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广益局
位于原后大街府署之东,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官绅士民捐资建立,有楼房20间。该局置医药诊治贫苦患病者,备棺木施与亲人死无力埋葬者,购义地掩埋贫无葬地者,置灭火工具备救火。先后历经10年,共收各方捐献累计银3000两存入商典生息,还购买门面房3处、庄田和园地各1处。嘉庆三年(1798),年收取利息钱374.5千文,租谷300余石。光绪年间,情况失考。
合肥红卍字会
前身为合肥道院,地址在官盐巷龚大房(现合肥第八中学校址),民国15年改称红卍字会。该会常年向贫民施茶、施药、施棺(经费依靠富商捐助),先后举办过万慈诊所、孤老院、万慈小学等。日军侵占合肥城时,数千居民被屠杀。红卍字会派人殓棺、埋尸数百具。民国24年,在合肥民生医院(地址在小南门街北)设西医送诊所,在小书院东设中医送诊所。1950年,诊所停办。1953年,该会停止活动。
合肥社会服务处
前身为省社会服务处,于民国31年在立煌县成立,抗战胜利迁至合肥范巷口。该处曾开办社会食堂,举办周末联谊球赛、社会公寓、周末学术讲座、时事图片展览。民国35年7~9月,与合肥中医师公会联合设夏令送诊所,患者可免费到所就诊。民国37年4月,该处以救济米开办平民食堂,每天售餐券400张,每券初售1万元,后涨至4万元。11月,改设经济食堂,日供2餐。合肥解放前夕停办。
合肥县救济院
民国36年2月建立,地址在原洋楼巷基督医院对门。该院由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拨给经费,但仍难维持。后因院内房屋被皖中师管区机关占住而导致业务停顿。民国37年元月,院长聘请地方热心公益人士,组成救济院基金筹募委员会。该会一面筹集经费,一面多方呼吁使被占房屋得以归还。4月,县救济院始举办育幼所、习艺所。年末,院、所全部解散。
合肥市社会福利院
前身为市生产教养院,1949年12月建立,位于西门二里街南(现庐阳饭店处),有平房70余间、土地56亩,初称合肥市教养所。1951年改称市人民政府残老孤儿教养院。1953年改称市人民政府生产教养院,内设生产、残老、少婴3所。2年后,称市生产教养院。1958年2月,院址被征用,暂迁董铺水库;同时,在亳州路征地97亩,兴建瓦平房180间(3600平方米)。1960年5月,市生产教养院改称市社会福利院,内设残老、教养、儿童3个分院。6月,福利院院部撤销,3个分院独立,分别称市福利院、市敬老院、市托儿所。11月,3院合并为合肥市福利院,下设残老、儿童2个分院。翌年4月,改2分院为儿童福利、敬老、残老、盲人4个分院及托儿、收容2所。1966年6月,市福利院迁至西郊十里店与市儿童教养院合并称市社会福利院,拥有土地120亩、房屋225间(5243平方米)。1984年,新建婴儿楼、儿童乐园、浴池、图书室,拥有床位近200张、汽车4辆、锅炉1台及大小洗衣机、甩干机、烘干机7台。据1985年末统计,全院有职工92人,收养婴幼儿、残疾人169人;历年累计收养无家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共18000余人。
合肥市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
1988年6月6日成立,由49名委员组成,马学模为名誉主任、许国才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地址在市民政局内。该会宗旨是团结热心社会福利事业的各界人士,发扬社会主义精神,筹集资金,兴办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孤儿的社会福利事业,帮助有困难的人。募捐对象为全市人民;募捐方式是销售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至1989年,该会先后发行面额为1元的传统式、即开式的有奖募捐券共266万元(含3县25万元)。1990~1991年,销售奖券235万元(中奖面10%、奖金返还率35%、成本费15%)。所集资金,3成上缴中募委和省募委会,7成用于兴办地方福利事业。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