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计划管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肥市煤炭资源主要靠中央和省分配。年度购进计划由省确定,季度计划由公司提出分配意见,报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安徽省公司、市物资局、市计委批准下达。市公司每年依据市计委下达的年度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计划,参照市经委下达的年度工业产品煤炭消耗定额,审查用户所提出的年度用煤申请表,并根据历年地方工业生产用煤、市场用煤、居民生活用煤增长幅度,进行全面综合平衡后,汇总年度煤炭申请计划上报省公司。根据省公司下达给合肥市的国家统配煤矿指标和地方煤矿铁路运煤指标,结合市经委下达的季度(分月)工业产品、产量计划,经综合平衡后正式下达季度煤炭分配计划到基层用户,由市公司负责煤炭资源的购进和供应。
“文革”以后,市公司开始对全市工业企业用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增减变化,以利计划的综合。对全市452个企业按产品、产量、产值,逐步实行凭证定量供应。对市场用煤计划重新作了修订,对2300户市场用煤单位按生产任务、营业额、就餐人数和用粮计划定量、定额计划供应。
1978年以后,合肥经济迅速发展,上级分配合肥市的计划煤炭满足不了生产和生活需要,年年出现缺口,少则几万吨,多则20多万吨。因此,合肥市各项用煤计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保主保重、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计划的缺口部分,则通过争取计划内煤炭超调、同外地进行物资串换和发展横向经济协作等办法来解决。
合肥市在编制和执行煤炭供应计划时,对重点部门、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所需的煤炭,在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及供应时间上都给予保证;对那些产品对路、优质低耗、成本低、利润高的企业,优先保证他们对煤炭的需要;对支农(化肥、轮胎)、轻纺(造纸、卷烟、手表、针织品、灯泡、日化用品)、建材等产品择优供应;对那些产品不对路、质量低劣、消耗过大、成本很高、经营管理不善企业的煤炭供应,则加以限制和酌情减供。1985年,开始对各用户分配的煤炭实行切块包干使用,超用不补,节约归己,促进了全市工厂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节约管理
合肥市煤炭节约工作一直由市燃料公司具体负责。60年代,公司派技工深入各用煤单位帮助修改炉灶,大力推广节约炉灶。70年代开始转向煤矸石代烧和炉渣灰再用。
1975年,合肥市开始对工业用煤实行凭证定量、按期核销核供制度,并于1979年、1981年、1984年、1986年4次对《工业产品煤炭消耗定额》进行修定,使合肥市煤炭消耗(单耗)不断下降。在实行凭证定量的基础上,从1981年起,采取了“以核代定”的节煤办法,即根据每月、每季、每年的煤炭核销情况来对照用煤单位生产耗煤的实际,凡耗煤量低于产品单耗定额或低于历史耗煤最低水平的,就及时总结表彰和宣传推广;凡超过产品单耗定额的,就查明原因,限期改进。
1980年,合肥市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设在市燃料公司。全市有95家企业成立了节能机构,其中年耗煤5000吨以上用户28个,5000吨以下用户67个。95家企业中有39个企业建立了厂部、车间、班级三级能源管理网。1984年2月,公司设立了节约科,配备了19名节能管理人员。
为了节约煤炭、净化环境、方便居民生活,1983年以来,先后研制成83——普及型、HF83二次进风型、HF85——I型省煤炉和“燃字牌”省煤炉等40余万只。其中“燃字牌”省煤炉,结构合理、上火快、火力强、热效率高、封火性能好、炉体轻、炉胆寿命长、节煤效果好,深受市民青睐,多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1987年6月,在全国先进型煤炉展评会上,荣获先进奖。
1984年以来,每年配合市总工会举办全市性节能工作会议、节能报告会、节能经验交流会、司炉工座谈会、超耗企业分析会,开展先进锅炉房、司炉工节煤竞赛活动,并配合市劳动局举办司炉工培训班、锅炉水处理化验人员学习班。至1987年,全市先后评出节能先进企业64个,受表彰的单位108个,燃料公司也年年被评为合肥市节能先进单位。
1985年初,公司成立了低质燃料管理站,配备专人统一管理全市的煤灰。管理站对全市用户的出灰情况及建材行业的用灰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先后帮助50余户签订了用灰合同,召开了12次协调会,平抑了灰价,保护了用灰单位的利益。近几年来,全市每年安排炉渣灰近14万吨,折合节煤3.4万吨。这些炉渣灰,为建材窑厂生产砖瓦提供了2/3以上的内燃原料,提高了砖瓦的质量,降低了煤炭消耗。
根据国务院节能指示的要求,公司对全市锅炉炉型、需用煤种进行了普查,建立锅炉档案卡片,为核定定额、确立煤种摸清了可靠的依据。1986年全市(含三县)地方企业共有锅炉595台,蒸发量1327.4吨/时,全年用煤48万吨。其中快速锅炉336台,水管锅炉69台,立式锅炉31台,卧式锅炉75台,其他形式锅炉48台。经更新改造和逐步淘汰,1987年底,低效锅炉仅占锅炉总台数的5%。
1987年初,开始在城市饮食服务行业推广220毫米大型蜂窝炉,先后在河滨园等饮食店修建大蜂窝煤炉13台,不但减少灰尘污染,而且上火快,火力集中,节约燃料40%左右。
1977~1987年,全市共节约煤炭674891吨,其中,1977年节煤27237吨,1987年节煤115301吨。
煤场管理
建国初期,合肥市没有煤场。1951年9月21日,合肥经营处开始筹建明光煤场,同时借用合肥火车站三角线货场接卸和储存煤炭。1958年,市煤建石油商店在螺丝岗、五十里小庙开辟新货场,并借用安纺专用线卸煤。“钢铁元帅”下马后均自动放弃。1960年12月,南七煤场建成。1961年初,西货场(即张洼煤场)正式接卸煤炭。
煤场建立初期,只有场地一块,专用线一条,平房几间,既无围墙,又无排水沟,更无喷洒设备。雨雪天,场内一片泥泞;刮风季节,煤尘飞舞。工人劳作一天,浑身泥水,满面尘灰,十分辛苦。若遇暴雨,煤炭随水流失严重。但因财力所限,长时间未能解决。
煤场工具原始。载煤车皮送入货场后,搬运公司工人肩扛大锹,顺车而至,要在规定的时间将车皮内煤炭用大锹卸下,由盘堆工人用杠子、大筐转入场内,空出铁道线,准备下次到煤。虽然繁重,但衔接很好,形成流水作业。煤场采用苏联的堆垛法堆煤:煤堆下宽10米、上宽3米,成屋脊状,并洒上石灰水,以防风雨。远远望去酷似一幢房屋。工人盘堆,每筐规定200市斤,按筹码计算吨位。煤堆逐步升高,最后要搭三节跳板。工人上跳,步伐整齐,伴随号子声,此起彼伏,十分壮观。每个煤堆均有堆垛帐。先将煤堆编号,每天上堆数量记入卡片,煤堆盘成记总数,同时记入保管帐。每生堆煤前竖一木牌,标明矿别、数量、盘成日期。开始发货时逐日记入卡片,直至发完核出盈或亏,并与保管帐核对,作为申报损益的依据。煤堆压实后,用石灰浆封闭,从堆顶打眼通风,每周用吊表(温度计)测温,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手工生产煤球开始后,即制定了进货、验收、保管、储存、开票、出门等完整的制度,每日的生产、进货、销售、出门、库存在次日的下午,即可准确地做出日报,堵塞了各个环节的漏洞。这些良好的制度,在“文革”中遭破坏。“拨乱反正”以来虽有部分恢复,已不如以往健全。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公司先后投资412万元,购置了大型卸煤机4台、推土机7台、装载机14台、皮带运输线545米和成型煤自动生产线6条、载重汽车24辆,安装汽车地磅8台、平板车地磅1台。煤炭的接卸、转堆、发货和成型煤生产均实现了机械化。明光、南七、张洼3个煤场都建筑了防水围墙排水系统,安装了自动喷洒设备,铺设了水泥道路。1984年,企业整顿后,各煤场加快了文明煤场建设的步伐,先后建起了亭台水榭、花房、花圃、花坛,煤场面貌大为改观。昔日的脏、乱、差已成为历史。各煤场还建起了办公楼、宿舍楼、浴室、食堂和篮球场,为工人提供了生产、生活和娱乐的良好条件。
上一篇:第三节 网点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