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8年,在省水利厅帮助指导下,合肥市郊区淝河大队第一次进行喷灌试点。灌溉面积40亩,采用移动式喷灌机,喷灌蔬菜和豆类,效果很好,计算增产35%,后因三年经济困难停用。
1979年,肥东县选定解集乡青春村和王铁乡两处试点,郊区选定城东乡柳荫塘村试点。柳荫村喷灌面积90亩,年终总结出五大优点:一、90亩菜地,原采用“二垄一深沟”引水法,水沟几乎占去菜地三分之一面积。喷灌后,填沟扩大菜地27亩;二、喷水均匀,节约用水;三、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四、落水轻缓,土壤不致板结;五、喷水似云雾状,可以调节小气候,利于作物生长。由于效益显著,1980年,该村其余120亩菜地,全部实行喷灌。
肥东县青春村,由于农田经过综合治理,土地平坦,沟渠配套,水源较好。1979年试验建立移动喷灌水泵7处,喷灌旱粮300亩。1980年试验喷灌1000亩。两年试验总结计算,平均每亩年增产旱粮40公斤左右。王铁乡1979年建立移动喷灌水泵站19处,当年喷灌1000亩,1980年喷灌1700亩。两年试验总结计算,年平均每亩增产旱粮50~75公斤。
为了提高喷灌人员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肥东、郊区在1980年后,分别培训了一批喷灌手,现都能熟练地进行喷灌操作。
1980年冬、1981年春,郊区唐桥、隆岗等村先后建立一些喷灌工程,80%菜地采用喷灌。
1979~1981年,郊区蔬菜队先后建立固定喷灌水泵站6处,喷灌蔬菜面积720亩,其中城东乡红光大队200亩,东方红大队200亩,唐桥大队200亩,城南乡王卫大队80亩,杏花村乡杏花大队80亩。经两年多试用,蔬菜平均每亩增产40%左右。
在兴建喷灌工程中,国家给郊区投资20万元,给肥东县投资4.8万元。郊区社、队自筹1.5万元,肥东县社、村自筹7000元。
1980年后,郊区杏花村乡和城东乡的喷灌菜地,因土地被城建征用或因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菜地分到户,而停用喷灌,肥东县因机械损坏无法购置配件,亦停用。
下一篇:第四节 打井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