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淮南地处淮河中游,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战事频繁。
春秋末期,淮南地区为吴楚对峙的军事分界线。楚王负刍三年至五年(公元前225~223年),秦两次伐楚,楚将项燕领兵抗秦,两次集结主力于寿春(今寿县)以北的淮河北岸地区(今市境潘集地区及附近),第一次大破秦军,第二次为楚王催促,不得已改变计划,麾军西向,结果主力为秦军歼灭,导致楚国灭亡。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谢玄、谢石等以少胜多,以兵力8万胜敌80万之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世代闻名。淝水之战的前哨战洛涧之战发生在市境洛河、上窑一带,东晋大将刘牢之以5000精兵大败前秦先锋梁成的5万军队,取得决胜先机之利。“晋因此役之幸胜,国运因以危而后安,秦亦因此役之败,陷于总崩溃之厄运”。
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5年),梁将杨公与魏将石荣大战于洛河镇。后周显德二年至四年(955~957年),后周南唐攻守寿春,后周世宗柴荣、大将赵匡胤,南唐齐王李显达等先后督师参战,鏖战长达3年之久,最后以后周的胜利而告终。宋金对峙以后,市境成为对峙的分界线。元、明时期,境内仍有战事发生。
清代学者顾祖禹指出:淮南地区“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江南之屏蔽”。近代,战事仍然频频,清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11月),寿县、凤台一带淮上军起义,一举光复寿县,推翻了清王朝在寿县的统治,撼及市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集结重兵在市境上窑一带抗御日军入侵。淮南矿区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军、汉奸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淮南人民配合豫皖苏第六军分区十二团,一举解放了淮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南地区的军事活动,以建设国防后备力量为宗旨,以民兵预备役工作为重点,拥有一支组织精干、训练有素、装备良好的民兵预备役队伍,为国防建设和淮南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保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