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代,合肥就有了经营国漆(含虫胶)和植物染色素(俗称“靛”)的商店。这一时期,国漆由手工业者开设的油漆作坊兼营,植物染色素由“汉坊”(洗染店)兼营。这种经营形式一直延续到民国初。
民国年间,“洋靛”(染料)、“洋漆”(油漆)输入合肥市场。最早的颜料店是洪远记,较大的是上海天泰颜料店在合肥开设的德和分店。民国27年,合肥颜料批发店有6家,资金达6.1万块银元。因为合肥地区盛产棉布,所以颜料店生意十分兴隆。“洋漆”进入合肥市场后,因其不如国漆牢,且容易变色,所以销量甚微。至抗日战争前,合肥城无“洋漆”专营商店。日军侵占合肥期间,合肥城内除偶有商人贩运一星半点颜料外,原来经营颜料和油漆的商店全部停业。抗战胜利后,由于内战频起,导致民族工商业发展滞缓。至民国37年,合肥专营颜料的商店只有仁丰、公兴、三泰3家,从业人员19名;油漆由油漆作坊兼营。
1951年,合肥市第一家专营油漆的私营商店——永丰油漆店开业。至1953年,私营颜料店增加到19家,从业人员96人。1954年2月,合肥市第一家国营化工门市部组建。在这个门市部的基础上,中国化工原料公司合肥市公司于1956年成立。接着,全市私营颜料店、油漆店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分别加入公私合营商店或合作商店。从此,国营化工原料公司成了化工原料业的“龙头”。后几经归并,于1964年9月改建成合肥化工采购供应站(简称“合肥化工站”,下同)。
60~70年代,合肥化工站基本上按上级公司分配的计划进货,再按计划分给用户,并采用定量的办法供应民用碱粉、明矾和硫化染料。
80年代,自采自销化工商品的工厂逐年增多。随着市民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自染旧衣、土布者锐减,硫化染料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如:1973年在硫化蓝不经常供应并限量每人次2~4包(0.4~0.8元)供应的情况下,合肥市民用硫化蓝销售了12吨;而1983年敞开供应后反而只销出460公斤。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合肥化工原料业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加强横向经济联系,扩大商品购销渠道,先后与国内350余家商店、工厂建立贸易往来关系。1985年,仅合肥化工采购供应站调给省内、外的地产品就值540万元,比1976年增长了76.47%。(2)加强零售商品管理工作,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满足市场需要。1985年,合肥化工业的主营商品有化工原料、染料、油漆3大类、814个品种(其中化工原料223种,染料225种,油漆366种)。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油漆、涂料、硫酸亚铁等与美化环境有关的化工商品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增加。由于个人消费一次购买量较少,合肥化工站就改大包装为小包装,做“小生意”。是年该站的商品零售额达584万元,比1981年增长29.86%;利润率为5.19%,比1978年上升2.88%。(3)坚持文明经商,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一改以往的“官商”习气,增加登门开票、送货上门、帮助用户调剂余缺等服务项目,提高了服务质量。1985年,全行业共有经营网点57个,不仅与省内10多个县、数十个厂家建立了供销关系,而且还与山东、江苏、浙江、河南、上海、武汉等省、市的同行及有关厂家互通有无。
商品购进
清代,合肥县由杂货业兼营的“洋漆”(油漆)、“洋靛”(染料)等,多从武汉、天津、上海、芜湖等口岸城市购进;由山货业兼营的国漆、明矾、碱、桐油和由“汉坊”(洗染店)兼营的“土靛”(植物靛)等,多从产区购进;部分品种由商贩直接送货上门。这一时期,合肥市场经营的化工商品有松脂、硫磺、明矾、焰硝、朱砂、雄黄、银朱、丹粉、土靛、碱粉、石蜡、生漆、桐油等数十种。
民国10~27年,合肥经营化工商品的商号日渐增多。市场既有德、美、英、法、日、荷、意等国家输入的化工商品,也有国产的化工商品,品种达100余种。其中购进的进口货有“狮马”靛、“牛头”靛、“单B字”牌硫化青、“狮牌”黑靛、“天官”红、“吹箫”蓝、“打虎”青、“孔雀”吊灰等。国产油漆以“帆船”牌居多,“飞虎”和“长城”次之,“双峰”和“永尧”较少。碱粉以“永利”牌的市场占有量为最多。日军侵占合肥期间,日伪洋行将化工商品配售给各商号。主要品种有“虎牌”靛青、“单B字”牌硫化青、硫化碱、青漆等10多种。抗战胜利后,合肥县化工商品市场无明显起色。
解放初,合肥市的化工颜料批发商以上海为进货的主渠道。零售商从批发商处进货,进货时以赊购为主、现购为辅,有的凭折取货、分季付款。1954~1956年,私营颜料零售商按市百货公司核定的计划,凭卡按月进货。1956年后,合肥化工原料业的一、二类商品,须按上级的分配计划从上海、天津等一级站购进;三类小商品从全国化工系统内的一、二级站或批发市场选购。60年代,全市的小型化工企业达20多家。根据市里的规定,这些厂家的产品由市化工商业部门统一安排收购。
80年代,计划分配的商品逐步减少,合肥化工商业除从上海一级站购进计划商品外,还以现货方式直接从全国各一、二级站,或从物资、土产、林业部门购进适销商品,不再象以往那样对地产品进行包销。这一时期,合肥化工原料业采取的经营方式有统购统配、计划收购、订购、选购、代批代销、联营联销等。商品种类和购进总额显著增加,仅染料类商品就由原来经营的硫化、直接(染)两类,扩大到水染、活性、酸性、碱性、中性、还原等11类。
合肥市化工原料业若干年份主要商品购进数量表

商品销售
清代,合肥商号销售的化工商品主要有植物靛、烧碱、石蜡、硫磺等。其销售范围多在本地及邻县,销往省外市场的数量很少。
民国20年前后,合肥化工商号几度展开促销竞争,促销方式多种多样:9折销售、亏本拍卖等宣传牌,有时无一例外地陈列于商号门前。经销商店不仅在玻璃橱窗内陈列样品,而且还在店堂内外,张贴标明商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宣传画。为做成生意,众商家对顾客笑脸相迎,百问不烦,有的还在商品包装内放进银元或日用品做“彩头”。日军侵占合肥期间,化工批发市场被日伪洋行垄断。抗战胜利后,合肥至邻县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化工商品的销售渠道随之拓宽,六安、舒城、庐江、含山、无为等县的商号多从合肥进货,并逐渐成为合肥商号的固定销货区。
自1953年秋开始,合肥市的化工颜料批发业务主要由市百货公司经营,其销售方式有计划供应、批购、经销和代销4种。1956年,根据商品分级管理原则,合肥市化工原料业在系统内召开供货会议和补货会议,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按合同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调货给需方,并执行调拨价;对系统外(如百货公司、供销社以及中型以上印染厂、机械厂等)采取按计划或协议或合同供货,并执行批发价。这一时期的供货原则是:凡城乡都需要的商品,优先供应农村;凡军、民、工生产皆需要的商品,优先供应军、工;凡工业生产都需要的商品,优先供应重点。从1973年起,凡购买碱粉者,市民凭购货本(后改为凭票)定量供应,饮服业、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凭买回面粉的发票定量供应,单位公用凭有关部门审定的计划供应;凡购买危险化工品,须凭市公安局发的《危险商品供应证》按分配计划供应。80年代,生产化工产品的工厂直接进入市场参与商业活动,并以出厂价(或优惠价)对外供应,一向以经营批发业务为主、零售业务为辅的化工商业行业,不得不改变原有的销售模式参与市场竞争。
合肥市化工原料业若干年份主要商品销售数量表

储运设施
储存设施清末民初,合肥经营化工品的商店多以店堂(或厢房)储存商品,商品吞吐量较小。民国年间,专营颜料的批发商号多设有小型专用库房,库内置柜、架、坛、罐、簟、笸、筛等物。
1954年,市百货公司经省商业厅批准,于蚌埠路74号兴建东五里井化工仓库。库区面积1978平方米;库房12幢,建筑面积4083.6平方米,使用面积3747.6平方米。1956年,市化工商业部门奉命接收东五里井化工仓库,并征地7430平方米兴建仓库4幢、2550平方米。1965年,为确保化工品存储安全,于大兴集董岗征地7741平方米,兴建危险品仓库6幢(其中钢筋水泥结构3幢、砖瓦结构2幢、简易库房1幢)2106平方米。至1985年,合肥化工原料业共拥有仓库区3处,库房建筑面积9185.2平方米,使用面积8084平方米(容量5233.9吨)。库区内商品皆分区、分库、分类存储,消防安全设施比较完备。
运输设施1964年,市化工商业部门拥有解放牌汽车1辆、4个吨位。1975年,续购解放牌和130汽车各1辆,合计5个吨位。1984年,再次购置东风牌、跃进牌汽车各l辆,合计7.5个吨位。至1985年,共拥有汽车5辆、16.5个吨位。
上一篇:第四节 石油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