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木器及家具制造,至1949年初,计有木铺125家,以及众多走街串巷登门做活的木作匠人。传统的木器产品有生活、生产和特殊用途三大类。主要品种有木桶、木盆、木盖、木瓢、木箱、木柜、木桌、木凳、木椅、木床、香案、梳妆台、木掀、水车、犁耙架、风箱、棒锤及棺具等。其中,制作经营棺具的木铺家数居多。此类木铺约占当时全城木铺总家数的47%。
1953年,合肥木器、家具制作匠人,在政府组织下,成立合肥市第一木器生产合作社,木器、家具生产由个体走上集体合作生产道路。1954年3月,合肥市第二木器生产合作社成立。同年,地方国营合肥木器厂建成投产。是年,全市总产各种木器、家具2.21万件,总产值达67.3万元,高于以往任何一年。
1956年,合肥市第三木器生产合作社成立。至此,合肥木器、家具实现全行业合作化,从业总人数(含竹、藤业人员数)逾千人,年总产量达8.34万件,人均产值达3354元。
1958年,合肥市木器、家具各集体生产企业,全部转为国营企业,当年产品总产值比1957年下降17.35%。1961年,复将这批企业恢复为集体所有制性质。此间,各生产企业开展技术革新,逐步淘汰手工作业方式,实行机械化生产。从1964年开始,生产出现全面回升,当年总产值达621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6.42%。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合肥木器、家具生产再次出现波动,致市场一度基本无木器、家具供应。1970年后,多数企业生产开始好转。1976年10月,合肥市家具工业公司成立,加强对木器和家具生产的专业化领导和管理,使家具生产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这一时期,合肥各家具生产企业,均根据自身实际生产条件,对产品结构和款式作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开发并逐渐加大钢木、套装、组合等新型家具的生产量。是年,全市总产各类家具13.6万件,比“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1965年,增长了1.7倍。
1980年后,合肥家具行业加大改革的力度,开展产品创优活动,使家具产品向一具多用方向发展。一批采用浮雕镂刻,金属条镶嵌等新式高档家具问世,其产量逐年增加,合肥家具厂生产的金钟牌烤漆折桌,于1983~1985年,连继3年获全省同行业产品质量评比第一名,另于1985年获全国钢家具质量二等奖,并获安徽省优质产品证书。合肥木器厂生产的双梅牌中级卧室套装家具,继1983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证书后,又于1985年获全国木家具质量评比一等奖。
1985年底统计,合肥市木器家具行业,计有14家生产企业。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2家,年末职工总数达23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23万元,净值807万元。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37.6万元,实现利税258万元。此外,合肥几家木材加工生产企业亦兼产部分家具产品。合肥市家具工业公司计下辖7家生产企业。
合肥木器厂,全厂占地3.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职工4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职工总人数1.4%。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38万元,净值362万元,专用生产设备100余台(套)。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7万元,实现利税3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0.6万元。企业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是合肥市生产木制套装家具的主要企业。
合肥建国木器厂,全厂占地1.66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86万平方米,有职工26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8万元,净值24.1万元,主要生产设备100余台(套)。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7万元,实现利润7.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0.5万元。企业经济性质为集体所有制,是合肥市生产套装和组合家具主要企业之一。
合肥长江木器厂,全厂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46万平方米,有职工13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5万元,净值52.9万元,主要生产设备23台(套)。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1万元,实现利润9.6万元。企业经济性质为集体所有制,是合肥市生产组合和套装家具专业厂。
合肥家具厂,全厂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有职工29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6.9万元,净值116.8万元,主要生产设备24台(套)。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2万元,实现利润77.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6万元。企业经济性质为集体所有制,是合肥市生产藤棕、木制、钢制及软垫家具主要企业之一。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