统分为东、西、南、北、西南郊、老城区六大片,系雨水、污水合流。1980年后,分为老城、东、南、西、北5个区域,系雨水、污水分流。
至1985年底,在城市60.43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建设部门共铺设主、次排水干管75.42公里、支管21.9公里。城市排水汇水面积71.4平方公里,流量296.0立方米/秒。建成区内的主次排水干管及小区排水管网,对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排除雨污积水,避免暴雨成灾起了重要的作用。
老城区排水管网
北门闸上游排水工程1954年建设部门在修建前大街(今长江路)的同时,同步铺设了环城东路至环城西路的排水干管(管径30~100厘米)。其出水口有三:(1)环城东路至宿州路水流,经九狮桥街(今创新路)汇入城东明渠,经导引在原九狮桥处注入九狮河;(2)宿州路至徽州路水流,经长江路、徽州路十字交口干管,向北汇入砖砌的简易暗沟,经导引通过市政府广场干管注入九狮河;(3)徽州路至环城西路水流,在长江路六安路了字交口处汇入六安路明渠,经导引过和平桥(今安庆路六安路交口)、洗马桥(今淮河路六安路交口南)注入九狮河。1955年在整建益民街、永贞巷道路时,同步铺设了益民街(金寨路至口腔医院)管径30~80厘米的排水干管0.55公里,铺设永贞巷(舒城路至口腔医院)的排水干管0.18公里。雨污水在此两处干管交会后向北接管径80厘米的排水干管,交长江路排水干管,集合汇入六安路(长江路至淮河路北)管径120厘米的排水干管,再汇人六安路(淮河路北至北门闸)马蹄形拱顶砖砌排水涵,经北门闸注入南淝河。接着,在兴建霍丘路(城隍庙至六安路)道路时,铺设管径30~60厘米排水干管0.37公里,使雨污水汇入六安路排水干管;在兴建文昌街(今淮河路中段)道路时,铺设宿州路至谢堤河管径38~120厘米排水干管0.91公里,使雨污水汇入六安路排水干管;在兴建舒城路时,铺设长江路至庐江路管径30~60厘米排水于管0.44公里,使其在红星路分水,分别汇入长江路、庐江路排水干管。
西陈小巷排水工程1956年,建设部门在兴建西陈小巷(今阜南路附近)时,铺设宿州路至六安路管径80~120厘米排水干管0.66公里;在改造安庆路路面时,铺设宿州路至徽州路管径30~38厘米排水干管0.16公里。同时,修建徽州路至阜阳路两旁路沿下砖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沟0.32公里,接徽州路排水干管。接着,兴建徽州路管径38~70厘米的排水干管0.37公里,接淮河路排水干管;铺设金寨路管径30~38厘米的排水于管0.16公里,接长江路排水干管;铺设宿州路至六安路管径30~60厘米的排水干管0.61公里,使其在阜阳路分水,分别汇入阜阳路、六安路排水干管;铺设阜阳路至南淝河沿管径38~90厘米的排水干管0.5公里,使其在花园巷分水,分别汇入淮河路、阜南路排水干管。
宿州路北段排水工程1958年,建设部门在兴建宿州路系统北段(义仓巷至环城北路)排水工程时,铺没排水干管0.63公里,使其在义仓巷分水,分别汇入义仓巷、阜南路排水干管。接着,兴建南河沿(徽州路至阜阳路段)管径30~38厘米排水干管0.19公里,使雨污水汇人阜阳路排水干管;铺设跃进路至长江路管径30~75厘米排水干管0.27公里,使其接长江路排水干管;铺设阜阳路至六安路管径53~60厘米排水干管0.28公里,使其接六安路排水于管。1969年在改造拱辰街(北门街)时,铺设环城北路至阜南路段管径30~45厘米排水干管0.36公里,使其接阜南路排水干管。1974年铺设市政府广场门前管径30厘米排水干管0.08公里,使其接淮河路排水干管。1975年兴建淮河路西段(谢坝河至蒙城路)时,铺设管径30~100厘米排水干管0.21公里,使其接谢坝河。1976年在兴建阜阳路桥时,铺设阜南路至环城北路管径45~120厘米排水干管0.32公里,使其接阜南路排水干管。1983年结合谢坝河小区建设,铺设管径104厘米排水干管0.26公里,使其接寿春路排水干管。
中菜市排水工程1955年,建设部门扩建中菜市,同步铺设宿州路至环城东路管径45~135厘米排水干管0.8公里,使雨污水经东门闸注入南淝河;在兴建创新路、含山南路、红星路道路时,同步铺设创新路(长江路至淮河路)管径60~90厘米排水干管0.25
公里,接中菜市排水干管;铺设含山南路(红星路至长江路)管径45~53厘米排水干管0.18公里,接长江路排水干管;铺设红星路(无为路至含山南路)管径30~38厘米排水干管0.35公里,接含山南路排水干管。1956年铺设省立医院东侧至长江路管径70~90厘米排水干管0.75公里,汇入东门闸;结合飞骑桥巷道路改造,铺设逍遥津至中菜市下游管径120厘米排水干管0.2公里,接中菜市排水干管;结合前大街(今淮河路中段)、鼓楼街(今宿州路中段)道路改造,同步铺设淮河路东段(宿州路至环城东路)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0.85公里,使其以创新路、含山北路分水,分别接飞骑桥、创新桥及含山北路排水干管;在拆除鼓楼街石拱桥时,铺设宿州路中段管径30~53厘米排水干管0.26公里,接东大街排水干管;结合义仓巷道路整修,铺设宿州路至逍遥津管径30~45厘米排水干管0.4公里。1963年改造柳木巷小区道路时,同步铺设宿州路至逍遥津管径30~80厘米排水于管0.77公里,在清真寺对面接飞骑桥排水干管。
桐城路排水工程1955年,建设部门在开辟桐城路(庐江路至银河)时,铺设管径120~135厘米排水干管0.41公里,使雨污水在银河桥东北角汇入银河;在兴建庐江路时,铺设金寨路至徽州路管径30~90厘米排水干管0.96公里,使其以桐城路分水,分别接桐城路、徽州路排水干管。1958年兴建德胜街(今金寨路北段)时,铺设益民街至跃进路北管径30厘米排水干管0.11公里,接红星路排水干管;铺设红星路(金寨路至桐城路).管径38~80厘米排水干管0.46公里,接桐城路排水干管;铺设桐城路(红星路至庐江路)管径80厘米排水于管0.19公里,接桐城路下游排水干管。
金寨路北段银河出口排水工程1958年,建设部门结合金寨路北段道路建设,铺设管径80~100厘米排水干管0.56公里,使雨污水在今安徽日报社南边注入银河;铺设安徽出版总社至金寨路管径80厘米排水干管0.06公里,接金寨路北段排水干管。
放生池排水工程1975年,建设部门铺设放生池至黑池坝管径38~100厘米排水干管0.37公里,使雨污水经管道出口,由下游的浆砌块石明渠导引注入黑池坝。
东区排水管网
系南淝河、板桥河以东建成区内的排水管网,总汇水面积29.7平方公里,流量118.2立方米/秒。全区自1955~1985年底,共铺设主、次排水干管27.26公里,支管7.8公里,分别将9个排水系统、11个排水口的雨污水导引流入南淝河、二十里铺河、板桥河、史家河。
1955年兴建胜利路,铺设火车站广场至蚌埠路管径30~100厘米排水干管1.38公里,接板桥河故道。1956年兴建崇德街、尚武街(今蚌埠路西段)干管,铺设铁路专用线至胜利路管径30~60厘米排水干管0.77公里,使其以老马路(今明光路)分水,分别接明光路、金大塘出水口及官德桥(今长淮影院对面)管道,人板桥河故道。1958年结合铜陵路拓宽改造工程,同步铺设大通路至裕溪路管径45~120厘米排水干管0.74公里,接裕溪路干管,经枞阳路(原名池郢沟)管道,入南淝河;结合兴建和平路至河下工程,同步铺设全椒路至安徽纺织厂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1.41公里,使其以合肥第十中学、繁昌路为分水线,分别接南陵路、铜陵路、全椒路排水干管。1959年铺设安徽纺织厂至当涂路管径30~38厘米排水干管0.57公里,经曙光电影院西明渠,导引至唐桥河故道。1963年兴建东郊管道排水工程,利用原有排水沟渠位置铺设排水管道,避免施工大挖大填,既缩短工程时间,又给国家节约180万元。同年还兴建金大塘至凤凰桥管径80厘米排水干管0.07公里至南淝河。1967年兴建三里街片管道排水工程,铺设天长路至琅琊山路管径70~120厘米排水干渠0.81公里,接琅琊山路排水箱涵。1967年兴建陈老岗片管道排水工程,铺设安徽省建材运输公司至和平路管径30~90厘米排水干管0.47公里,以大通路为分水线,分别接大通路、和平路排水干管;铺设铜陵路至滁州路管径30~120厘米排水于管1.59公里,以荻港路为分水线,分别接铜陵路、大通路桥北、市粮油一库东排水干管;铺设和平路管径38~60厘米至大通路排水干管0.2公里,接大通路排水干管。1967年铺设全椒路至史家河管径100厘米排水干管0.37公里,在市粮油一库南接史家河。1968年铺设长途汽车站北明光路至省建材运输公司南管径53~100厘米排水干管0.85公里,接史家河;结合金大塘、蚂蚁塘雨水调节试点工程,铺设金大塘至三道桥管径30~70厘米排水干管0.34公里,接三道桥排水干管;铺设蚂蚁塘至板桥河故道管径80厘米排水干管0.09公里,接板桥河故道;铺设凤阳路至琅琊山路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0.24公里,使其以凤阳路为分水线,分别接蚌北路排水干管。铺设来安路至琅琊山路管径60~100厘米排水于管0.69公里,接琅琊山路排水箱涵。1970年结合兴建官德桥上游的胜利路至蚌埠路人防工程,同步铺设管径80~120厘米排水干管0.41公里,在官德桥原址接板桥河故道。1973年在拓宽改造火车站广场至大通路道路的同时,铺设火车站广场至史家河管径30~120厘米排水干管1.34公里,使其以长途客车站、铁路专用线及大通路为分水线,分别接三道桥、金大塘出水口和大通路及市粮油一库东旁的史家河。1975年结合市物资回收公司小区排水工程建设,铺设北明渠至南明渠砖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0.1公里,接铜陵路东旁明渠,人南陵路排水箱涵。1976年结合安徽拖拉机厂扩建,同步修建和平路至裕溪路浆砌块石明渠,加盖钢筋混凝土微弯防护板0.67公里,接裕溪路明渠。1977年拓宽改造合肥汽车配件厂至蚌埠路道路,铺设管径45公里排水干管0.29公里,接蚌埠路排水干管。1978年结合三里街巷道建设,铺设姚大塘至蚌北路管径45~60厘米排水干管0.31公里,接蚌北路排水管。1979年铺设官德桥至凤凰桥管径150厘米排水干管0.32公里,经凤凰桥注入南淝河;结合改造裕溪路,同步铺设当涂路至铜陵路管径30~100厘米排水干管1.49公里,以南陵路、铜陵路为分水线,分别接唐桥河、裕溪明渠;铺设枞阳路至和平路管径38~100厘米排水干管0.88公里,使其以繁昌路西旁为分水线,分别接枞阳路、和平路排水干管;结合裕溪路道路改造,修建南陵路至唐桥闸浆砌块石明渠0.45公里,接唐桥闸。1980年兴建裕溪路至池郢管径100~150厘米排水干管0.36公里及砖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0.02公里,经池郢自排闸接南淝河;铺设铜陵路至当涂路排水干管1.26公里,使其以肥东路、南陵路为分水线,分别接肥东路、南陵路排水干管。1980~1984年,铺设蚌埠路至和平路管径120厘米排水干管0.66公里及180×300~250×340厘米砖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0.77公里,接南陵路下游排水箱涵。同期,结合南陵路道路改造,更换和平路至裕溪路段明渠加盖的微弯板为钢筋混凝土盖板,作为人行步道。1980年铺设肥东路管径120~150厘米排水干管0.91公里,接南陵路排水箱涵。1981年拓宽改造铜陵路,同步铺设蚌埠路至北明渠及南明渠至大通路排水干管0.93公里,使其以北、南明渠及淮南铁路为分水线,分别接蚌埠路明渠及大通路排水干管;兴建双河村南管径45~150厘米排水干管0.73公里,经双河村自排闸接南淝河。1982年拓宽改造明光路,同步铺设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1.54公里,使其以火车站货场二号门为分水线,分别接合肥水泥厂东及明光路闸前的排水干管。1984年结合蚌埠路立交桥建设,铺设蚌埠路管径30~60厘米排水于管0.14公里,接蚌埠路立交桥雨、污水合流提升泵站,经明渠导引,连接史家河故道;修建琅琊山路200X400厘米砖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0.31公里,接史家河下游故道。兴建合肥水泥厂东管径80厘米排水于管0.17公里,接明光路南排水于管;兴建明光路南干管,铺设排水干管0.62公里及140×150厘米浆砌块石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0.02公里,接双河村泵站前池,至双河村排闸入南淝河。
南区排水管网
系巢湖路至金寨路段、环城南路至二里河路段及安徽医科大学小桥上游南侧的排水管网,总汇水面积14.4平方公里,流量51.2立方米/秒。全区自1956年兴建排水管网工程后,至1985年共铺设主、次排水干管14.69公里,支管4.8公里,将3个排水系统、12个排水口的雨污水分别导引入南淝河、二里河。
1975~1980年建设部门结合电讯大楼户外管道排水工程建设,铺设芜湖路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3.41公里,分别接马鞍山路包河段、宁国路、青年路、桐城路及马冲等排水干管。1975年铺设合肥电冰箱总厂内管径80~100厘米排水干管0.35公里,经美菱闸入南淝河。1977年兴建宁国路管径60厘米排水干管0.2公里,在宁国路桥东入二里河;铺设宣城路管径100厘米排水干管0.19公里及180×80厘米砖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长0.16公里,在宣城路桥西人二里河。1978~1979年,结合青年路道路拓宽改造,同步铺设管径45~150厘米排水干管2.43公里,在青年路桥东人二里河。1979年开辟徽州南路道路,铺设管径30~45厘米排水干管0.65公里,使其以黄山路为分水线,分别接青年路及卫岗排水明渠。1982年结合太湖新村小区排水工程,同步铺设太湖路管径150厘米排水干管0.34公里,接太湖新村东旁明渠,经明渠导入二里河。1970年改造曙光路,铺设管径30~60厘米排水干管0.79公里,在屯溪路小桥东旁入二里河。1980~1981年兴建马冲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0.27公里,在马冲人行便桥东、西两旁分别注入二里河。1980年拓宽改造金寨路,在路段两旁慢车道下铺设管径30厘米排水干管1.01公里。1978年在安徽省物资局住宅小区铺设管径100~120厘米排水干管0.26公里,砖砌160×160厘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0.06公里,在安徽省物资局住宅小区东入银河;结合桐城路拓宽改造,同步铺设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0.34公里,砖砌220×160厘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0.28公里,在桐城路桥东入二里河。1982~1983年兴建金寨路管径38~80厘米排水干管0.75公里,接太湖路排水干管;结合绩溪路、梅山路排水工程建设,铺设金寨路管径30~120厘米排水干管0.38公里,使其以屯溪路为分水线,分别人安徽医科大学东的二里河和屯溪路排水干管。1980年结合南七农贸市场建设,铺设金寨路至安徽丝绸厂到望江路管径30~38厘米排水干管0.33公里,接望江路排水干管。1983年结合望江路拓宽改造,同步铺设管径30~100厘米排水干管0.86公里,于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招待所西侧,接宿松路排水明渠,经明渠导入二里河。1984年兴建城市防洪工程,同步铺设巢湖路管径30~53厘米排水干管0.49公里,经美菱闸入南淝河。1975~1985年,兴建马鞍山路排水工程,铺设管径30~150厘米排水干管0.61公里,使其在包公墓北侧处,分别接合肥电冰箱总厂内排水干管及包河闸入南淝河。
西区排水管网
系金寨路、环城路以西,二里河以北、南淝河以南的排水管网,总汇水面积12.7平方公里,流量48.8立方米/秒。全区自1963年兴建排水工程后,至1985年底共铺设主、次排水干管5.54公里,支管1.2公里,将3个排水系统的雨污水分别引入二里河、南淝河、黑池坝。
1983年,建设部门结合梅山路拓宽改造,同步铺设金寨路至蜀山路管径30~100厘米排水干管1.66公里,使其以安徽医科大学西侧便道为分水线,分别接屯溪路、梅山路至三里庵管径100~120厘米的排水干管,经蜀山路过路排水箱涵导引至省邮政管理局住宅小区排水箱涵,再经安徽农学院试验田明渠入南淝河;结合绩溪路拓宽改造,同步铺设管径30~38厘米排水干管0.51公里,接金寨路排水干管;结合拓宽改造霍山路,兴建蜀山路至南京军区干休所户外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一支接金寨路排水干管,另一支接琥珀山庄及干休所户内排水管道,至安徽农学院试验田明渠人南淝河。1963年为了改善鱼花塘水体质量,铺设二里街至蜀山路管径30~80厘米排水干管0.11公里,接琥珀山庄排水干管。1984兴建蜀山路排水干管0.76公里,接二里街排水干管。1981~1985年结合西苑新村排水设施建设,同步兴建西苑新村至蜀山路180×180厘米砖砌钢筋混凝土盖板排水箱涵0.32公里,铺设龙河路管径60~120厘米排水干管0.5公里,人西苑新村排水箱涵。
北区排水管网
系南淝河以北、板桥河以西范围内的排水管网,汇水面积9.4平方公里,流量54.6立方米/秒。全区自1973年兴建排水工程至1985年底止,共铺设主、次排水干管5.19公里,支管1.6公里,分别将3个排水系统、6个排水口的雨污水导引入南淝河、板桥河。
1973年建设部门结合拓宽改造濉溪路,同步铺设长丰路至板桥河管径30~150厘米排水干管2.52公里,使其以北门灌溉渠为分水线,一支汇入长丰路浆砌块石明渠入南淝河,另一支在明光路桥北入板桥河。1976年拓宽改造阜阳北路,铺设管径38~80厘米排水干管0.5公里,入虹桥河故道。1979~1981年兴建北沿河路市商储仓库大门至阜阳北路管径30厘米排水干管0.2公里,接阜阳北路排水干管;铺设北沿河路管径45~60厘米排水干管0.19公里,在电力修造厂西边入南淝河;铺设炉桥路管径30~45厘米排水干管0.21公里,接北沿河路排水干管。1980年拓宽亳州路、濉溪路,同步铺设管径80~100厘米排水干管0.67公里,在亳州路桥东旁人南淝河。1983年兴建双岗农贸市场,在虹桥河故道铺设管径12~50厘米排水干管0.53公里,入板桥河。1985年结合淮河路、阜阳北路Y形交口改造,铺设阜阳北路管径30~60厘米排水干管0.26公里,在阜阳北路小桥东旁入板桥河;铺设合淮路V字形分车道管径30厘米排水干管0.13公里,就近接阜阳北路排水干管。
1985年合肥市主要排水管道一览表

1985年合肥市污水截流管道一览表

1985年合肥市污水提升泵站表

1985年蚌埠路立交排水提升泵站表
上一篇:第三节 路 灯
下一篇:第五节 防洪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