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文教体育与工艺美术品制造,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朝时期,合肥已有制造爆竹的专业作坊。手工剪制纸花(刺绣花样),刻制门福,精制各种抽纱和刺绣品,编扎灯笼及祭祀用纸扎品,制作毛笔、信笺等,在民间已很普遍。尤其在逢年过节时,以家庭方式制作的刺绣品、剪纸花、门福、灯笼等,在街市上多见销售。20世纪40年代初,合肥城区已有很多开业笔庄、爆竹店和灯笼店,并一度出现火笔画制作。至1949年前夕,合肥城区计有开业笔庄和爆竹店各8家,从业人员近50人。平均月产各类大小毛笔7000支,大小爆竹17.8万只。此外,加入篾业同业公会的匠人有114名,加入笔墨业同业公会的匠人有17名。此间制作和经营抽纱、刺绣品,无专业作坊和店铺。体育用品(主要为武术器具),一般都是由匠人按委托人要求定制加工,无大宗生产和经营。
1949年后,合肥笔墨业和爆竹业发展较快。至1952年,城区新开业笔庄7家,除制作各类大小毛笔外,并批量生产粉笔,平均月产粉笔近万盒。至1953年,城区新开业爆竹店5家,平均月产大小爆竹4万只,较1949年以前各爆竹店平均月产量增长79.78%。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合肥相继发展了木雕、竹雕、砖雕、铁画、戏衣、道具、儿童玩具及金笔、圆珠笔生产,并恢复了火笔画制作。其生产企业发展至9家。其中1家为国营企业,1家为公私合营企业,余皆为个体匠人联合组建的集体企业。从业人员近千名。此间,刺绣品、笔、墨等文教用品及爆竹生产,大多实现机器作业。产品除国内销售外,并部分出口外销西欧和东南亚国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合肥工艺美术业遭受空前劫难。戏衣戏帽及其他工艺美术品统被视为“四旧”,遭到“横扫”,相当一部分戏衣戏帽被毁被烧,从业艺人多被迫弃艺改行,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全面瘫痪。这种局面一直延至1978年后才得以扭转。1978年2月,新建合肥工艺美术厂竣工投产。1979年,合肥油漆工艺厂试制漆木工艺品。同年10月,由国家轻工业部拨款3万元兴建“安徽十竹斋”,加工木刻水印及仿古宣纸制品。1980年,成立合肥绣品厂和合肥制笔零件一厂、二厂。1981年9月,成立羽毛球生产厂。同年12月,成立合肥礼品工艺厂。1982年2月,合肥金笔厂更名为合肥金笔总厂,下辖合肥金笔厂、合肥圆珠笔厂、合肥制笔零件一厂、二厂。至此,合肥市文教体育和工艺美术业生产全面恢复发展,企业生产条件和产品种类,均较“文化大革命”前有很大进步。这一时期生产的文教体育和工艺美术品有:文具、羽毛球、玩具、绣品、旗帜、戏剧服装、字画、雕刻制品、宣纸复制品、工艺家具、工艺灯具、漆木彩绘系列产品及其他美术装潢产品等十几个大类,千余个品种。其中,新农村牌普通铱金笔于1981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佛子岭、铃兰高级铱金笔和铃兰塑料软笔,也在此前后分别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发绣产品和木雕“麻姑献寿”及竹雕小件产品等,在1982年安徽省工艺美术旅游产品评比会上,获优秀奖。大型木雕“八仙过海”于1982年在日本举行的博览会上,受到盛赞。宣纸复制品于1983年获国家外贸部荣誉证书。册页、印谱、水印、洒金纸等产品,于1985年获安徽省轻工业厅优质产品奖。平磨螺细花鸟屏风(72cm×16cm),于1986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证书。该产品与宣纸复制品、字画工艺品、工艺花彩及长毛绒玩具为主要出口产品,外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约占产品总销售额50%。
1985年底统计,合肥市文教体育与工艺美术业计有全民所有制企业4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2家,职工总人数2600余名。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60余万元,净值819余万元。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近2000万元,实现利税507万元,全民所有制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6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0.37万元。
1985年合肥市文教体育与工艺美术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