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电力调度
1、调度范围在三级调度体制中,作为地调的淮北电力调度所,1961年为35千伏沈庄、朱庄、杨庄、马庄4个变电所和濉溪发电厂、宿东电厂、蔡桥电厂、第十二列车电站。1971年为35千伏杨庄、朱庄、符离集、宿县城南、东四铺、谭家、时村及110千伏毛庄、马庄、灵璧、泗县、涡阳、亳县计13个变电所和濉溪发电厂、宿东电厂。1982年,随着第一座220千伏南坪变电所投入运行,调度范围扩大为220千伏南坪变电所(除220千伏线路和母线由安徽省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所管辖外,其余均由地调管辖),110千伏海孜、毛庄、马庄、青龙山及35千伏朱庄、渠沟、烈山共8个变电所,及淮北发电厂35千伏朱庄、渠沟、烈山共8个变电所和淮北发电厂35千伏、110千伏母线。1992年,又增加了220千伏五里郢变电所、110千伏宋疃变电所和35千伏相山变电所。电力调度通讯实现了自动化,配备了直通电话、邮电电话、载波电话、无线电话、录音电话、彩色显示器等,并装置了先进的JSMWY-DII型微机运行设备,对淮北市11个变电所进行遥测、遥控。
2、运行方式淮北发电厂经220千伏相蚌I、II两条输电线路与皖中电网并列运行,并向蚌埠市供电;经220千伏相南I、II两条输电线路与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并列运行,中间带有220千伏南坪变电所,并向宿县地区110千伏六里变电所及蒙城等地供电;经220千伏相徐线与徐州电网并列运行,经220千伏相涡线向阜阳地区供电,并与淮南田家庵发电厂构成磁网运行,220千伏相五线专供220千伏五里郢变电所。
淮北发电厂110千伏母线经110千伏相马线、相青线、相海线、分别向110千伏马庄、青龙山、海孜等地变电所供电,并经110千伏毛马线、马五线、五青线、青宋线连接了110千伏毛庄、宋疃变电所和220千伏五里郢变电所110千伏线,形成闭式网架,供电可靠性较高。110千伏毛庄变电所通过110千伏赵毛线与徐州电网联络,宋疃变电所通过110千伏宋宿线向宿县地区供电,海孜变电所通过110千伏海涡线与阜阳地区220千伏涡阳变电所110千伏母线联络,220千伏南坪变电所110千伏母线通过南宿线与宿东发电厂110千伏母线并列运行。
淮北发电厂35千伏出线(2回)向35千伏渠沟变电所送电。淮北供电局各变电所计有35千伏进出线75回、10(6)千伏出线87回,分别向淮北地区各厂、矿供电。
3、调度通信1960年,仅有20门电话总机1台,1963年10月,更换为50门电话总机,1976年更换为100门电话总机,1982年10月更换为淮北发电厂拆换的200门电话总机。为保证通信畅道,于1989年更换为较先进的HAX-200型电话总机。截止1992年底,全局建有专门有线通信8路,其中朱庄变电所、马庄变电所、相山变电所、渠沟变电所各2路。外线有线通信17路,其中淮北市邮电局、淮北矿务局各2路,淮北发电厂4路,淮北供电局单机6部,青龙山变电所、渠沟变电所、烈山变电所各1路。
建局初期,通信工作频繁失灵,与徐州电网联系尤为不便。为加强电网统一管理和工作联系,市公安局批准,于1964年架设30米高的特高频铁塔1座,设特高频通信机1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用,后于70年代拆除。1983年,淮北电力调度所使用杭州产单工电台,对烈山、宋疃变电所进行通信联系,1984年停用。是年,调度使用七一一厂生产的JDD-306型双工无线电台对海孜变电所进行通信联系,作为备用通信工具。至1992年,淮北市电力调度所无线通信已开通了南坪、五里郢、马庄、青龙山、宋疃、海孜、朱庄、渠沟、烈山、毛庄等10个变电所的无线通道。在220千伏南坪变电所还开通了6条特高频通道,即:南坪变电所至淮北电力调度所3路,南坪变电所至省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所3路。
1958年10月,淮北第一条输电线徐闸线运行后,于1960年在马庄变电所安装了市第一台T-7变周式电力载波机。到1992年,共开通了载波通信线路14条,其中海孜变电所、五里郢变电所、南坪变电所各2条;省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所、青龙山变电所、宋疃变电所、烈山变电所、朱庄变电所、毛庄变电所、徐州电业局电力调度所、宿县地区电力调度所各1条。
4、调度自动化为保证淮北地区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1979年起开展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工作。是年安装了JSY-2型简易远动装置1套,调度台安装主机1台,执行端分别安装在毛庄、海孜和青龙山变电所,实现调度对上述3个变电所的遥测、遥信功能。1982年220千伏南坪变电所投入运行,JSY-3型数字式远动装置在该所投运,并将该所的测量点及信号通过ZDD-12型电力载波机送往安徽省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所和淮北供电局调度台。1983年,由安徽省电力工业局投资、淮北电网第一套JSC-3型遥测装置数字总加器投入使用,将淮北地区有功负荷进行总加,总加量以数字显示方式显示在调度台和局长室,并直接送安徽省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所。1985年改用更先进的JSMWY-DII型微机远动装置实现该功能。
1984年,淮北电力调度所安装第二套JSY-2型具有遥控功能的小远动装置,执行端分别在马庄和宋疃、烈山、青龙山4个变电所。由于小远动装置有运行可靠性及准确性不高、故障频繁等缺点,1985年,两套JSY-2型远动装置即退出运行,而改用先进的JSMWY-DII型微机远动装置,1986年以后各变电所相继投运了负荷总加工程,设备功能齐全,成为主要的自动化装置。至1992年底,各变电所、各主要回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等上千个参数均能通过自动化装置反映在局长室和调度台。
二、设备运行
1、输电线路运行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以后,在运行管理方面,运行人员按照部颁《输电线路运行规程》工作,进行定期巡线、夜间巡线、特殊巡线、事故巡线、监督性巡线等。建立和健全11种台帐及记录:绝缘瓷瓶零值检测与更换记录、外破情况统计、线路障碍及处理情况记录、交叉跨越测量记录、盐密测量记录、接地电阻测量与更换记录、临时消缺记录、工具试验记录、瓷瓶清扫记录、导(地)线接头及线夹检查记录、线路缺陷记录等,并注意做好“五防”工作(防寒、防雷、防污染、防外破、防鸟害),线路安全运行得到保障。1988年5月2日至1991年2月10日创下连续安全运行1014天的记录。至1992年12月31日,又实现连续安全运行690天。
2、变电所运行淮北供电局各变电所均有设备管理制度,变电所值班员每天对设备进行巡视,发现设备异常,上报调度及时处理,以保证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各变电所24小时均有人值班。变电值班员值班时,认真监视设备的运行状况,按时抄录各种表计,正确地进行倒闸操作,准确处理设备和系统事故,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和定期试验切换制),并保持变电所文明、卫生。
3、配电设备运行配电设备除坚持正常巡视检查外,运行人员还对公用配电变压器定期进行负荷实测(每月2次)、末端电压监测。建立和健全一杆一卡记录、油开关记录、变压器台帐、负荷测量记录、绝缘工具测量及试验记录、交叉跨越记录、缺陷记录,双电源记录台帐等8种台帐和记录,发现设备缺陷作好记录,及时汇报,做出计划予以消除。配电运行值班人员自1970年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配电设备异常,保证了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设备检修
1、输电线路检修淮北供电局自1963年起开展35~11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工作。1978年后,随着220千伏输电线路的投入运行,从1980年起开始对220千伏线路开展各项带电检修工作,从而减少了停电时间。1983年,遵照水利电力部、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电力工业局关于对220千伏输电线路的导线爆炸压接接头探伤20%的指示,组成探伤小组,对220千伏输电线路导线爆炸接头进行r射线探伤。共探伤接头275个,发现爆炸压接接头有抽动、未压紧、钢芯断股、管内有气泡、接头钢管炸裂等各类问题的爆炸压接接头74个,占总数的26.9%。对有问题的爆炸压接接头,均进行了处理,确保了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此后,为保证安全运行,输电线路检修均采用液压技术。
2、变电所检修淮北供电局按照有关规程和制度,对变电所设备进行定级,报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安排检修计划,进行变电所检修工作,以使设备保持在良好状态。变电设备的检修分工为:修试所负责变电所主、辅设备的大修、维修、更换、改造工程及处理设备缺陷(10[6]千伏开关设备除外),每年在高峰负荷前,定期对各主变、开关等主设备开展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进行技术监督,如绝缘监督、油务监督、仪表监督等,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变电工区负责10(6)千伏及以下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的大、小修及蓄电池的充、放电工作。
3、配电设备检修70年代,淮北供电局曾开展了配电线路带电检修,但后来仍基本上采取停电检修的办法,定期对配电线路进行大、小修及事故处理,另负责配电线路的架设、施工、安装、改道和更改工程、业务扩充等。1987年35千伏相山变电所建成后,城区6千伏升压至10千伏供电工程、公用配电变压器,由原来的高耗变压器全部更换新型变压器等,工程均由淮北供电局配电检修人员完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