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第二制药厂从事味精生产,其前身是市酱园厂。1958年,市酱园厂以粉丝生产中的废粉浆干、豆饼、面筋等为原料,用水解法生产液体味精获得成功。1960年,学习沈阳味精厂和上海天厨味精厂等厂家味精生产工艺,采用豆饼为原料,用水解蛋白法生产固体味精,当年生产粉状味精750公斤,1962年产量达1.12吨。1963年,市酱园厂改以生产味精为主,1964年1月18日味精生产从酱园厂分出,成立市味精厂,隶属市轻工业局。建厂初期,仅能生产谷氨酸钠含量为80%的粉状味精,年生产能力50吨。由于使用水解法生产对环境污染严重,1965年下半年起,开始进行发酵法生产试验,当年11月拿出样品。同时着手筹建新厂,设计规模年产300吨,参照上海天厨味精厂、南通生化厂等模式,自行设计安装设备。1967年初,味精厂搬迁到新厂址,下半年开始试车投产,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冲击,生产时断时续,实际生产水平达不到设计能力的十分之一。70年代初,因兼产药品,味精厂划归市化工局管理。并更名为市第二制药厂,仍保留味精厂名。1982年11月的新味精提练车间建成投产,年提炼能力为1000吨。
一、设备
味精生产初期,设备简陋,主要有4000升水解锅1台、300升蒸发缸1台、压滤槽4只、离心机3台、真空泵3只、1.5吨锅炉1台,年产量仅有50吨。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造和发展,已拥有直径700毫米×1500毫米种子缸4台,直径2600毫米×5200毫米发酵缸5台,直径1600毫米×1800毫米糖化缸3台,直径3400毫米×3900毫米中和缸10台,直径2200毫米×1300毫米中和反应缸6只,直径1200毫米×200毫米空气过滤器4台,直径1700毫米×2300毫米结晶缸4台,直径2900毫米×100毫米助晶槽2台,直径1200毫米×400毫米育晶缸2台及其他生产设备共计60余台(套),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
二、产品
味精是市第二制药厂传统产品,注册商标为淮建牌。主要产品品种有谷氨酸钠含量为80%的粉状、针状和99%含量的晶体3种,其中含量80%粉状、针状味精是由谷氨酸钠和适量精盐配制而成。产品包装用聚乙烯袋,规格有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250克、500克、1磅(454克)和25公斤装9种,外包装为压楞包装纸箱。
淮建牌99%晶体味精1983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蝉联省优质产品称号;80%粉状、针状味精1986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9年获全国第一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上一篇:第二节 饮料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