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放射卫生监管
医用诊断X线剂量和效应调查1980年,市卫生局对市、郊区及辖县143家医疗单位医用X线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免费为县郊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30毫安X线机配备防护设备。1985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开展医疗照射调查的要求,合肥市卫生局对全市72家有X线诊断机的医疗单位,进行不同防护条件、X线频度、各种型号X线诊断机剂量进行调查,发现个别医院在使用X线诊断机时,存在不考虑后果的现象。据此,市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规定》,对全市30家医用和工业用X线机房进行放射卫生特别检查监督和管理。此间,该项工作主要是对新建、改建X线房放射防护设计和装置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整个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卫生防护监督根据国家放射性防护规定和有关管理条例,合肥市于1979年对辖区内使用、贮存、保管有镭(Ra~226)、钴(Co~60)、锶(Sr~90)、铯(Cs~137)、铊(T~264),稀金土、镅一铍中子源等22个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至1980年,基本掌握了全市放射源、数量、强度、专用仪器设备及专业人数及其工作状况。1980年后,根据安徽省卫生厅、公安厅通知,合肥市卫生部门再次组织对全市35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单位,进行安全防护检查。检查结果情况是:全市计有开放性单位10家,放射性核素有131I、125I、113mln、32P、3H、198Au、99mTc等7种,等效年用量计4居里。另有封闭性单位25家,有60Co、226Ra、90Sr—90Y、57Co、152Eu、239Pu、22Na、241Am、238Pu等23种辐射源,总活度7万居里。放射性同位素工作人员共288人。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合肥市卫生防疫部门对环境放射性进行专题监测,在市区和三县一郊各设监测点30个,进行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测量房屋、道路、广场三个主要项目。经检测,认定合肥地区的本底为15~22微伦川、时。
附:三里庵放射事故
1960年4月,安徽农学院调进一具18.3克镭当量钴60放射源,后因科研计划变更,没有安装使用,故将该放射源连同外装的铅罐(400公斤重)移放至该院西首三里庵水塘边的一块三面环水空地上,在入口处用竹篱封堵。后因日久,竹篱被人偷拆,常有人前往游玩,也有人将牛拴在铅罐耳环上。省、市有关部门曾多次派员检查,督促该院将放射源妥善贮存,但始终未引起足够重视。
1963年1月11日下午,五里墩公社金华大队新庄小队青年葛传福,男性,18岁,与4名少年结伴,在三里庵水塘边玩耍、捕鱼。葛传福在摆弄贮有钴60放射源的大铅罐时,将铅罐大螺钉扭开,并拔出钼塞,取出铅塞末端空腔内的铅质圆柱型钴60源(高11.5毫米、直径10.5毫米)。因该物铮亮小巧,葛视为珍宝,藏在衣袋内带回家中。一周后,安徽农学院发现钴60放射源丢失,迅即报告有关部门,并派人四处查找。1月20日上午,经查明后,于当天下午在防化兵协助下,将钴60源从葛家取出,运回农学院仓库贮存。
葛家受辐射伤害的有葛传福之母侯良英(44岁)、长子葛传海(20岁)、次子葛传福(18岁)、女儿葛传凤(13岁)、幼子葛传宝(9岁)、叔叔葛先乐(39岁)。葛传福取得钴60源时,在该处空地上玩了一小时,在回家路上就有恶心呕吐症状,1月23日下午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1月23日上午,葛传海、葛传宝被转送北京治疗。1月24日,葛传宝在北京死亡。1月26日,葛先乐、侯良英、葛传凤也转北京治疗。
在1月11~20日的10天内,到葛家探望的人较多,因葛传福将钴60源一直装在衣袋,并携带到西市区卫生所看病,故与其接触的亲友、医护人员、化验员,均受到不同程度辐射。加上多人寻找,受伤害者达73人。其中受照射剂量在100拉德1人,25~50拉德40人,5~10拉德5人,1~5拉德11人,小于1拉德40人。葛传福、葛传宝均受超致死量照射。侯良英受到稍大于致死量照射,葛传海受接近致死量照射,葛传凤受略高于半致死量照射,葛先乐受半致死量以下照射。
葛家剩下4人,经过综合治疗均愈。以后进行远期效应(17年)医学观察,侯良英在京5年,回乡后可挑一担水(60斤左右)。其在回乡第9年从床上下地时,发生左股骨骨折,后治愈出院。侯出院10年后,经随访,其左下肢短5厘米;葛传海经治疗一年半伤口愈合,经检,其在前3~8年确证无精子,婚后无孩子;葛先乐局部损伤,长期不愈,于1967年作股骨中1/3处截肢,并安装假肢,生活一般能自理;葛传凤在第7年时结婚,在第8~10年间,连续三次妊娠,生二男一女,均足月顺产。1973年7月5日足月顺产第3胎,男孩、体健,但在第17年医学观察检查时,发现该男孩智力发育较差。经对葛传凤本人随访调查,反映其在第14年、17年时体质较差、记忆力减退。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