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市第一届运动会
合肥市第一届运动会,于1958年11月12日至1959年3月1日在市体育场举行。省、市机关、市辖肥东、肥西、巢湖三县和中市、西市、车站、郊区、工商企业、在合肥地区的高等院校、各中等学校等单位共30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内容有田径、体操、技巧、举重、拳击、击剑、武术、游泳、跳水、射箭、射击、篮球、足球、排球、手球、垒球、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围棋、摩托车、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中国摔跤、国际摔跤、自行车等。分大专院校组、中等技术学校和职工2个组,逐项进行。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医学院,获大专组田径比赛团体总分前三名;合肥一中、合肥三中、合肥二中获中学和职工组田径比赛团体总分前三名;合肥工业大学获男、女篮冠军;安徽医学院队获排球冠军;安徽纺织印染厂代表队获射击团体总分第一名。单项比赛最优成绩见下表:
合肥市第一届运动会各赛项最高记录表


合肥市第二届运动会
合肥市第二届运动会于1960年6月在市体育场举行。省、市机关、市辖县、区、工商企业、中等学校和在肥高等院校等单位30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射击、武术、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分大专、中技、群众3个组逐项进行。此届运动会,计有103人次破市记录,有300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标准,有20多个单位(次)获团体前三名,有360人(次)获个人前三名(含接力赛)。各赛项目最优成绩见下表:
合肥市第二届运动会各赛项最高记录表



合肥市第三届运动会
合肥市第三届运动会于1964年9月25日至12月21日在市体育场举行。省、市机关,市辖各县、区、在肥高等院校、工商企业、普通中学及中等技术学校、人民解放军驻肥部队等单位20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田径、体操、游泳、武术、射击、棋类、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分大专、高中、初中、公开等4个组进行。在比赛中,共有113人次破35项市记录,300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水平标准,20多个单位获团体前三名,120多名运动员获各个项目单赛前三名,田径等项目最优成绩见下表:
合肥市第三届运动会各赛项最高记录表

合肥市第四届运动会
合肥市第四届运动会于1985年5月4日至11月6日在市体育场举行。全市有218个单位组派534支代表队,共531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有20人次破市记录,520人达到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水平标准。
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手球、乒乓球、射击、武术、围棋、中国象棋、排球等。分成年、中专、高中、初中、小学、老年等12个男、女组进行。有100多个参赛队获团体前三名,700多名运动员(含重复数)获各项目单赛前三名。田径等项目最优成绩见下表:
合肥市第四届运动会武术比赛最优成绩记录表

合肥市第四届运动会各赛项最高记录表





合肥市第四届运动会破市记录成绩记录表

合肥市第五届运动会
合肥市第五届运动会于1989年5月4日至10月4日在市体育场举行。省、市直机关、市辖各县、区、在肥高等院校、中学、小学、工商企业等单位的60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桥牌、围棋、中国象棋、射击、太极拳、农民自行车、韵律操等。在此届运动会中,有100多个队获团体前三名,有300多名运动员(含重复数)获各项目比赛个人前三名。田径等项目最优成绩见下表:
合肥市第五届运动会各赛项最高记录表




合肥市第六届运动会
合肥市第六届运动会于1994年4月25日至6月28日在市体育场举行。比赛分青少年和行业两个部进行。比赛项目以奥运会和合肥市传统项目为重点,兼设拔河、门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青少年部的个人比赛项目,采取双轨录取制(对参加同一项目的非专业运动员和省体工队、省体校的专业运动员,分别录取)。
比赛项目:青少年部设田径和游泳、武术、手球、足球、篮球、乒乓球、举重、射击、拳击、柔道、摔跤、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赛艇、划艇、皮艇等18个项目;行业部设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围棋、中国象棋、拔河、篮球、桥牌等10个项目。
参赛单位:青少年部有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中市区、西市区、东市区、郊区和蜀山镇等单位的8个代表团共3200名运动员。行业部有全市各工商等系统的31个代表团共1400名运动员。
比赛共设团体奖杯30个,单项奖杯293个,体育道德风尚奖杯6个,个人前三名奖牌(金、银、铜牌)2213枚。在比赛中,获团体(含集体)前三名有177个队,获单项个人前三名的运动员近千名(含重复数)。青少年部有52人次破26项市记录。田径等赛项最优成绩见下表:
合肥市第六届运动会各赛项最高记录表




合肥市历届运动会团体前三名一览表





合肥市历届运动会个人(集体)前三名一览表

































合肥市第六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破(超)市记录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