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道光四年(1824年)
建凤(阳)庐(州)同知署于下塘集,屯驻清兵。
咸丰三年(1853年)
春武生陆遐龄在荒陂桥率众2万,响应太平军起义抗清。
咸丰六年
四至八月不雨,大旱。
咸丰九年
庐州太平军配合捻军攻下塘集。
同治五年(1866年)
四、六、十月大雨,水灾极重。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三月下塘集李庆祺聚众暴动摧毁凤庐同知署,迫使清廷不再在下塘设盐务关卡。
光绪二十八年
六至十二月大旱瓦埠湖以东秋季无收。
光绪三十四年
维新派李寿臣、裴书田、裴晓鹤等在下塘集兴办“求是”、“知新”学堂,受到守旧派沈石钧的反对,发生著名的“学堂风波”。
是年下塘集始设邮政二等支局。
宣统元年(1909年)
革命党人王庆云任寿州团防局长。拥有枪支700,利用在马厂、曹庵办团练为掩护,发展革命武装,三年十一月,发动淮上军起义,光复寿州、凤阳等地。
宣统二年
大水,灾情严重。
中华民国
民国4年(1915年)
4月二麦灌浆时刮西南风,坏麦。
民国5年
7月大水,灾情严重。
民国6年
县人王庆云、程华亭等秘密组织五大处,有枪5000余支,发动淮上军第二次起义。
民国10年
5至8月连降大雨,河湖泛滥成灾。
民国12年
春夏之交,基督教由寿县城关发展到庄墓、下塘等地,设立基督教分堂。
是年冬,共产党人陶淮由上海大学返回故乡陶楼、杨庙等地传播马列主义。
民国13年
程华亭、余亚农等组成淮上自卫军,参加第三次淮上军起义。
民国14年
县人裴济华、胡宏让、崔筱斋等先后赴广州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5年10月,崔筱斋受中共派遣由广州回到合肥北乡开展农民运动。在双河集(今造甲乡)建立县境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书记崔筱斋。并成立“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崔为主任委员。
11月11日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蔡晓舟、郑鼎、许习庸等领导发动吴山庙武装起义,成立“安徽省讨贼军第四路”。
民国16年
8月共产党人胡萍舟(又名允恭,杨庙人)、王影怀(汤王庙人)等由武汉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次年3月,在中共寿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王影怀当选为县委书记。
民国18年
8月中共凤台县在姚皋店(今长丰三和乡)小学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成立凤台县委。
民国20年
3月31日中共皖北中心县委领导发动的瓦埠农民暴动受挫,中共寿县、合肥两中心县委派张如屏在杨庙设立秘密联络点,从事革命活动。
夏中共吴山庙支部领导发动商市民500多人,集中民枪百余支,开展抗捐抗税斗争。活捉县税征委员邱友福,毙税警3人。
9月大雨月余。高塘湖、瓦埠湖沿岸受灾严重。淹倒房舍1500多间,淹死53人。秋季无收,逃荒要饭甚多。
民国21年
4月7日在中共合肥中心县委领导下,崔筱斋、李星三组织发动双河集农民暴动。
是年大旱,瓦埠湖干涸,能通行车辆。麦禾皆枯,稻可点燃。
民国22年
2月29日张如屏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利用枣林铺(今属杨庙乡)庙会机会举行暴动,当场击毙叛徒、恶霸董曙东。
秋朱集离散古堆楚王墓被盗,出土文物4000多件。
民国23年
12月31日淮南铁路九龙岗至合肥段建成通车。
民国24年
朱集离散古堆楚墓再次被盗,出土数百件楚器。部分楚器在英国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出。
民国26年
冬暮途穷部分学生及爱国人士,在瓦埠、下塘一带组织“抗日后援会”,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是年12月国民政府军队为阻击日军进犯,将淮南铁路全线破坏。
民国27年
元月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吴山庙,炸毁民房千余间,死伤多人。乡间组织了“抗日防匪保家自卫队”。
是月中共安徽工委在杨家庙成立,书记曹云露。4月,安徽工委改为寿县中心县委,同时成立寿县东南乡(今长丰淮南铁路以西中、北部地区)抗日救援会及皖北抗日游击大队。
6月日军先后侵扰水家湖、朱巷、下塘集、吴山庙等地。杀害朱巷群众90多人,烧掉民房250间。
民国28年
春省政府编遣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郑抱真领导的第一路第二支队抗拒整编,率部参加中共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
夏新四军军长叶挺等抵吴山庙,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抗日救国。
6月梁从学、汪少川在朱巷组织游击队近千人,编入新四军十四团。
7月日军在县境交通要点修碉堡、设据点,组织“绥靖队”、“宪兵缉察队”。在水家湖、下塘集等地焚、杀、奸、掠,惨害中国百姓。
秋境内成立中共领导的第一个乡民主政权——造甲乡政府。
民国29年
元月新四军新八团成立。活动于下塘、造甲、朱巷一带。
7月8日国民政府军一三八师在下塘集附近同日军激战一天,在当地群众配合下,歼日军田川联队大泽阁大队官兵六百多人,击毙敌酋大泽阁。
12月2日驻曹家庵国民政府军与日军激战,毙敌酋2名,敌兵70多人。
民国30年
6月6日,奉中共津浦路西区党委指派,杨效椿、马曙、杨刚率新四军十八团四连进入寿东南,重建中共寿县县委,成立淮西军政委员会,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民主政权。
民国31年
春新四军淮南游击大队在杜集成立,大队长张子道。在下塘、朱巷、炉桥、淮南等地开展武装斗争,直到抗战胜利。
6月新四军二师以十八团四连为基础,编入部分区乡武装,成立“淮西独立团”,团长李国厚,政委杨效椿。
秋中共在禹庙小学成立抗日民主县政权,称寿东南办事处,主任赵筹。民国33年春改称寿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筹。
民国32年
沛桥乡(今沛河乡)民兵中队长士福,带领民兵多次击退日伪军进犯,使人民免遭残害。新四军津浦路西江淮军区四分区授予“民兵英雄”称号。
民国33年
6月日军拆除淮南铁路水家湖至裕溪口路轨,修筑水家湖至蚌埠铁路线。
民国34年
3月18日日伪自卫军团长杜学玉伙同日军水田中队长进犯仇家集(罗塘乡)。烧光民房,屠杀民众35人,连在母怀吃奶的婴儿也不放过。
夏淮西独立团二个连及区队在黄山乡顾家洼子,一举歼灭“天下第一军”(政治土匪),“军长”吴化英(横塘人)、“副军长”宋四侉子(外号)被击毙。
8月17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淮西独立团配合新四军二师六旅收复柘塘杜学玉伪据点,并乘胜收复朱巷和水家湖。
8月下旬淮西独立团收复朱集、大孤堆集。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一七二师师长刘怀义率部进驻下塘集。
10月上旬国民政府派重兵围剿淮西民主根据地及淮西独立团驻地张家湾。激战七小时,杀伤敌人三百有余,淮西独立团安全转移到淮南路东。
民国35年
3月9日中共寿六合霍工委、县政府,由工委书记赵凯等人率领一支武工队重返淮西,坚持武装斗争,恢复党组织,重建区乡政权。
是年水家湖始设一家“中美烟叶行”。
民国36年
春成立中共淮东工委,活动于元疃、青龙、双墩、罗集、埠里、造甲等地。
4月16日淮南游击大队在杜集张家岗遭国民政府军一个团和牛登峰大队的袭击,游击队奋勇反击,毙敌营长以下百余人。
是年中共寿六合霍工委改为中共寿六合县委,武工队扩充为县总队,活动于吴山、杨庙一带。
民国37年
2月中共寿六合县委恢复建立了一、二、三、四区和寿淮区及六合、定合两个办事处,计有31个乡政府。中共定合县委亦同时建立杜集区、乡政权。
7月淮南铁路水家湖至合肥段修复通车。
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为阻止国民政府军北援,寿六合县长董完白奉命率领游击队和民兵万名,在淮南铁路水家湖至双墩段进行“破路杀电”(即破坏铁路和通讯)。
民国38年
1月中共寿凤工委和寿凤办事处在曹家庵成立。
1月中旬下塘集解放,成立军管会,董完白任军管会主任。
1月21日县境全部解放。
2月26日成立寿合县工农民主政府,驻下塘集。县委书记董吉贤、县长董完白。6月,寿合县并入寿县。
3月寿合县成立支前指挥部,县长董完白兼主任,组织万人担架、80名水手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
上半年,寿合县公安机关配合解放军九师,开展剿匪反霸斗争。破获土匪武装“淮南救国军”、“新五军”、“国民自卫军”等组织。
9月创办下塘初级中学,为县境第一所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2日县境各界人民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县境开展减租、减息,反匪、反霸斗争。
冬在农村创办冬学,开展扫除文盲运动。
1950年
3月29、30日造甲、埠里粮库连续两夜遭武装土匪、特务抢劫,损失公粮26.5吨。人民武装部队与土匪交火,俘匪3人,伤3人。
7月阴雨连绵,山洪暴发。瓦埠湖、高塘湖水位暴涨,沿湖各乡受灾。
秋县境开展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制。调整行政区划,设置小乡,乡下设村。
11月岗集区郑桥、土山等4个乡,开展土地改革试点。次年1月土改运动在县境全面展开。至1952年5月土改工作结束。
12月开始宣传,推广新法接生。
1951年
1月16日岗集区胡庙乡召开六千人群众大会,公判处决杀害村妇会主任史世云的恶霸地主罗开发。
3月县境相继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次年5月结束。
5月17日双墩地区下冰雹,大如鸡蛋,小似豌豆。损坏庄稼4万多亩。
5月兴隆乡赵发庭,羊荒乡李家庚始办农业生产互助组。
6月县人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订立爱国公约,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杜集区农民捐款、物资折合人民币1.83亿元(旧币)。
8月乡村私立小学全部改为民办小学,由区人民政府领导。
10月城乡开始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冬三和区姚皋乡大郢村农民贾新奎等人联名检举村干部沈宏杰、姚如学的违法乱纪等错误,受到层层官僚主义的阻挠,并遭受被检举人的讽刺、打击、威胁,贾于次年11月10日夜自缢身亡。1953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监察、司法机关对“贾新奎事件”作出严肃处理,沈宏杰法办,县、区、乡有关失职人员分别给予开除党籍、撤职查办等处分。
1952年
2月下旬造甲区流行天花、麻疹、百日咳。肥东县派出防疫队前往防治,控制疫情蔓延。
春县境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工商业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1月试办兴隆乡赵发庭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5年,普遍办起初级农业社。
是年开展禁毒禁吸鸦片烟的群众运动。
1953年
1月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
上半年,县境进行首次基层普选人民代表工作。
夏杜集等地发生严重蝗虫危害。
7月1日境内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8月县境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的新“三反”运动。
冬反动会道门在农村制造“水鬼毛人”谣言,由东向西传入境内,群众惊慌失措,社会秩序混乱。翌年3月平息。
1954年
1月境内深入开展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春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县境共办起合作商业店组180多家。
6月中旬至7月底,大雨连绵。降水1700毫米,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淮河决堤,瓦埠湖、高塘湖低洼处农田受淹,村庄被水包围,房屋倒塌。水家湖至炉桥铁路线上漫水,水蚌铁路列车一度中断。
是年城乡宣传贯彻粮食、棉花统购统销政策。
是年贯彻推行农村“三改”(即改低产作物为高产作物;改旱地为水田;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工作。
1955年
1月普降大雪。平地积雪一米多厚,河湖结冰能行人,公路交通一度中断。
3月1日人民银行开始新、旧人民币兑换工作。新币一元等于旧币一万元。
9月开展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到户工作。
10月试办高级农业社。至翌年6月,县境全部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始建合肥(双岗)~岗集~吴山~瓦埠公路。
是年首次推广使用双轮双铧犁。
1956年
2月27日设立下塘镇,为县辖镇。
春大旱。95%的塘坝干涸。
冬境内农村分批开展“双反”(反浪费、反保守)、“三整”(整保守思想、松劲依赖思想;整顿劳动组合,实行定额记分;整顿调整工具)的整风整社工作。到1958年5月结束。杜集区隆兴农业社在整风中有65人被斗,22人被捆打。
是年岗集龙头堰、梅冲电灌站建成。灌溉面积分别为3100亩和8400亩。
1957年
2月11日设水家湖镇为区属镇。下塘镇也委托区委领导。
8月19日朱巷耿家岗古墓出土唐代铭器,镇墓怪兽和征东铁铸人像。
9月境内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至翌年夏结束。由于“左”倾思想指导,造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1985年全县累计改正错划右派分子433人。
10月县境禁止集镇粮油自由市场活动。
1958年
5~7月大旱。塘坝干涸,70%以上耕地受旱,部分地区人畜用水困难。
7月城乡掀起宣传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始“大跃进”运动。
8月下旬淠史杭滁河干渠首期工程动工。到1968年5月竣工通水,全长103公里,流经本县4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3万亩。
9月县境推行人民公社化。共成立5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0月掀起“大办钢铁”运动。水家湖、朱巷、下塘、双墩等地建起各式炼钢小高炉。动员4万人参加,劳民伤财,也给秋收、秋种造成严重损害。
冬淠史杭瓦东干渠第一期工程施工。至1970年,全部工程建成通水,全长109.46公里,县内长69.91公里,灌溉面积81.4万亩。
是年开展大规模的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群众运动。
1959年
9月县境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开展“反右倾”运动。错误批斗了一批党员、干部。
是年合肥——寿县公路建成,途经境内达105公里。
1960年
5月3日三十头、五十头、双墩、岗集等地降冰雹,麦和油菜被打倒伏,面积达80%,部分房屋受损。
8月境内农村相继开展反“五风”运动(五风见《农业》志,杜集地区叫“三反整风”运动)。
冬杜集、下塘等地试行农业生产“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办法,翌年,农村全面推行责任田。1962年3月起,根据省委关于纠正“责任田”的决议精神进行纠正。纠正工作至1963年春结束。
1961年
3月下塘、吴山、杜集、朱集等农村集市贸易开放。
6月划小人民公社,恢复区的设置。
7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的规定,加强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建设,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向生产队和社员退赔“共产风”造成的损失;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10月庄墓电灌站一期工程竣工,试机出水。
1962年
9月中央七千人大会后,境内在“大跃进”和“反右倾”等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大部分党员、干部得到纠正平反。
1963年
3月境内相继开展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洗手洗澡”。次年9月结束。
12月岗集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社队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批斗。
1964年
3月7日《安徽日报》发表《把学校建成一座革命熔炉》的社论,总结下塘中学“面向农村,坚持劳动,勤俭办学”的教改经验。
4月4日至25日连降大雨。下塘、杨庙、杨公、水湖等区受涝灾严重。
7月1日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10月31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8次会议通过,设置长丰县。治所水湖镇,隶属合肥市。
1965年
6月1日中共长丰县委员会、长丰县人民委员会及所属机构正式办公。首任县委书记赵平,县长李志道。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丰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7月10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所属炉桥区的一镇、五个公社按原建制划回定远县管辖。
7月设立长丰县汽车站。首次使用一辆格斯货车搭蓬代客班车,在水湖至杨公、庄墓的公路上运行。
8月21日成立合肥地区农村四清工作总团,驻庄墓公社,下辖四个分团和县直机关工作队,共有队员3500人,在城乡45个集镇开展“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
8月26日设置区级水湖镇,乡级下塘镇。
9月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大办耕读小学,在全日制小学试行“三学段”教学。
是年县委、县人委本着“引、蓄、提”并举的原则,制订全县水利建设规划。当年冬、次年春组织十万民工兴修水利工程。
1966年
1月1日县广播放大站建成播音。
2月12日县委号召各级干部向焦裕禄学习。
2月16日至20日召开首次贫下中农代表和农业先进代表会议。
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和教育部长何伟等先后到下塘中学视察。
4月1日县气象站第一次开展地面气象观测、发报和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4月县在下塘公社顾岗大队西部建立棉花原种场,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5月30日县麻疯病院在三和新村建成,开始收治麻疯病人。
6月7日成立县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城乡以“四清”工作队为骨干,转入“文化大革命”运动。
8月23日县规定高、初中、农业中学招生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废止入学考试。
9月外地来串连的“红卫兵”和县内“红卫兵”在城乡大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使业余剧团一批古装戏衣,民间一些古籍书画、文物古迹均遭破坏。
10月1日县人民医院开始门诊。
10月“合肥八·二七造反派”来本县串连后,全县城乡“造反组织”纷纷成立。在“停课闹革命”、“停产闹革命”的口号下,工作、生产、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四清”工作总团、分团及工作队撤离本县。
12月13日至18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与会人员纷纷写大字报,揭县委“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盖子。
12月根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供销合作社《关于取缔个体商贩的几点意见》,全县除18个老弱病残者外,其余179户个体商贩被取缔。
是年大旱。自7月14日至12月13日,雨日仅18天,降雨量66.1毫米。
1967年
1月上旬“造反组织”揪斗“四清”总团和县直工作队负责人白鲁克、田世伍,县委、县人委负责人赵平、李志道、曹洪章等陪斗。县领导机关随之瘫痪。
1月20日晨发生所谓“1·20事件”。县长李志道被“贫下中农造反组织”绑架。县委副书记张其政、曹洪章和樊平等人被指控是幕后策划者遭错误关押,受牵连的39人被点名挂牌批斗。
是月全县教师代表在水湖镇集会,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2月安徽省“1·26”夺权的浪潮波及本县,区、乡各级“当权派”被批斗、审查。
3月初以县人武部为主成立“长丰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领导革命和生产。
5月3日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关被“砸烂”,先后实行军管。
7月22日“淮南炮轰派造反组织”进驻县城。长丰“G派造反组织”人员撤往合肥。此时,武斗盛行,人心惶惶,工厂停产,学校被占,商店时开时关,交通受阻,社会秩序混乱。
7月29日县人武部枪支、弹药被“P派造反组织”抢夺。
8月25日省军管会派人民解放军南字125部队进驻长丰,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成立支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9月县广播站实行军管,恢复播音。
10月5日在支左军队干预下,全县各行业按系统、部门、单位实现了“革命大联合”。次年3月,组成县大联合筹委会,经过讨论,统一了解放干部、结合干部的意见。
1968年
4月县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先后举行代表会议,产生委员、常委、正副主任,成立“三代会”。
5月1日长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下简称“革委会”),主任郑福元。实行“党政合一”体制。
5月6日县革委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8月至9月,组织大队以上干部855人,分六批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回县后,在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推行“大概工”(不记工分)。1977年1月,县委宣布顾岗、万岗、松棵、花塘、阮巷等72个大队建成“大寨式大队”。
6月12日成立县“群众专政指挥部”,至1971年10月撤销,非法关押、刑审1239人;受民政部门委托,遣送外流人口1892人。
6月中旬县召开首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6月25日至7月20日县降雨量达628.7毫米,大涝。
7月9日全县开展整党建党、清理阶级队伍,至次年7月,共有2840人被批斗、游街、罚站和隔离审查,其中定案处理的630人,造成一批冤假错案。
8月20日县广播站采用载波输送广播信号获得成功。
9月6日县革委会学习所谓“灵宝经验”,精简机构,设办事、政工、生产指挥、人保四大组和政企合一的“十站一院”。大批干部下放农村劳动。
9月29日双墩地区由少数人制造的“125暴动团”假案暴发,非法逮捕干部、群众79人。1979年2月,中共合肥市委为此案彻底平反。
11月1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长丰县革委会首次党代表会议,贯彻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精神。
11月23日撤区并社。撤销7区,将3镇、51个公社合并为23个公社(名称详见《地理志》)。
12月县革委会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全县中、小学,领导斗、批、改。
是年首批接收安置县内外上山下乡知识青年4475人,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9年
1月9日合肥市曲艺团下迁县城,成立长丰县文工团。
3月24日成立中共长丰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郑福元。
4月县公办中小学下放到公社、大队管理,教师一律回原籍任教。
是年城镇居民2846人下放到农村落户。
1970年
1月6日下塘公社裴桥、顾岗大队试验省草灶成功,在全县推广应用。
3月13日全县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和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投机倒把),继续迫害干部群众。到1973年5月,共立案898件。
4月10日双墩港建成试航,沟通了县与皖西山区的物资运输。
4月25日县域进行政治大清查,涉嫌案件达133起。
10月6日下塘110千伏变电所动工兴建,翌年竣工投运。
10月13日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合并,供销社性质由集体转为全民所有制。
12月11日至16日召开中共长丰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组成中共长丰县委第一届委员会。书记郑福元。
是年县广播站购进一台上海牌14电子管黑白电视机,为本县收看电视之始。
1971年
4月28日下午3时左右杨公、朱集、庄墓、曹庵、孙庙、柘塘、沛河9个公社降冰雹,60%农作物受害。
6月朱巷、罗塘、孙庙、曹庵、戴集等公社,相继发现钩端螺旋体病。县派出医疗队16个,前往抢救防治。
8月28至31日召开共青团长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组成共青团长丰县第一届委员会。
是年县在罗集公社白土寺创办农科所,研究和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
1972年
2月国营长丰县化肥厂于下塘集建成投产。
7月17日前进公社大周大队沈岗生产队社员渡河锄田,因乘船超载,造成翻船事故,落水15人,经抢救仍有5名妇女死亡。
8月5日撤销县“支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同日县委决定,在工业企业中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11月29日县批准兴建沛河大桥,采取社办公助办法,县拨款1.5万元。
1973年
2月16日全县开展普及小学教育和扫除文盲工作。
2月28日兴建国营长丰县永丰家鱼人工繁殖场。
2月县委决定曹庵等6个公社开展基本路线教育运动试点。于1975年11月全面展开。学习肥东经验,层层揪所谓“走资派”、“民主派”,导致斗争扩大化。运动中受到行政、党纪及刑事处理的冤错案件达901件。
5月12日至14日召开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选举组成县第一届妇女联合会。
6月13日县内发生“麻软病”人,波及14个公社,陶湖公社发病率最高。县派医疗人员赶赴发病地区医治。
6月29日朱巷——吴圩(定远),杜集——沛河的公路建成通车。
8月县从上海市宝山县首次引进“68—7”薄荷根苗,在罗塘公社甓城大队试种繁殖,获得成功,全面推广栽植。
12月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室为杨公轧花厂工人隗礼友断肢再植成功。
1974年
2月8、9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大会和全县电话会议,部署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5月28日下午三和公社普降暴雨,一小时降水达200多毫米,并伴随一股强大的龙卷风,部分大队遭灾。
6月县内三次遭大风、冰雹袭击,22日尤重,风力达十级以上,冰雹大的似鸡蛋。
7月12日成立瓦埠湖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所。由长丰、寿县共管瓦埠湖。
9月20日土山试种茶树成功。
9月在庄墓公社葛塘创办长丰师范学校开学。(1982年迁至县城长寿路西端南侧)
11月13日县召开首届烈属、残废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先进代表大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
12月9日全县15.6万亩棉花丰收,总产皮棉925.47万斤,超历史最高水平。
1975年
5月30日下午2时57分至3时24分沛河、杜集、隆兴遭冰雹危害。
7月27日县成立人工降雨指挥部。翌年在兴隆、羊荒2处设立人工降雨炮点,获得成功,但降雨量小。
9月县内出现少数植物重花现象。
9月24日成立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领导开展以兴水利、平整土地、割田成方、修筑机耕路为重点的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
12月9日县农机一厂试制LP65q——3.5马力柴油机,获得成功。
是年县革委规定农村集市集期一律逢五、逢十,限制农民赶集,直到1979年,才重新恢复传统集期。
1976年
1月8日广大干部、群众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部分干群自动设灵堂、戴黑纱,表示哀悼。
2月13日设水湖、杨公、杨庙、双墩、下塘、朱巷六个区。
2月24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县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8月9日本县接待400名唐山地震致伤同胞,成立收治总站,下设三个分站,抽调二百多名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县城干部、职工、居民为伤员输血、捐款、赠物。至12月伤员全部治愈,安全返回。
8月开展大规模防震工作,城乡居民多数搬进防震棚居住。3日,朱集公社发生3.6级地震,伴有地声,县内和合肥市部分有感。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人民戴黑纱、设灵堂、献花圈,在体育场举行万人参加的吊唁仪式,沉痛悼念。
10月20日黄花山干渠扩建工程竣工,使瓦东干渠和两湖堤水灌区连成一体,互相调剂灌溉。
10月23日县体育场举行隆重集会,庆祝粉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四人帮”的全县广播大会,有50万人参加收听。
11月县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结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0500亩,其中用材林14660亩,经济林5990亩。
1977年
6月11日县殡仪馆建成。县革委会颁发推行火葬的布告。
12月26日全县开展第一个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
是年杨公境内战国晚期九座楚墓经批准发掘,出土铜、陶、玉器等240余件。
1978年
1月22日至2月3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华国锋提出的“抓纲治国”、揭批“四人帮”的讲话精神,部署拨乱反正,加快农业发展。
2月29日县召开财贸学大庆、学大寨首次先进集体、先进工作(生产)者代表大会。
11月25日至29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传达李先念在国务院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出解放思想,落实政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冬县委在朱集公社朱集大队进行农业生产包产到组试点,翌年9月推行农业“包产到户,责任到人,分户生产”的责任制。到1980年,全县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年县境遭受历史上罕见干旱。
是年引进杂交水稻种试种,亩产514公斤,翌年在全县推广。
1979年
2月25日县委印发《农业生产实行“一组五定”生产责任制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加强社队干部作风建设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决定》。
3月9日中共长丰县委党校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
4月5日调减粮油征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全县调减粮食征购任务430.8万公斤,调减各地加码的油脂统购任务2.8万公斤。
4月12日县内遭受冰雹、暴雨袭击,毁坏公房2136间,民房3419间,雷电击毙耕牛4头。
7月9日成立县“支援铁路建设办公室”,支援淮南铁路复线工程。
8月3日水稻发生三化螟为害严重,二化蛾量比上年高18倍,是建县以来发生率最高的一年。
8月28日至9月4日县委召开法律宣传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县开展宪法等七个法律的宣传月活动。
11月16日县委常委决定,恢复县、区、镇、公社、县直机关党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是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摘帽子问题和地主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精神,开展清查评审四类分子摘帽工作。
1980年
1月11日县召开政协第一次会议,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丰县委员会。
1月12日召开县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黄静、江鹏森分别当选为主任、县长。
2月召开全县先进教师和先进集体授奖大会。
5月11日至8月25日降雨量达933.7毫米,大涝。
7月1日县自来水厂建成供水,日产水2000吨。
是年引进水稻“国际26”、“桂潮二号”等良种。现已普遍种植。
1981年
春县外贸公司从江苏常州市引进甜叶菊种子500克,在县棉种场试种成功,亩产叶50公斤。
6月2日县委二届二次全委会议作出“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决定”;通过《“六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6月10日召开全县渔业生产会议,贯彻落实放宽渔业政策,改革渔业管理体制,实行渔业生产责任制。
6月28日召开首次基督教徒代表大会,成立“长丰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7月13日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
7月15日下午5时左右吴山、沛河、隆兴、戴集、陈刘、埠里等公社遭龙卷风袭击。当时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吴山公社叶大岗队一个14岁牧童与牛同遭雷击死亡。
11月县开展落实“林业三定”(即稳定林权、划定林地、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至翌年5月结束。
是月开展地名普查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工作,至1983年7月结束。
是年引进非洲罗非鱼放养成功,现已成为本县鱼场的养殖主鱼之一。
是年县连续三年鲜蛋收购量突破100万公斤,被列为省产鲜蛋重点县之一。
是年县科技成果油菜下冲、烤烟连续炕房获省科技综合奖。
1982年
1月8日县政府发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每人(除老弱病残者外)每年义务植树3—5棵。当年,全县有41万多人参加,义务植树172万株。
3月25日县召开首次农业“功劳户”代表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是月农历二月初二县在吴山镇举办解放后首次传统灯式“九曲黄河阵”大型灯会。
7月1日开展第三次人口普查。
9月11日开始进行工业企业全面整顿,到1985年结束,其中验收合格的国营工业企业27个,占整顿企业的84.4%。
9月蔡城塘四级联营鱼场动工兴建,至1984年春竣工。经国家、省、市、县联合验收合格。
10月15日县内古墓葬16个、古文化遗址10处,被列为建县后首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月1日开展村镇规划工作,到1985年,完成并批准全县3个标准镇、51个农村集镇、513个行政村的规划方案。
12月23日国家计委、农牧渔业部决定,长丰县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是年首次引进稻谷新品种“密阳23”5公斤试种成功。
1983年
2月从广州汕头引进良种狮头鹅幼鹅160只,经朱巷区畜牧站饲养成功。
3月14日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土壤普查工作。
4月7日全县供销社体制改革工作结束,恢复供销社的集体所有制性质。
4月29日县内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结束,实行乡、社并存、党政企分设,共精简村、队干部8000多名,年减少干部补贴费45万元。
8月16日下午4时左右陶湖乡雷电交加,大雨滂沱,该乡一位年轻农妇和一男社员在不同地点,同时遭雷电击死。
11月29日县个体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了“长丰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委员会”。
12月3日县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长丰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决议》。翌年,经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是年下塘区农技站在顾岗村试种接茬棉“中棉所十号”134亩成功,平均亩产皮棉50公斤以上。
是年县审理复查历史案件工作结束,一批冤假错案得到昭雪、平反、纠正。
1984年
1月17、18日县内普降中到大雪,积雪厚度37厘米,公路交通中断。县政府发出《迅速清除公路积雪的命令》,至21日公路畅通。
2月15日元宵佳节,县城首次举办花灯一条街展览,观众达几万人。
2月25日进行清理“三种人”(即:“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工作。
2月县组织骨干8375人,在全县开展宣讲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结合实际组织干群进行“富路在哪里”的大讨论。
3月5日县人武部举行全县民兵军政大比武,水湖区男、女民兵班双获总分第一名。
3月6日县委印发《长丰县文明村、镇建设规划》,在全县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活动。
3月15日召开全县农村专业户代表大会,成立长丰县专业户协会。
3月21日水湖镇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制度。
3月23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大力扶持“两户一体”,发展商品生产的决定》。
5月19日经省政府批准,划水湖区的孔店、马厂2乡,设置蔡城塘区。区址:孔店。
5月23日成立安徽省农民函授大学长丰县分校,当年招生3350名,学制三年。
8月11日龙王山石矿建成投产。
8月27日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集资办学的号召书》,各地掀起了集资办校的热潮。
10月1日县电视转播台建成,正式转播。
10月3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决定本县为全国七个商品猪基地县之一。
10月上旬县庐剧团参加市首届戏剧演出《两只瓦罐》、《粱红玉三揭榜》剧目,获剧本创作、演出奖。
10月县首次向日本、菲律宾出口县米厂加工的“标一特籼米”1250吨。
12月11日县委召开整党工作动员大会,在全县分期分批开展整党工作。
是年县对合淮、水曹、水吴(定远吴圩)等公路路基进行拓宽工程,并对原绿化的树木采伐更新,仅合淮公路就栽植法梧桐树3.76万株。
1985年
2月2日召开尊师月动员大会,开展第一个尊师月活动。
2月13日县绿化委员会成员举行会议,确定柿树为县树,月季花为县花。
2月25日开展工业企业全面普查工作,确定普查对象2287个单位,至次年上半年结束。
4月1日进行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改革,取消粮油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取消生猪派购,实行购销价格放开。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补贴办法。
4月县与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协作,在朱巷兴办养鸭基地。采用棚架式集约饲养北京鸭获得成功。
春孙庙乡李嘴村农民李家丰在犁田时,发现一枚北宋时的铜质方印,重量为850克。印文为篆书“骁骑司第九指挥第五都朱记”12个汉字。印背面刻有楷书“咸平三年十月少府监铸”。
5月3日县在69个企业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
5月4日至12日县56名运动员参加市三届田径运动会,获43个名次,得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9枚。有二人打破市少年组记录。
5月13日开展为非洲灾民社会募捐活动。全县募捐人民币2000多元。
5月20日新建合淮公路上的庄墓大桥竣工。该桥7孔,长125.55米,净宽9米。
6月12日比中友协两名比利时记者到吴山镇和孔店乡考察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
6月18日省委决定长丰为全省22个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县成立“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工作。
6月县政府决定在孤堆乡杨镇村重修杨镇桥,更名“民族团结桥”。
7月1日县镰刀厂建成0.5吨电弧炉铸钢车间,填补了铸钢产品的空白。
7月县文物普查工作全面结束。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举行大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大会宣读了16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给三名教师晋升一级工资。
9月改革农村财会体制,设置行政村专职会计,撤销生产队会计。全县减少会计5990人,年减轻农民负担18万多元。
10月县首次引进实验太阳灶4台。
同月孔店粮站职工王芳兰(女),为“修我长城”献款1000元。
12月17日水湖公园动工兴建。翌年春竣工。
是年非农业用地和房屋普查工作结束。全县农村发放宅基证12万余份。
是年双墩35千伏变电所建成。安装3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8.5公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