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运〔水路〕民国9~27年(1920-1938年)间,蚌埠邮局组开蚌埠至正阳关淮河水运,由“健华”、“德和”等小轮在洛河、田家庵停靠转运邮件,田家庵邮局派员押至正阳关段,单程60公里,隔日往返。日军入侵时期一度停运,民国29~36年邮运时通时阻。淮南解放后,水路邮运正常开办。至1966年,田家庵至正阳段水路邮运停办。
〔铁路〕民国24年(1935年)6月,淮南铁路九龙岗至合肥段通车不久即有铁路邮运。邮件经蚌埠水运至洛河,由窄轨铁路带至九龙岗经淮南线转运到合肥及其沿线。淮南地区寄发芜湖、巢县、江南各地邮件,则由小轮自合肥经巢湖入长江转运。同年11月1日淮南线由田家庵延长至巢县,邮运亦相应延伸,民国27年3月15日,邮运随铁路延伸至裕溪口。沦陷时期,日军为加速淮南煤炭外运,将水家湖以南铁路拆除,修通水家湖至蚌埠段。民国31年邮件经田家庵发往蚌埠,然后邮运各地。日军投降后,铁路邮运一度中止,民国34年12月28日起,九龙岗至合肥段(间日)、田家庵至九龙岗段(半日)、田家庵至蚌埠(逐日)改由旱班赶运。民国35年6月1日田蚌段铁路邮运恢复,民国37年5月因邮件增多,加挂10立方米邮政专用容间。同年10月10日水家湖至合肥段铁路通车,田家庵以南邮件由田家庵经合肥转运。
〔汽车转运、旱班抢运〕民国35~36年(1946~1947年),淮河水路邮运不能正常通行,水路不通时,则临时组开田家庵至寿县、田家庵至裕溪口班,由省公路局汽车带运,或组织旱班抢运,与水路互为补充。
1954年夏,连降暴雨、平地汪洋,九龙岗支局职工组织旱班抢运队,肩挑人扛,保证邮件安全准时发运。日常市内转运以旱班为主。1962年市内转趟邮件首次使用汽车。随后,市内转趟邮件逐步以汽车为主。
1987年10月转运分检科成立,有60人,设驾修、转运、押运、平检、挂检、包检6个专业班,驾修班有11人,邮运汽车7辆、站台牵引车1辆、平板车6辆。1982年以来,汽运邮件安全行车70万公里,曾获省局一条龙红旗邮路和安全行车先进集体称号,并多次获得省局表彰。邮运日接发火车、汽车12个频次,1990年邮运量50.7万捆。
二、邮路
明初,境内有凤阳至寿县古驿道42公里,设铺递7所,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邮铺,设铺司1人,直至“中华邮政”在本地区活动时为止。20年代,邮路主要靠水道(洛河镇停靠)和步班邮路。30年代淮南采煤业兴起,交通条件得到改善,遂有铁道邮路。在铁路、水路达不到的地方,组开步班邮路。民国24年组开田家庵至寿县邮路,民国34年停办;民国35年6月1日组开田家庵至界首(昼夜兼程)邮路,翌年停办。日军投降,淮南铁路一度停运,组开九、合(间日),田、蚌(逐日),九、田(半日)之间步班邮路,直至淮南铁路通车。1949年2月田家庵至八公山步班邮路,同年12月15日淮南铁路通车时止。1953年5月11日组开八公山至寿县马车邮路,1970年3月23日改开汽车邮路,后随行政区划变更停办。1978年组开洞山至凤台汽车邮路,1990年4月1日改由省办合、阜、蚌汽车邮路代运。同日,淮南局负责开通淮南至蚌埠汽车邮路(省邮二级干线),逐日往返,单程70公里,日发1次。
市内转趟汽车邮路有5条,单程163公里。东路日发2次:(一)洞山-大通-田家庵-洞山,时间:7:00-8:00;(二)洞山-田家庵-大通-九龙岗-田家庵-洞山,时间:14:00-16:00。西路日发2次:(一)洞山-望峰岗-八公山-蔡家岗-泉山-洞山,时间:7:00-8:00;(二)洞山-望峰岗-八公山-蔡家岗-泉山-洞山,时间:14:00-16:00。北路日发1次:洞山-泉山-潘集局-潘三矿(赵前)-芦集-潘二矿(陶王)-古沟-平圩电厂-洞山,时间:13:00-16:00。火车站接件邮路日接二次。1987年4月1日起,铁道邮路淮-水段、淮-蚌段因阜淮段通车,淮南局不再派押。
至1990年,全市邮路27条,总长度303公里(其中自办汽车往返邮路326公里)。
三、分检
解放前,淮南三镇邮局无固定分检人员,均由局长、襄办或信差兼办。解放初分检改为专办,随着业务量不断扩大,由最初4人增加到10余人。为减少传递环节,1965年6月1日撤销支局分检,改由市局集中分检,同时成立了分检班。当年日平均分检1.86万件,为1950年的19倍。1990年有平信分检、给据函件分检、包件分检3个班,每班10人左右,共有格口357个,日分检平函1.9万件、给据函件4462件、包件685件。
四、投递
30年代前期的洛河邮局仅有邮差1名,着绿色“邮差”字样坎肩。淮南解放初期有投递员4人,自办邮路只贯通1个区,其它区乡大多来邮局自取;集镇设有代办所的,0.5公里以内由代办员投递,1公里以外的找人捎带,挂号信通知来所领取。土改前,分乡建立乡邮通讯站。1951年投递改用自行车后,通信速度有了提高。同年7月25日上窑代办所由蚌埠划归淮南局,投递统由东郊乡邮员一人负责,为扩大投递面,采用“8”字形线路投递。1953年5月28日,禹帝庙划入上窑区,其东郊投递路线向东延长至禹帝庙代办所。为了改进投递工作,同年进行了3次调整,东、西郊投递里程由71公里延长至102公里,投递点增加17个,并由间日班改为逐日班,投递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乡邮员蒋慎贤在1954年特大洪水中,逐日摸水投递,保持邮路不断,1956年6月,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至1959年,全市投递段增至15个。1961年自办农村邮路下放人民公社管理后,公社用而不管,一度邮件积压,引起用户不满。1963年市局成立整顿小组,将农村投递段收回管理,重新调整了邮递路线,生产大队贯通率由66%提高到100%。“文化大革命”期间,投递工作一度出现积压延误甚至停班现象。1978年后,经过不断整顿,投递质量逐渐好转。1979年投递段增至66个。
80年代,投递工作不断得到改善。1984年底蔡家岗支局和投递班签订了投递承包合同,投递员按报刊收订额和投递报刊流转额的2%提取酬金,段内按投递户数每户5厘计酬。由于责任到人,效益明显提高。1986年10月,望峰岗支局为解决高层建筑投递难的问题设立了楼房信报箱,为1276户居民解决了“用邮难”的问题。
1987年全市有投递段85个,其中城市段48个、大户段2个、郊区段35个,平均12.8平方公里有一个投递段,各段统由支局管理。日投递频次为市区2次、郊区1次,段日投函件平均153件,报刊1181份,年流转额3.92万元,平均段投里程28公里(往返),全市投递里程2377.6公里,其中郊区1190公里。农村私人承包邮路1条11公里(九龙岗至淮南农场)。个人承包投递路线8条346公里。有自行车96辆,三轮摩托车4辆。
1990年,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采用机动车辆专送方式,邮件交寄可以电话预约上门办理,进一步方便了用户。
淮南市邮政编码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