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化工总厂1号焦炉
淮南化肥厂合成氨系统化工试车投产(1965年)之前,就着手筹备建设焦炉,工程技术人员对淮南肥气煤进行多次试验后,成功地创造了单煤炼焦工艺。1965年7月,化工部下达在淮化建设焦炉的任务书,1967年破土动工,1970年10月,1号焦炉建成,为60孔两分侧喷复热侧装捣固式焦炉,炭化室高3.8米,设计年产冶金焦炭28万吨。工程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配套工艺设备129台,工艺管道63091米,仪表219台,主要设备有推焦装煤大车、拦焦车、熄焦车、电机车、交换机各1台,捣固机2台。焦炉烟囱直径为2.6米、高65米,焦塔高30米。
1970年11月25日,2号炉孔产出第一孔焦。1971年产焦炭10.04万吨,为设计能力的35.7%。由于1号焦炉在设计上过分强调“节约”,施工上又图简易,投产后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干扰,生产秩序混乱;加之1974年淮南煤矿一度停产,焦炉改用淮北煤生产,原料煤质的变化导致焦炉操作炉温低、炼焦时间长、出焦困难,致使护炉铁件大部分损坏。为了确保化肥生产,1975年掀起“全厂保焦炉、焦炉保全厂”的检修大会战,采取边生产边修炉的“热修方案”,更换焦炉全部护炉铁件300余吨,重砌炉头用硅砖140余吨,大面积地重修焦炉炭化室炉墙,并完善一些配套设施。大修后,1980年焦炉产焦24万吨,比大修前的1975年提高71%。1号焦炉运行到1987年12月熄火,从投产到最终停炉的17年间,共产焦炭310余万吨,副产焦油16万吨、轻苯2.5万吨。
二、化工总厂2号焦炉
1977年5月,国家石油化工部规划设计院批准2号焦炉设计方案,工程概算为2500万元。1978年10月,由国家投资的2号焦炉正式开工,位于1号焦炉的东侧。1979年9月,国家整顿在建项目,将2号焦炉概算上调为3971万元;同年12月,化工部决定2号焦炉缓建。为了确保化肥生产,1981年12月,国家计委、建委批准淮化恢复2号焦炉建设。同时,投资改国家拨款为地方自筹资金解决,复建期间,淮化自筹资金计5384.56万元。
1987年6月,2号焦炉和与其配套的备煤车间、炼焦车间、回收车间、辅助设施、运输系统、公用工程、三废治理装置等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套工程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设备5166台,工艺管道6.3万米,金属构件740吨,实际总投资达6039.55万元。6月12日产出第一孔合格的焦炭。这座77型下喷双联侧装捣固式(2×30孔)焦炉,设计能力为年产28万吨块焦,工艺设计上也较完善。但焦炉系统的转动设备大多是70年代产品,机械零件不配套,动力设备功率小。针对这些问题,从1988年初,淮化技术人员开始着手对焦炉捣固机车上的捣固锤进行改造,使原来捣固一个煤饼需1~1.5小时缩短为10~15分钟;改进大车装煤限位电子信号装置,扭转了大车装煤操作欠安全和运行不够正常的状况;改造了焦炉消烟除尘车,使炉顶操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1990年,2号焦炉产焦炭23.02万吨,每吨焦炭平均耗精煤1684.8公斤(湿基)或1430公斤(干基)。焦炉系统副产焦油1.523万吨、轻苯2027吨、硫酸铵1457吨、纯苯145吨、黄血盐钠33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产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