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外借服务
合肥图书馆实行对外开放,准予个人将馆藏图书借出,始于合肥县立中和图书馆。时该馆外借图书实行申请领证,凭证借书。对象:机关职员、商店业主、中小学教师和少数学生。内容:主要是文学类图书,以章回、武侠、爱情小说为最。
合肥解放后,市文化馆书报室,实行凭证登记借书。皖北合肥图书馆实行申请发证借书。对象:一切社会成员,主要为欣赏性读者。
合肥市图书馆建立后,实行多种借书形式,一是办证借书。二是集体外借。50年代,市图书馆陆续与54个单位建立集体外借合同。工厂有合肥钢厂、合肥拖拉机厂、安徽纺织厂等;街道有红星、双岗、淮河路等;学校有南门小学、六安路小学等;农村有蜀山、张洼乡等。三是临时借阅,主要有两种:有些单位的非图书馆正式读者,在学习、工作、生产、科研中需用图书资料,馆实行临时集体借阅;某些无证读者,因某种需要,可凭证或介绍信,临时调借图书或所需资料,或抄录或复印。四是外地读者,因生产、科研、著书等需要,凭证明办理临时图书借阅。五是对一些使用性、学术性或潮流性强的图书,一时需借阅者众多,图书馆便根据情况、读者需求实际,按轻重缓急,对重点读者和特殊用户,实行预约借书。
合肥市图书馆对馆藏图书外借实行内部图书与外借图书有别,中文图书与外文图书有别,成人图书与少儿图书有别,重点读者与一般读者有别原则。对宣传封建迷信、色情淫秽、荒诞武侠等图书,不向少年儿童借阅,对可借阅的读者作指导借阅。
阅览服务
合肥县立中和图书馆在开馆之初,设有图书报刊阅览室,时有书刊数千册,供民众借阅,日阅览读者约40人次。民国17年,该馆按图书外形,分设图书、报纸、期刊3个阅览室,备有报纸10余种,杂志600余册,图书5000余册,少许古籍线装书,日接待入馆阅览民众约100多人次。
其后建立的民众教育馆及合肥解放初期建立的合肥市文化馆、皖北合肥图书馆,均设有图书阅览室,对读者提供阅览服务。
合肥市图书馆成立后,设有报纸和期刊两个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备有国家、省、大城市和地方报纸57种59份,实行全开架阅览。开放时间从上午9时至晚间21时。日接待读者约120人次。期刊阅览室备有期刊181种,内容主要为欣赏性、通俗性、知识性读物。内设书本式目录,实行部分开架,由读者凭证阅览。
1965年,合肥市图书馆阅览室增添经济、科技类报刊、报纸达82种,期刊至230种,报纸设一览表,附编辑者、出版地、出版期,并对部分重要报刊作内容简介,对过期报刊装订汇总,供读者调阅。1978年新建的市图书馆大楼竣工,馆阅览服务逐步恢复发展。设有科技、社科、外文、中文、过期报刊等阅览、资料室。科技阅览室备有报纸20余种,期刊80种,图书资料、参考书、检索工具书600余册,内容涉及机械仪表、电子、化工、轻工、手工、建筑、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等类。日接待读者200人次,借阅书刊300册次。对特殊读者和用户,可准予外借。社科阅览室备有报纸44种,期刊217种,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字、文化、教育、体育、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类。另备公务、读者、刊号字顺笔画目录和《报纸一览表》。1985年,增期刊书本式目录,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分排列,附字顺索引,实行开架阅览。外文资料室备有报纸12种,为英、日、法3个语种,383册;期刊300余种,为英、俄、日、德、法、西班牙6个语种,313册;另备有港台报纸数种。书刊有哲学、政治、时事法律、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生物、医药卫生、农业、工程技术、电工技术、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化学工业、食品、轻工、手工、土木建筑、运输工程、出版物报道等。书刊按语种和学科编制,有书本式卡片目录,馆藏外国和港、台报纸目录,实行凭证在室内借阅。特殊需要,经馆长批准,可外借使用。
中文资料室藏有具一定学术和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工具书2000余册,1978~1985年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67个专题,4800余册,以及部分出版发行和图书情报部门交换的资料。该资料室还备有馆藏图书分类、古籍线装分类、人大资料分类、内部交换资料分类、解放前报刊书名等5种目录。读者凭证件或介绍信对资料实行半开架借阅。并开展预约服务,馆际互借,口头咨询,情报服务,专题服务,负责馆藏图书调阅。过期报刊阅览室收藏有1958年建馆后的报纸和1980~1985年的各类期刊,另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缩印本和《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索引。报纸、期刊,按报刊名称和年月(期)顺序上架排列,每周开放40小时,实行凭证或介绍信在室内调阅,并接待外地读者。
馆外服务
1958年9月,市图书馆建立后,即逐步在馆外设点服务。先后设立的服务网点达40余个,为需办理集体借阅图书的单位,就近办理借阅手续。
此外,图书馆还采用图书箱、图书车,把书刊送到工厂、街道、农村、学校、公园等,开展临时或定期服务。1961年,市图书馆在全市设有54个流动服务点,对少数因生产科研需要指定图书的特定读者和用户实行送书上门服务。
服务成果
合肥市图书馆通过外借、阅览、阅读指导、参考咨询、情报服务,在配合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文化教育、科研生产、著书立说等方面都获得一定成果。合肥被单三厂利用该馆收集提供的被单生产技术、图案、工艺等五种资料,开发生产适销对路新产品,年创利45万元。十竹斋利用馆藏资料,试验生产出宣纸工艺品远销国外。合肥砂轮厂利用该馆《油石生产》等十几种资料,研制生产出活性油石新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十几个国家。省文化厅查用该馆藏国内外资料,设计生产舞台灯光新装置,获文化部嘉奖。另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利用馆藏图书,编著大量有研究价值的著述。如:《当代安徽公路》、《王亚樵传略初考》、《王亚樵家世简述》、《强者路——纪念中国聋教一百周年》等著作,其作者在编著时都曾充分利用了该馆所藏的有关资料。
上一篇:第二节 藏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