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3年建立起价格计划管理体制。在市管范围内,规定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制定和调整工农业产品价格、交通运价和非商品收费标准。
1954年市场管理及物价政策的掌握具体由市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工商科负责。1956年11月成立市经委物价科,除省计委所掌管的价格外,主要商品出厂价格及产销牌价由市经委全部掌握。1957年,市商业局、手管局、供销社、百货公司建立物价机构,加强价格管理,其它单位也相应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物价人员1~3人。1959年改由市人民委员会掌握全市物价总水平,除中央、省人民委员会掌握的粮食类、油脂油料类、经济作物类、药材类、化肥类5大类42种主要商品购销价格外,日用品、文具纸张、糕点糖果、调味品、冷饮、副食品等7大类142个品种,其它产(商)品价格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市商业局、粮食局、卫生局、焦炭局、轻工业局、重工业局管理;服务行业价格由市商业局管理;自由市场价格按照国家领导下自由市场原则“既不管得过死,也不放任自流”,由市商业局负责。
1962年6月成立市物价委员会,配备专职物价人员,制定《淮南市物价管理办法》。1963年计划价格持续稳定,集贸市场价格回落,两种价差不断缩小。价格形式有平价、高价、议价、市价4种。1964年物价工作基本走上正轨,物价委员会定编13人,其中9人留物委办公,每区设1名专职物价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物价冻结。价格管理权限集中于国家和省,市物价管理机构撤销,仅在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经济计划组内设一个物价小组,保留少量物价工作人员。
“文化大革命”后,再次提出稳定物价,建立健全物价机构,充实物价工作人员,1976年设市计委物价科,工作人员5名,全市物价工作人员22名。70年代末恢复市物价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计委物价科合署办公),市商业局、供销社、交通局、二轻局也相应设立了物价科。1982年,各区政府内设物价科,各区政府财贸办公室配备专职物价人员。
1983年10月成立市物价局,设立各级物价检查所,市所与局检查科合署办公,属市物价局领导。1984年增加物价检查和价格调研人员48名。1985年全市实行国家指导价。1986年放开工业消费品价格和小商品价格。1987年对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进行清理整顿。
1988年,物价涨幅较大,市物价检查力量明显不足,1989年增加物价检查人员22名。为了控制物价上涨和促进生产发展,1990年,五区分别成立区物价局。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