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开展技术革新
1974年2月,合肥市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11月1日市革委会召开全市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对技术革新工作作出具体部署:1.农业以贯彻落实“八字宪法”为中心,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农业机械化,改变农业生产条件,选育和推广良种,科学用肥,科学用水,加强植物保护工作;2.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贯彻“鞍钢宪法”,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努力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工业,围绕农业机械和矿山、冶金、化肥设备,以及原材料基础工业,研究试制新产品,改革老产品,向傻、大、笨、粗设备开刀,向流水线自动化进军。冶金工业,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化学工业,围绕支农和支援其他工业发展新品种,应用新工艺,重点研究生产高效低毒农药、高效化肥、多品种复方乳化剂、强力霉素、尼龙轮胎、大江淮轮胎、江淮40拖拉机轮胎等。电子工业,重点研究九英寸电视机、集成电路等新产品、新技术。轻纺工业,研究发展高档产品和市场急需产品,改革涤纶合成纤维织品、交支纱、真纺织品等设备。卷烟、电池、金笔、搪瓷、牙膏、胶鞋、糖果、锁、日用五金等,大搞生产流水线和包装机械化。1975年5月,市革委会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部署:1.各单位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作为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改革老设备、旧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革产品设计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产品;2.遵循自力更生方针,着眼内部挖潜。把技术革新力量放在自力更生基点上,从简易入手,土法上马,土洋结合,逐步提高;3.各级把技术革新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市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办公室。各区、局成立相应机构或配备一定人员。各企业可根据生产、科研需要成立试验研究室(小组),有条件的可以搞研究所。市科技局组织好各级科技情报网,抓好技术经验交流。是年,全市完成较大“双革”项目2368项,自制、改制各种新设备520台(套),建成生产流水线和机械生产线各15条,自动和半自动化生产作业线5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合肥市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对科技管理体制实行12条改革措施,实行有偿合同制,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同企业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协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强对工厂余热、新型建材、自行车生产、服装工业、食品工业、香粉香料、奶牛生产等课题的技术攻关。大力研制、开发新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5年,全市科研技术转让成交额达1736.3万元。
发展职业教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合肥市职业教育重获发展。1980年,市政府成立中等教育机构领导小组,试办8个职业教育办学班,招生360人,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5.5%。1982年,合肥市对职业教育办学形式进行调整,将原先由教育部门、企业单位自主办学形式改由市直各主管单位同有关中学联合办学、大型企业自主办学的形式。1983年4月,市政府提出全市完成21600名青壮年职工“双补”(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任务。11月,成立市职工教育办公室,各区、局(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相继建立职工教育机构。1985年,合肥市约有10余万名职工、农民参加业余学习,5.12万名职工取得文化补课合格证,4.2万名取得技术补课合格证,855名青工完成政治轮训任务,1700多名职工取得大专毕业文凭,5545名职工取得大学单科或双科结业证。全市各学会、民主党派共兴办各种文化职业技能班、辅导班291个,参加学习职工14.9万人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人数占市区高中招生总数的50.5%。
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娱乐市场被视为“封、资、修”阵地,市革委会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1969年1月市革委会发出通知,撤销租书摊,租书人员分别由所在居委会或单位动员上山下乡,收藏的小人书画由原市文化馆折价收回。1970年3月,市革委会作出5项决定:1.一切旧书摊、棋社、球室等坚决取缔,严禁任何艺人说唱黑书黑戏;2.对继续在社会上利用坏书、坏画进行放毒或篡改、歪曲、破坏样板戏者,市文攻武卫指挥部、毛泽东思想宣传站、“三代会”(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等单位配合各区革委会立即采取行动,坚决打击。查明是坏人者,经区革委会批准,组织群众批斗,揪送有关部门处理;3.各级革委会特别是中、小学,应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教育,禁止在青少年中传阅封、资、修书刊和画册等,有收藏坏书、坏画的,动员上交市宣传站处理;4.对查获的地下俱乐部,新合肥报、市广播站可抓住一二个典型,发动群众写批判文章,批倒、批臭,肃清余毒;5.依靠租书、说书、摆设棋社、球室为生活来源的群众,各区给予妥善安置。此间,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1980年5月,市政府决定撤销1969年1月通知,责成市文化局对当时50多户经营出租书画的群众受到的经济损失进行核实,给予适当的补偿。10月,对康乐球娱乐管理作出6项决定:1.机关、团体、学校、街道、企事业单位加强对青少年业余文体活动的关心和领导,尽快建立青少年活动阵地,组织安排好青少年正当的业余文体活动;2.街道办事处对私人设点摆摊出租的康乐球盘进行统一登记,经审核后予以发证、编组并指定背街地点摆盘,租费标准由街道办事处规定;3.严禁利用康乐球进行赌博活动;4.各区政府和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共青团、规划等部门大力支持、协助街道共同管好康乐球娱乐活动,对违反管理、阻碍交通、影响社会治安者,由公安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1981年4月,市政府发出通告,实施市人大常委《关于加强康乐球活动管理的决定》,取消私人康乐球。8月,成立合肥市文化市场管理领导组。9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规定》:凡属合肥市(包括长丰县)户口,一贯从艺并有一定保留节目和演唱能力的零散艺人,经文化主管部门登记、考核、批准,发给当年有效演出证明后,方可进行营业性演唱。经批准的农村民间职业、半职业剧团和零散艺人应在当地演唱。持证演唱必须接受演唱节目内容的审查,服从管理。严禁演唱内容反动、淫秽、荒诞等节目。外地专业文艺团体和个人来本市演出,须持县以上文化主管部门的介绍信,经市文化局同意后,方可演出。营业性租书摊、画像摊,须由区文化部门会同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文化局批准发证后,方可设摊营业。严禁印刷、出售、出租和传播内容反动、淫秽、荒诞的书册、画册、图片、歌曲、“小电影”和其他
物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准编印图书、画刊出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印制、出售外国和港澳台电影明星私人生活照片或画片。严禁公开和私下出售、转录内容反动、淫荡、下流的录音带和唱片。对图书、画册、唱片和录音带等黑市交易,一律取缔。各影剧院、体育场、公园、展览会、商店等公共场所,均不得播放内容反动、淫荡、下流的录音和唱片。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禁止开办营业性舞会。公园、广场、饭馆、街巷等公共场所,严禁聚众跳交际舞。禁止利用棋类、扑克牌等进行赌博。禁止卜卦、算命、看相。对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赌头、赌棍及借迷信进行诈骗财物活动的巫婆、神汉,一经查获,一律依法处理。
1983年,成立合肥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1985年6月,市政府批转市文化市场管理领导组《关于加强营业性录像放映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对报刊、图书出版发行管理的暂行规定》和《舞场规则》。这一时期,合肥市从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有400多人,主要对舞会、茶座、录音录像、民间剧团、出版发行、买卖文物、旅游活动、迷信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文化市场管理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法制化。
爱国卫生运动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建国初期合肥市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主要方式之一。1952年5月,市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卫生运动。7个月中,清除垃圾11734吨,填平污水塘10.3万平方米,疏通渠道28万多米,改良厕所937个,改良水井228个,灭蚊、蝇、蚤及其他害虫均数以千万计,捕鼠16.58万只。1954年大水灾后,市政府发动全市人民开展卫生运动,组织2340人的卫生突击队处理污水和垃圾,组织358个灭蝇队灭蝇,使合肥地区收到了在洪灾之后未发生瘟疫的效果。
196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事管委会合肥市工作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在城乡建立健全以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卫生制度。1969年9月,市革委会要求市区各机关、工厂、学校不准饲养家畜、家禽。城市居民不得饲养家畜,饲养少量家禽者应妥善看管,不得妨碍公共卫生。各种冷饮品、牛奶、肉食品等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才可出售。
1981年9月,合肥市颁布《关于城市卫生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城市卫生管理。1983年,市政府要求夏秋爱国卫生运动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同“门前三包”和饮食卫生结合起来。1985年以后,合肥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城市管理工作同时采取教育与法制、专业队伍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治理,使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实行分级划片医疗
1961年,市人委决定全面实行划区医疗、划片门诊制度。1972年3月,市革委会决定实行分级划片医疗办法。基本内容是:1.确定市人民医院、工农兵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各专科医院、安纺、合钢、铁路、基建等职工医院为一级医疗机构;各区医院、防治站、郊区医院和相当于区级厂、矿、机关、学校的门诊部(所)为二级医疗机构;其余各厂、矿、学校、机关医务室(所)和街道防治所、郊区大队卫生所为三级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逐级订立医疗合约,建立协作关系。无医疗机构的单位,其医疗合约关系由各区卫生小组本着就近就医的原则,安排在所在区、街道防治站或区属医疗机构就诊;2.实行分级划片医疗后,病员首先在本单位或合约医疗单位就诊。长丰县和郊区农村病员在本大队医务室或公社医院就诊。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对须转诊、转院的病员,逐级介绍到指定上一级医疗单位就诊。不按规定投医、自购药品者,不予报销。急诊病人不受划区医疗限制。非合肥地区病人来肥就医可在省人民医院和安医附属医院就诊。外地出差人员患病就近到医疗单位就诊。向外省、市转诊病员,须经省卫生局审查批准;3.省人民医院和安医附院主要负责全省各地转诊疑难病症的诊治,以及教学、医学科学研究等医疗任务。市精神病院负责合肥地区、淮南地区精神病人诊治。市传染病医院负责合肥地区急性传染病诊治。市妇幼保健院负责长丰县和各区级医疗机构妇产科转诊病人的诊治以及全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技术指导工作。区级医疗单位和公社医院主要负责本地区范围内疾病防治,培养“赤脚医生”和不脱产卫生员。不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小儿统筹医疗的人员,就地参加城乡合作医疗;4.各单位与合约医疗单位签订合约后,实行凭介绍信看病,经费结算通过银行划拨。自费及合作医疗病人现金结算。分级划片医疗办法被作为医疗卫生一项基本制度。
70年代末,合肥市逐步取消分级划片医疗办法,各单位自主确定医疗单位,并结合本单位实际逐步改革职工就诊和医疗费报销等制度。
实行计划生育
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978年5月,市革委会要求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自报公议、张榜公布的办法,把计划生育指标落实到人。1982年,市政府制定并实行奖励一胎、控制二胎、杜绝三胎的政策。在农村普遍推行生产、生育“双包合同”,把计划生育同承包耕地、划自留地挂钩。1983年,市政府在部署计划生育工作中提出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孤寡老人生活安排,扶持独生子女户先富起来。1984年1月,市政府发出《关于在春节前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4项要求和措施:1.各县、区、各单位要抓住春节前后的有利时机,结合“五讲四美三热爱”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活动(农村结合创建“文明村”活动),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2.大力表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人好事。采取座谈会、表彰会、登门慰问等形式对独生子女家庭开展慰问活动,巩固避孕、节育措施;3.各县、区、各单位要把药具送到群众手上,并对避孕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各单位对四项手术工作,特别是一孩上环和计划外怀孕的引流产工作不能放松,对已生一孩尚未上环、领证的夫妇,动员上环、领证,巩固、发展计划生育成果;4.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医药、卫生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节日前后密切配合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避孕药具的供应工作。1985年,合肥市区人口出生率为10.95‰,比1978年下降3.71个千分点。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