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南淮河大桥
位于潘集区平圩镇东南端,是淮河上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淮南淮河大桥由国家投资,铁道部大桥局第四工程处施工,公路桥面沥青摊铺由市政工程公司施工。
大桥由市淮河大桥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事宜,1977年7月开工,1980年10月完成铁路桥工程,并试车行驶成功。1982年7月公路桥建成通车。铁路桥正桥6孔,孔长96米,桥面铺设双轨,南端引桥61孔,北端引桥26孔,每孔跨径32.7米,全长3428.5米。河面主桥6跨,长579.6米,公路桥面至地面垂直距离38米。上层公路桥引桥南有61孔,北有19孔,每孔跨径32.7米,全长3195.7米,桥面宽14米,其中行车道宽1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主桥正交南岸引线岔下游,北岸引线岔上游,各位于半径250米曲线,正桥平坡桥头引线3%。正桥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墩,桥墩直径1.25米,水中桥墩下到新鲜岩石层,最深达38米,是一座永久性特大桥。
二、东津渡桥
〔东津渡古桥〕东津渡即东淝水渡,古名长濑津。周世宗柴荣征南唐(今寿县)即经东津渡桥。清顺治十年(1653年)寿州兵备道沈秉公重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寿州名士孙蟠和侄孙克任捐资重修,于桥西南增筑长堤。清嘉庆五年(1800年)又于西南增建一桥,两桥均系石拱结构。清光绪六年(1875年)再次重修。民国27年(1938年)6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
建国后,省政府为方便淮南和六安地区人民生活和物资交流,于1951年4月责成六安专区治淮指挥部施工,新建2座桥梁,一座是跨径21米5孔石拱桥,计长39米;一座是长12米水泥板桥,石砌圩台结构,原古桥石拱桥基随之被拆除。这两座桥的两端,横跨两岸河堤,洪水季节,桥身淹没水中,影响水陆交通。
〔东津渡大桥〕位于淮南市、寿县交界处的淮六路蔡寿段、东淝河下游,桥轴线与河流正交。1972年初,大桥所在路线划为国防公路,为了适应国防建设和淮南及六安地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重新修建东津渡大桥。当年4月,省公路局公路工程处第二工程队受命设计和施工。同年10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省交通局、市革委会、寿县革委会负责人实地察看。春后,为减少桥头接线工程,将新桥移位于老桥下游80~100米处。省交通局投资105万元,1973年8月15日开工,1974年4月29日竣工通车。
东津渡大桥为钢筋混凝土双曲T型梁桥,共12孔,每孔跨径20米,长272.4米;下部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双柱式轻型墩台,钢筋混凝土桥面,2~6号、8~12号墩之间桥面纵坡1.15%,靠岸2孔桥面纵坡2%,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0.75米,中跨2孔用为通航,按六级航道标准设计,梁底标高为25.5米,最高洪水位150吨级船可畅通。荷载量汽-13吨,挂-60吨。1978年10月进行防震加固,可抗御7级以上地震。
三、泥河桥
位于淮潘公路末端,老袁庄西南。桥轴线与河流正交,是淮南煤矿专用线大型桥梁。泥河桥由淮南煤矿基本建设局投资,安徽公路工程处第三工程队设计,第三工程队二分队施工,1973年12月1日开工,1974年7月上旬竣工,总投资63.8万元。
桥全长114.3米,共5孔,为钢筋混凝土基配式六T梁桥,两桥台属轻型梯形框架,4个墩为重力式双悬臂变截面盖板梁,双柱式墩台。基础为悬柱低桩承台结构。桥面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设玉兰罩柱路灯12套。桥面边沿标高为24.45米,梁底标高为23米。设计荷载量汽-13吨,挂-60吨。
四、鸭背铺桥
鸭背铺桥古名西大桥,位于淮界首路鸭背铺西侧,跨鸭背大涧。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修筑蚌(埠)寿(县)公路时,在鸭背大涧上修建一座木桥。民国27年,日本入侵淮南前夕,国民政府撤退时烧毁了木桥。日军占领淮南后,修建一座单孔石拱桥,1954年7月被洪水冲毁。1955年4月,由淮南矿务局投资,矿务局工程处施工,新建一座双孔砖拱桥,跨径10米,长37.8米。此桥处于谢二矿塌陷区,1976年发现桥墩已有“V”字形裂缝,桥面损坏,加之弯陡,不利于安全行车,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老桥北侧修建新桥。新桥为双孔,跨径为6米,全长17.2米,钢筋混凝土板梁,台墩为块石浆砌结构。后又受谢二矿塌陷区的影响,导致桥体沉降,结构变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1988年淮南矿务局投资进行加固,在每个孔紧贴原桥墩和顶板做一钢筋混凝土箱涵,涵下为混凝土垫层和片石基,基底标高与原桥墩底标高相同。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渡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