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境内有两类易涝地区:一是两湖沿岸的洼地;二是两之间的冲田。历年来,湖水上涨,洼地淹没;大雨之后,冲田集水成灾。50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寿县建东淝河节制闸,修建淮河大堤,控制瓦埠湖的外水,减轻了涝灾。长丰县建立后,县政府与淮南、凤阳、怀远合建窑河封闭堤和上窑节制闸,使以往因淮河洪水倒灌,造成高塘湖沿岸洼地涝灾的状况基本解除。
淮河洪水倒灌两湖的涝灾虽基本解除,但内涝仍然存在。为保证国家行蓄洪需要(按国家规定,瓦埠湖为淮河高水位时的行蓄洪区)和防范一般内涝危害,1972年,沿湖群众先后自发在沿湖筑堤圈圩89处,堤长89公里。开挖撇水沟73条,排水沟78条。建排水涵闸83座,装电动机10台、26千瓦;柴油机68台、1740匹马力。做到有涝即排,使10万亩沿湖洼地的农业生产趋于稳定。
对两岗夹一冲的洼地,除涝方法为:在两开沟,既截岗径流,减少土肥流失,又可作灌溉渠。
县境,历来受旱灾要比受涝灾严重,故有“涝是两湖沿岸一条线,旱是岗丘两一大片”之说。1980年,县内遇特大涝灾,全县有29个公社,3281个生产队,28.5万人受涝灾。因灾死亡大牲畜307头,倒塌房屋共10524间,受涝面积达54.3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5.5万亩。灾情虽重,但由于联户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抗灾积极性,及时开展排涝补种,使大涝之年,农业生产仍获丰收。当年全县粮食总产达30.5万吨,比1978年增产12万吨,创建县15年来的最高纪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抗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