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牺牲病故抚恤
市民政局以一次抚恤终了的办法,办理抚恤金的请领、发放。受恤家属的顺序为:父、母;妻、夫;子、女;16岁以下之弟妹;抚养已故军人长大而现在又需依靠已故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1950年10月,对牺牲、失踪军人7人中的4人,进行了一次抚恤。1962年,对在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或失踪者,进行查询核实,确定追恤23人,1974年追恤6人,1984年又追恤11人。1958~1984年办理发放抚恤的多数是各类病故人员,也有在地方和部队建设中因公牺牲的人员和边防前线牺牲的烈士,1979年后主要是对越作战牺牲的烈士。1985年后,以办理家住农村的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中无职业的定期抚恤金为主。1987年办理牺牲、病故抚恤28人,新增烈属定期抚恤6户。1989年审批定期抚恤23人。1990年,烈士及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享受定期抚恤303人,年发放抚恤金172981元,人均月款45.5元,发放机关干部一次性死亡抚恤金31人,发放抚恤款41867.5元。
二、残废抚恤
1951年,对残废人员填发由国家制发的《革命军人残废证》、《革命残废军人优待证》、《革命工作人员残废证》、《革命残废工作人员优待证》、《民兵、民工残废证》。1963年,对501名革命残废人员换发新证并结合换证调整了残废等级。1972年,分批地进行了全市革命残废人员换证评残工作,全市566名残废人员中,准换新证者504人,提升等级者43人,降低等级1人,缓换10人,新评残废2人。1981年又对全市1068名残废人员换发了新证,其中残废军人1040人,残废工作人员18人,残废人民警察6人,残废民兵、民工4人;在职726人,在农村302人。
1990年6月前,再次换发各类伤残人员证件,全市伤残人员1214人,换发证1185人,其中伤残军人1161人,换发证1134人,伤残工作人员40人及伤残人民警察6人全部换发新证,伤残民工6人有5人换发新证。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