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体育教学
民国初,合肥中学体育教学沿用清末体操课的内容(土兵体操)。民国21年,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初中体育教授细目》和《高中体育教授细目》,初中体育课,每周3小时。高中体育课,每周2小时。
合肥解放初期,中学体育教学由各学校自行安排,课时为每周2小时。
1956年国家颁布《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各中学均按此大纲进行体育教育,并结合进行“劳卫制”达标教育。
1963~1965年,体育师资齐全的学校,采取按同年级集中上大课,或按年龄、性别、体质分组上课的办法,课堂密度和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1982年,合肥第二中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试验,实行学校自编《体育教学大纲》,每周上6节体育课。实行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这一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今已在全市中学中普遍推广。
课外体育
民国时期,合肥各中学课外体育,按国民政府颁布实施方案的规定,每天安排50分钟。其内容有田径、篮球、足球、跳绳、键子、游泳、拔河等项目。
合肥解放初期,各中学课外体育内容,主要是做早操、做课间操及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1954年,各中学课外体育以施行“劳卫制”为内容。1964年各中学课外体育以施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为内容。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课外体育为“学工、学农、学军”和军事训练取代。
1977年后,因受“智育第一”的影响,有些学校课外体育出勤率不高,学生体质下降。为了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许多学校均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合肥一中,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达标”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级和先进班主任的条件。对参加市级比赛取得优胜名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该校1980年在校生的“达标”率只有35%,到1985年已增长到87%。
1986年后,各中学普遍组建体育代表队,将举办校园运动会,参加市、县级中学生运动会作为一项目标,列为学校课外体育的重要内容,使中学课外体育日益活跃。据粗略统计,1994年,市区中学在校学生85%以上,郊区、肥东、肥西、长丰三县中学在校生75%以上,均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合肥市中学生历次体育赛绩情况简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