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4年春,农业区划工作者在进行农村改革和农业区划的过程中提出,郊区和郊县的农村经济应是一种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围绕城市市场需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和生产条件,以生产鲜、活、嫩农副产品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业结构合理,多成分、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城郊经济。1984年在黑泥洼乡进行调整产业结构试点,同年11月,召开了市农业发展战略讨论会,从不同侧面对城郊型农业进行了论证,城郊型农业建设开始实施。
经过3年的实践,城郊型农业建设初见成效。1988年3月,由市农业区划办牵头完成了《淮南市城郊型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市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途径,以及建设城郊型农业的战略措施。同时编制了蔬菜、水果、渔业、瘦肉型猪、肉牛等基地建设规划。《规划》于1990年底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农业部优秀成果三等奖。
到1990年底,市郊农村社会总产值达8.95亿元,比1984年的2.35亿元增加6.6亿元,增长率为280.9%;农村经济总收入8.59亿元,比1984年增长377.6%;粮食总产量达26.82万吨,比1984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639元,比1984年增加317元,增长1倍多。城郊型农业建设增强了服务城市的功能,增加了菜、肉、禽、鱼和土特产等副食品生产。1990年市郊农村工业总产值达4516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4年增长4.8倍。乡镇企业生产的城市急需的石料、砖瓦、玻璃制品、石棉瓦、水泥、大理石等,比1984年都有成倍或成十倍的增长;第三产业的产值达8235万元,比1984年增长172.8%。其中交通运输业产值2995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3745万元。
1990年与1984年市郊主要副食品产量比较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