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矿务局科研所
1956年7月成立,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共有职工68人,专业技术人员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中级26人,初级10人。主要仪器设备有计算机、录像机、摄像机、编辑机、电变试验台、光电百准仪等,固定资产120万元。
二、煤矿机械厂产品开发研究所
成立于1978年3月,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职工82人,其中大学本科54人,大专19人,获专业技术职称者7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39人,助理工程师25人。固定资产总值130余万元。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煤机产品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其中SDJ-15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获煤炭部优秀新产品第一名、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银质奖章;EL-90型半煤岩巷道掘进机,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AM-50型半煤岩巷道掘进机,获安徽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产品银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并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三、淮化集团技术开发公司设计研究院
1978年5月成立。有职工2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和初级职称各2人。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研究院拥有一套技术完整的催化剂活性测试装置,以及751G型分光光度计、WKL-1型微库仑定硫仪、SP-2305E型气相色谱仪等各种仪器设备19台。固定资产40万元。
10多年来,自选研究课题获奖或得到推广应用的项目8项,开发小化工产品6项,解决生产难题5项,其中NK-P植物营养素的研制、生产和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陶瓷科研所
1963年成立,1982年改为陶瓷工业公司科研所,1984年改称技术开发中心,后又恢复科研所建制。下设原料配方研制、成型工艺、美术造型设计、模型制作等组。参加科研人员一般在10人左右,多时达80多人。其试制生产的五头文具、陶瓷筷枕、工艺瓷饰插花与孔雀壁挂、工艺瓷黑叶猴、瓷板画包装与艺术瓷木盒、陈设瓷“斗牛”等通过鉴定并分别获部、省、市级奖励,其中黑叶猴、斗牛、回头豹等被北京民族博物馆收藏。
五、市粮科所
1987年12月成立,主要从事油脂深加工与油脂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有油脂化工中试车间和实验室及部分仪器设备。先后完成低温脱脂大豆蛋白、利用油脚料生产代柴油、酯化植物油燃料、乳化柴油用于煤炭泡沫浮选、代用齿轮油等项目研究,其中有3项分别获部、省、市级奖励。
六、市微生物工程研究所原为市第二制药厂厂办,1980年,组建核黄素试验小组,1981年改为厂中心实验室,1983年改为厂科研所,1985年启用现名。
该所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所内设有菌种选育室、化验室、合成研究室、情报资料室、技术服务部和中试车间,备有空气净化台、消毒柜、空调、冰箱、干燥箱、721分光光度计、显微镜及各类玻璃仪器、反应装置等。主要承担医药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应用推广和菌种选育等项工作。建所以来,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2项获省、市级奖励,并获市科技管理奖。
七、市印刷机械研究所
1984年7月成立,属市印刷机械厂。先后开发研制出DTP20型单头自动平钉钉书机、MLB707型半自动立式模切机、DQ404-01多头骑马钉书机、MLB1092型半自动立式模切机、KZ20型结扣式捆扎机、DX系列铁丝钉箱机、TD102型铁丝钉书机等新产品,其中有7种获市以上各类奖励。所组织制订的DTP20型单头自动平钉钉书机标准,被省机械厅列为皖Q/JB8184标准。
八、市石油化工机械研究所
组建于1985年4月,属石油化工机械厂办科研机构。对内实行课题承包,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先后与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北京石油化工设计院、中国石化总公司洛阳设计院、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等单位协作,联合开发WHK-3.2空气预热器、YH200-JN型浸没式内液压大鹤管、钛制列管式换热器、80吨食用油浸没设备等新产品,并获得部、省、市成果奖多项。
九、市矿山机械研究所
1990年12月成立。先后研制开发新产品14项,其中BH30/2-90型滑行刨煤机系填补国家空白,其他13项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SGD630/220刮板输送机、TIV26型拖挂钩刨煤机、MLB100半自动立式模切机等,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奖共10项(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