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内劳动生产率,从纵向的发展状况看,1980年实行责任制之前,低于实行责任制之后。1949年,县境耕地总面积179.1万亩,总劳力23万人,劳均耕地7.79亩,劳均生产水稻279.5公斤、小麦87公斤、大豆13公斤、油料10.5公斤、棉花2.7公斤;1955年,由于合作化运动,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当年耕地总面积195.8万亩,总劳力25.4万人,劳均耕地7.71亩,劳均生产水稻316公斤、小麦166公斤、大豆17公斤、油料14.5公斤、棉花2.15公斤;1960年,由于大刮共产风、浮夸风,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当年耕地总面积185万亩,总劳力19.6万人,劳均耕地9.44亩,劳均生产水稻198公斤、小麦103公斤、大豆27.5公斤、油料4.6公斤、棉花1.8公斤;1965年,全县耕地总面积169.2万亩,总劳力22.4万人,劳均耕地7.55亩,劳均生产水稻117.3公斤、小麦131.3公斤、大豆29.6公斤、油料19.8公斤、棉花17公斤;1975年全县耕地总面积147万亩,总劳力27.4万人,劳均耕地5.36亩,劳均生产水稻715.3公斤、小麦134公斤、大豆20.3公斤、油料23.1公斤、棉花11.6公斤;而开始实行责任制的1980年,是特大洪涝灾害的年份,劳动生产率仍超过丰收的1976年,当年全县耕地总面积145.1万亩,总劳力28.2万人,劳均耕地5.15亩,劳均生产水稻759.8公斤、小麦208.8公斤、大豆18公斤、油料36.4公斤、棉花6.5公斤;以后连年增长,到1985年,全县耕地总面积144.4万亩,总劳力31.5万人,劳均耕地4.59亩,劳均生产水稻1136.5公斤、小麦255.7公斤、大豆37.3公斤、油料154.7公斤、棉花8.1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从横向的各产品之间看,发展不平衡,1980年责任制后,粮食、油料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大,棉花、烟叶有所下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