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国道
206国道市境走向为:东从与怀远县交界处李家洼起,经上窑、洛河、陈家岗到安成铺,又南行经金家岭,进入长丰县境,长27.3公里。由淮(南)蚌(埠)、合(肥)淮(南)2条路段组成。
〔淮蚌路〕从安成铺起,经陈家岗、洛河、上窑,东行到李家洼进入怀远县境内,经马头城、园艺场抵蚌埠市,全长64公里,市境内长23.7公里。此段公路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原是临淮关至正阳关公路的一段,后称蚌(埠)寿(县)路。日本侵略军占领淮南,曾强迫民工抢修。以后历经水灾失修,路基、桥梁损坏严重,车辆无法通行,淮南、蚌埠两地汽车不能直达,本来60公里的里程,要绕行200多公里。新中国成立后,淮南、蚌埠两市政府组织民工建勤,整修各自辖区路段。淮南市于1956年改建田家庵至安成铺5.4公里,路基由原来的5~6米拓宽至10米,铺成宽3.5米弹石路面。1959年10月1日,市政承修的国庆路竣工通车后,淮蚌路由淮南卫校经田家庵到陈家岗一段也随之接通。1961年,洛河、上窑、窑河3个人民公社发动民工大干一冬春,修建洛河至大柏庄2公里土路基,宽7.5米。1963年市交通局投资10万元铺筑成泥结碎石路面。1965年大柏庄至上窑一段,由水利部门修建一条大坝与公路相衔接,并建闸一座,从此上窑与淮南市区得以畅通。上窑东行原经外窑至怀远县的马头城,此段道路低洼,一遇涨水难以通行。1969年10月,大通区国防公路修建指挥所组织区属淮丰、宫集、洛河、窑河、上窑5个公社农民,分段包干,开山筑路,直通李家洼,次年元月峻工,路基宽7.5米,路面宽5.5米。至此,淮蚌路全线贯通。
淮蚌路的改扩建工程始于1965年,首先在陈家岗一段(0.3公里)进行渣油表面处置试验成功后,分期分段拓宽并改碎石路面为沥青路面。1972年,淮蚌路列为国防公路,为了搞好国防公路建设,市决定恢复国防公路会战指挥部,国家投资26万多元,市投资8万元,从大通区5个公社抽出民工参加改建工程,上窑至淮南卫校12公里路基拓宽至9米,铺宽7米渣油路面,1972年10月开工,1973年12月竣工,达到三级路标准。
1973年全线进行降坡,主要有3处:斗笠嘴原纵坡6%,降至4%;小黄山原纵坡5.5%,降至3.5%;大山口原纵坡5.8%,降至2.5%。
1974年上窑闸至洛河7.4公里改建为沥青表处路面。1975年洛河至卫校4.6公里、上窑闸至李家洼4.5公里分两期改建为沥青表处路面。至此,境内全线建成沥青表处路面,路面拓宽至12米,1976年路基拓宽至15米,1978年再次进行改建,路基加宽到18米。
1984年冬发动民工建勤,把卫校至后台子10公里路基拓宽至12~23米,并把大柏庄一段弯道作了改善。随着洛河发电厂的建设,原来的路面宽度已不适应日益增大的交通量,1985年3月至1986年1月,国家投资142.6万元,对洛河(屯头灌溉站)至卫校3.5公里按二级路面扩建,渣油路面由7米拓宽至12米。
为了改善大山口与怀远县接壤处路基狭窄坡陡、线型不良的状况,1987年经省交通厅批准,按二级路标准改建,其中大山口至小黄山1.5公里改线于年底竣工。
1987年公路局门口一段0.3公里改建为三块板结构,路基拓宽至45米,其中快车道15米,慢车道各5.5米,分车带各1.5米,人行道各8米。
1988年4~9月,对洛河至上窑6公里进行改进,路基拓宽为12~38米,渣油路面宽9~16米,其中,农机站西至洛河电厂专用铁路一段1.4公里为三块板结构,路基宽46米,快车道16米,慢车道各7米,分车带各2.5米,人行道各5米,总投资149.3万元。
至1990年底,辖区路段23.7公里,其中一级路8.5公里,二级路11.2公里,三级路4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最大纵坡5%,平曲线最小半径200米,有桥梁8座,计长129.9米,涵洞33道。1989年昼夜交通量为7701车次,设洛河、泉山2个养护道班。〔合淮路〕起自安成镇,止于合肥市内,全长106公里,市境内3.02公里。此路既是206国道一段,又是淮南市联结外省、市的重要通衢之一。
合淮路于1958年建成通车,路基宽7.5米,泥结石路面宽3.5米。1972年改建为沥青表处路面,路基拓宽至9米,路面加宽至5.5米,并将合(肥)寿(县)公路淮南支线改称合淮路。为了搞好市南大门出口处的公路建设,公路部门养护的2.2公里路基拓宽至32米,沥青路面加宽至12米,金家岭山下原纵坡6%,后降至5%。1978年改建时,路面加宽至15米。1981年建设阜(阳)淮(南)铁路时,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泉山修建一座公铁立交桥,保证了公路的畅通。淮南化肥厂生活区至安成铺长0.8公里的路面,1981年由市政工程处统一改建成三块板结构,,路基拓宽至24米,其中快车道11米,慢车道各3米,分车带各1米,人行道各2.5米。至1990年底合淮路市境内3.02公里均系二级路,次高级路面,最大纵坡3%,平曲线最小半径5000米,设计时速80公里,有公铁立交桥1座,与淮蚌、淮(南)界(首)公路以及潘集、谢桥矿区相衔接。1989年昼夜交通量为8882车次。
二、省道
通过市境内省道5条,其中省会放射线1条。总长164.4公里。
〔合阜路〕系省会放射线,东起长丰县小孤堆集,西止临泉县关庙,全长229公里(重复里程26公里),市辖区内长43公里。其走向是:从长丰县小孤堆集起,西行进入市境内的园艺场、砂里岗、翟家洼,经寿县的郝家圩,往北行过凤台淮河大桥,西行进入凤(台)颍(上)路,经西淝闸、毛集、夏集,再西行进入颍上县的江店。
合阜路淮南段原来走向是沿泉山路接淮界路穿越谢家集、八公山,过淮河轮渡接凤颍路。因谢、八两区厂矿集中,交通量大,影响公路畅通。经省公路局规划设计室设计,对此线路作了调整,改走园艺场、砂里岗、翟家洼,缩短运距9公里。
翟家洼路原系凤(阳)寿(州)驿道的一段,民国24年(1935年),安徽省公路局利用这段驿道修建了蚌(埠)寿(县)路翟家洼支线,长3.4公里,经此线东达市区,西达寿县北门,西北连接凤(台)寿(县)路。1955年市公路部门正式接养,1957年改建泥结石路面,路基宽5~6米,1984年改建沥青路面,路面宽4.5米。1984年冬发动民工建勤,把路基拓宽至15~20米,并把庙台孜至砂里岗1.3公里路面进行大修。1986年4月至1989年4月发动民工建勤,砂里岗至钱郢村6.4公里改线取直,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新筑路基宽20米。1987年4月改建园艺场至砂里岗5.8公里,路基宽18~20米,渣油路面宽9米,总投资185万元。
1990年底,合阜路市辖区有二级路4公里,三级路39公里;次高级路面36公里,中级路面7公里。最大纵坡6%,(凤台段),平曲线最小半径1000米(凤台段),设计时速80公里。有桥梁10座,长246.9米,涵洞79道。1987年统计昼夜交通量3735车次。设砂里岗、城西、毛集、夏集4个养护道班。
〔淮界路〕自起安成铺,西行经蔡家岗、八公山、凤台、利辛、界首县城抵达刘塔桥。全长180.1公里,市辖区内81.2公里。安成铺至蔡家岗9.3公里,原系蚌(埠)寿(县)公路的一段。建国前路基低洼,桥涵失修,每遇大雨,水深数尺,交通中断。为了沟通市区和西部矿区的联系,1956年对此段道路进行整修,加铺碎石路面宽5.5米,按照淮河洪水最高水位,把路面加高到25米高程,三山埠低洼段改涵为桥,杜绝了水患。1958年12月又进行改建,路基拓宽至10~12米。1962年和1975年对谢二矿一段采煤塌陷区多次进行重点修复,并把塌陷区一段弯道取直。1977年把塌陷区范围内的鸭背铺桥一段急弯改线,在旧线以北重建新线,并新建桥梁1座。
随着淮南市新矿井不断出现,交通量增大,原有的路基路面不能适应需要。1978年省公路局投资116.5万元,市采取会战的形式,对淮蚌路陈家岗至安成铺、淮界路安成铺至望峰岗计9.5公里进行改建.当年3月1日开工,8月中旬竣工,沥青路面加宽到15米。
1985~1987年,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改建瓷器厂至八公山1.8公里路段,修建为三块板结构,路基拓宽至40米,其中快车道15米,慢车道各5.5米,分车带各2米,人行道各5米,市公路局和市政工程公司分段承建,总投资为350万元。
淮界路凤台县境内路段的凤台至皮家路,经过1970年、1982年、1984年的改建,路基也加宽到24米,全部是沥青路面。
1990年底市管养的二级路21.8公里,三级路58.3公里,均系次高级路面。最大纵坡5%,平曲线最小半径1000米,设计时速80公里。有桥梁26座,长641.6米,涵洞93道。1990年统计昼夜交通量为6796车次。
〔淮六路〕淮六路是淮南市通往六安地区及至湖北省的重要通道,为省7条连接线之一。其走向是:从凤阳县临淮关西行经凤阳、西泉街、上窑、安成铺、蔡家岗,过东津渡大桥,进入寿县境内,再经寿县县城、霍邱、长集、众兴集、到叶集止,全长205公里,市境内35.8公里。其中与206国道和淮界路重复31公里。
淮六路淮南至寿县段,又称蔡寿路。这段公路是民国时期蚌寿路的一段,系利用凤(阳)寿(州)驿道遗址修筑而成。新中国建立前,这段道路损坏严重,不能通行汽车,1958年为适应大炼钢铁的需要,经过修复和改建,铺成一条路基宽7.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6米的简易公路,沟通了淮南和六安地区间的交通。
1972年市境内全线改为沥青路面,路基由7.5米拓宽至20米,路面加宽至7米。1978年又加宽到12米,杨家桥一段弯道也同时取直。1984年,按照一级路标准把路基拓宽至23米。东段2公里,两侧铺设人行道各4米。
1989年统计昼夜交通量为9671车次,是全市最繁忙的干线之一。1990年底全线有一级路1公里,二级路3.8公里,均系次高级路面;最大纵坡2%,平曲线最小半径2000米,设计时速为80公里,有桥梁1座长272.4米,涵洞6道。设蔡家岗养护道班。
〔淮滁路〕淮南至滁县,全长96公里,市境内长16.4公里,其中和九(龙岗)上(郭)路重复里程5公里,其走向是:从田家庵粮食三库门前起,经六里站、大通老火车站、九龙岗,从魏嘴孜过窑河,进入定远县境,经炉桥、定远县城抵滁州市乌衣镇。
田家庵至大通4.4公里,始建于清朝末年,大通煤矿公司为运煤方便,修建一条矿车小铁路至田家庵淮河码头,民国24年(1935年)淮南铁路通车后,这条小铁路改建成公路。1954年,路基加宽至8~9米,路面宽3.5米。1966年后逐步改建为沥青路面,路基拓宽至23米,沥青路面宽12米。1981年铁四局在大通北1公里处修建公铁立交桥1座。1990年统计昼夜交通量为5592车次。
1990年底,全线有二级路3.4公里,三级路13公里,均系次高级路面;最大纵坡2%,平曲线最小半径5000米,有公铁立交桥1座,涵洞3道。设计时速60公里,设大通养护道班。
〔怀南路〕安成铺至怀远,全长56公里。其走向是从安成铺经古沟、陶王、唐集至怀远。市境内长20公里,均为三级路。
上一篇:第一节 古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