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林木产品
一、竹木
50年代紫蓬山成熟林300余亩,只进行马尾松立枯木的零星间伐。1958年为大办钢铁和工具改革的用材需要,县收购社、队砍伐的山林和“四旁”杂树8000多立方米。1963年次生林抚育改造,出材140立方米,为正式批量采伐之始。70年代中期营造10年以上的林木相继成材,逐年间伐,采伐量如下表:
1977~1985年林木采伐量
表5—2单位:立方米、万根、吨

二、林副产品
桐子。1950年紫蓬山林场植油桐成功后,各地有所发展,官亭山区分布最多,丰乐圩区最少,桐子的年产量:1957年2·75吨,1975年84·8吨,1985年135吨。历年全县累计产量874.95吨。
山草。又称荒草,全县山丘地带年产约3.75万吨,所谓“山草半年粮”,为山区农户主要副业收入,60年代前民房上盖多为荒草,合肥昔有“东门进宝,西门进草”之说,西门进草,草源即是肥西。
油茶、鸟桕、板栗、白果、橡栎、紫穗槐。多未集约经营,无批量生产。乌桕籽1976~1981年计产19.4吨,紫穗槐条1982~1985年计产289.9吨。
50年代紫蓬山成熟林300余亩,只进行马尾松立枯木的零星间伐。1958年为大办钢铁和工具改革的用材需要,县收购社、队砍伐的山林和“四旁”杂树8000多立方米。1963年次生林抚育改造,出材140立方米,为正式批量采伐之始。70年代中期营造10年以上的林木相继成材,逐年间伐,采伐量如下表:
1977~1985年林木采伐量
表5—2单位:立方米、万根、吨

二、林副产品
桐子。1950年紫蓬山林场植油桐成功后,各地有所发展,官亭山区分布最多,丰乐圩区最少,桐子的年产量:1957年2·75吨,1975年84·8吨,1985年135吨。历年全县累计产量874.95吨。
山草。又称荒草,全县山丘地带年产约3.75万吨,所谓“山草半年粮”,为山区农户主要副业收入,60年代前民房上盖多为荒草,合肥昔有“东门进宝,西门进草”之说,西门进草,草源即是肥西。
油茶、鸟桕、板栗、白果、橡栎、紫穗槐。多未集约经营,无批量生产。乌桕籽1976~1981年计产19.4吨,紫穗槐条1982~1985年计产289.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