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淮南人民广播电台前身为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1950年3月12日试播,同年4月获中央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批准,台址在九龙岗新雅村。初期,播音和发射设备都较落后,发射设备为上海私商孚中电机厂生产的500瓦发射机。发射天线采用竹竿架设,每3根为1束,参差拼凑连接,架设七层,高35米。使用频率为1500千赫,波长200米,不久改为1090千赫,波长279.23米。每日播音一次。设置有《矿区新闻》、《职工教育》、《工矿企业介绍》等6个节目。工作人员只有七八人,以后逐步增加到30多人。电台下设编辑、播音、机务、文艺和行政5个组。
1951年4月1日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改名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1952年底,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淮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53年5月16日奉命停播。
1957年夏,开始筹建市农村广播站,对农村进行扩网。原撤销的广播电台改为淮南矿区广播站,负责市区广播。市农村广播站1958年1月开播,隶属市委农工部领导,站址设在田家庵公园路丁字巷,全站共4人,有播音室、机房、办公室各1大间,有500瓦扩音机1台,控制台1个,601型录音机、电唱机各1台。广播站还备有150瓦扩大机供市直机关收听新闻,每天播音9个多小时,星期天播10个半小时。除转播中央电台、省电台节目外,自办节目有《新闻》、《文艺》、《科学知识》、《天气预报》等,也录制、播放一些地方性文艺、戏曲等节目。
1959年12月,市委决定恢复淮南人民广播电台,1960年2月25日正式播音。发射设备为500瓦发射机,使用频率为1570千赫,波长190.1米。1960年冬改用1000瓦发射机,1961年12月改为1270千赫,波长236.2米。电台内设机构为编辑部、发射机房和行政三部分。每天播音3次,全天播音8个多小时。自办节目有《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全市各广播站联播节目》;专题性节目有《在工交财贸战线上》、《技术新春满园》、《科学和卫生》;文艺节目有《每周一歌》、《教唱歌》、《音乐》,还重点办了《百花宫》,以播市内业余剧团节目为主。根据省统一部署,淮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64年7月1日停播。
1964年上半年在市农村广播站的基础上筹办市广播站,并迁址到朝阳路市人委办公楼(现淮南师专学生宿舍),工作人员14人,下设机构有编辑部、播音组、技术组和办公室。为了解决信号问题,省电台把自装的第一台50瓦调频发射机调给淮南,在全省第一次使用调频广播,开创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先例。调频广播1965年初开播,频率为94.21兆赫,调频天线为四层折合振子,东西向定天线。天线桅杆使用无缝钢管,高36米,有601型、602型录音机各一台。按时转播中央电台、省电台节目,自办节目有《淮南新闻》、《文艺》、《专题》、《天气预报》。
1966年底,市广播站实行军管。到1967年上半年,市广播站处于随意播音状态,调频电台执照被公安部收回。1967年10月市广播站调频电台又恢复播音。
1967年春至1970年10月,市广播站与《淮南报》合并为淮南新闻战线,呼号仍为淮南市广播站。1970年11月,市广播站与《淮南报》分开,与矿务局广播站合并。1973年12月又分开。由于潘集一矿破土动工,属阜阳地区管辖的凤台县古沟地区(现潘集区)划归淮南市,为了解决广播信号问题,1974年省电台支援一套2400兆赫电子管微波设备;1975年购置了一套新型XZ-W6型7000兆赫微波中继设备,自建一座34米高的方型铁塔,在全省属首例。除转播中央电台和省电台节目外,还自办了《全市各广播站联播》、《对工人广播》、《对农村广播》等。
1980年以后,市政建设发展较快,随着高楼兴起,道路拓宽,城市有线广播线路损坏严重。到1982年底,市广播站到各县区的广播线路全部中断,市广播站失去了有线广播的功能。1983年1月1日市调频电台开播,使用了原有的50瓦调频机,频率107.5兆赫。
1983年,在市广播站的基础上筹办广播电台,并于当年12月1日开播。市广播站和淮河以南4个区站全部撤销。恢复播音的淮南人民广播电台,发射天线为高达63米的钢管天线;录音、播控设备比较齐全。使用频率648千赫,波长462.96米,每天播音8小时20分钟,自办节目有《新闻》、《今日淮南》、《对农村广播》、《学习漫谈》、《文化园地》等。
1987年至1990年,电台内设机构为总编室、办公室、文艺部、新闻部、专题部、技术部、经济信息部。共有职工53人,其中采编人员39人,机务人员14人。节目有《淮南新闻》、《简明新闻》、《听众之友》、《听众点播》等几十种,并且每年推出新的节目。每天播音10个半小时,成为具有编排制作各类节目能力的市级骨干台。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