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30年代初,淮南煤矿大规模开采,为外运煤炭,始建铁路。至1990年,市境铁路有干线4条:构成华东第二通道的阜淮线,淮南西站为其终点;淮南线(淮南——裕溪口),淮南站为其始点;淮张线,淮南西站为始点,张楼站为终点;淮田线,淮南站为始点,田家庵站为终点,市内铁路线总长431.635公里。此外,还有联结各厂矿的专用线39条。为保证淮南市铁路线正常运营,蚌埠铁路分局在淮南市设淮南机务段、淮南车辆段、淮南工务段、淮南西站、淮南车务段、张集车务段6个直属站、段。市境还有1个属蚌埠列车段的乘务驻在所,1个属合肥电务段的淮南电务驻在所,1个属合肥建筑段的淮南建筑领工区,1个属合肥水电段的淮南水电领工区,1座直属蚌埠铁路分局的铁路医院,1所全日制铁路中学和3所铁路职工子弟小学,1个直属蚌埠铁路分局工会的铁路工人俱乐部,共有职工、家属近3万人。为了协调各方面、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蚌埠铁路分局于1988年8月在淮南市设立派出机构——淮南铁路办事处。至此,淮南市铁路系统成为生产、生活、文教卫生机构健全的综合性企业群体。
民国20年(1931年)9月,建成九龙岗至洛河的窄轨铁路。民国23年6月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投资修建田家庵至裕溪口的淮南铁路,全长215公里,至民国25年5月,分段陆续建成。次年,淮南煤矿局和淮南铁路局合组为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煤矿、铁路二局。民国27年春,因日军入侵,民国政府军事当局下令爆破淮南铁路。同年6月,日军侵占淮南,淮南煤矿股份限公司接管淮南煤矿和淮南铁路。民国29年,日本华东铁路株式会社修复淮南铁路。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国民政府派员全面接管淮南煤矿和淮南铁路。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淮南铁路由济南铁路局军管会接管。11月1日,蚌埠铁路分局成立,淮南铁路并入全国铁路网,属蚌埠铁路分局管辖。1949年4月,为解决新庄孜矿煤炭外运,修建大通至八公山铁路,同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定名为大八支线。1957年后,毕家岗、李嘴孜、孔集等煤矿相继投产,为适应煤炭运输需要,大八支线又向西延伸,增设李郢孜、毕家岗、张楼3个车站,大八支线更名为大张支线。1987年,随着阜淮线建成通车,大张线又更名为淮张线。阜淮铁路的建设方案,从1975年开始提出,几经修改,于1978年3月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第二、第三工程处和铁道部大桥局施工,1983年11月9日全线建成通车。1986年12月25日阜淮线通过铁道部正式验收,次年1月1日交蚌埠铁路分局投入运营。阜淮线全长125公里,总投资5.46亿元。随着阜淮线建成通车,淮南铁路也相应改变布局,淮南线的起点由田家庵站改为淮南站;原大通站撤销,在原站址东北建新大通站,新大通站与田家庵站接通;原大张线改由淮南西站为始点,更名为淮张线。在铁路建设的同时修建了大量的桥梁和涵洞。其中铁路、公路两用淮河特大桥全长3618米,1977年7月施工,1982年12月20日建成。另有大桥5座,总长911米;中桥24座,总长1115米;小桥58座,总长1317米;涵洞509座,总长13541米。
建国前长期使用国外20世纪初生产的机车作为铁路运输的动力。民国24年(1935年)12月,淮南煤矿局从捷克购进16台机车,作为运煤列车的牵引动力,次年1月1日淮南线通车时投入使用,同时配备了简单的机车洗修设备。民国30年,日本铁路株式会社调来32台1922年制造的SL9型机车,模数牵引力为1.455万公斤。这些机车一直使用到淮南解放前后。70年代后旧机车逐步被国产机车取代。1986年12月,阜淮线配套工程淮南机务段建成并投入运用,配属JS、QJ型机车63台,其中大连机车厂、戚墅堰机车厂制造的JS型蒸汽机车,构造速度85公里/小时,模数牵引力2.5476万公斤,轮周功率2270马力。淮南机务段牵引区段北至阜阳,南至蚌埠、裕溪口,总长466公里。牵引定数到1990年各区段均提高到2400~3200吨。
与车辆使用配套的检修设备,建国前从属于机务段。1951年8月成立了专门检修铁路车辆的九龙岗车辆段,仅有1台皮带车床,在芦席搭设的修车棚内作业。1955年增加设备56台件,客、货车修理线5条。1959年6月,修车台位由3个增建至9个。60年代安装了10吨桥式起重机1台,并增加部分机械设备,还扩建了轮轴车间,担负起上海铁路局管内长江以北各车辆段轮轴供应任务。阜淮线配套工程淮南车辆段于1987年初在黑泥洼至望峰岗之间建成,有修车台位12个,新增设备125台件,货车年检修能力由1978年的3100辆提高到1990年的4000辆以上,台位利用率保持在112%以上,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建路初期,淮南市铁路车站设备简陋,站舍多为竹木、草木结构,配线少而短,信号为臂板信号机,路票做行车凭证,作业效率低下。伴随大八支线建成通车,先后新建望峰岗、李郢孜、八公山、毕家岗、张楼等站,扩建了田家庵、九龙岗、大通、洞山等站。1978年后新建阜淮线,同时建成安徽省境内最大的淮南西编组站(Ⅱ级四场)以及新淮南站和廖家湾、潘集、凤台、张集等站,新建大通站,扩建九龙岗站。到1990年,淮南市范围内共有车站16个,其中直属蚌埠铁路分局领导的编组站1个,二等站1个,三等站9个,四、五等站5个。车站配线分别长达1000米左右。站舍均为砖石结构,站内实现了半自动闭塞。
新中国成立前,淮南铁路以运输煤炭为主,仅有田家庵至蚌埠旅客和混合列车1对,运输煤炭的列车也不能定点定线。新中国成立后,淮南市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铁路运输组织指挥工作逐步形成高度集中、半军事化的格局。客、货源调查,月、旬计划的编制,列车、车辆的调度,装卸劳力的调配等工作都严格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运输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1957年淮南市铁路年货物发送量514.13万吨,比建国前最高发送量增长4倍。1960年以后,年货物发送量达1000万吨以上,其中90%以上是煤炭。到1990年,淮南市开出和途经的旅客列车已达7对,其中直快2对、普客5对。货物列车还组织了直达列车、成组装车,实现了安全、高效、均衡运输。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