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历代人口
明以前历代人口无考。明弘治元年(1488年),全县人口6660户,36285人;明嘉靖十八年(1558年),6292户,48273人。清初因战乱人口逐年减少,雍正二年(1725年)全县人口减至5532户,39830人,嘉庆二十年(1815年)增至55799户,379310人。
民国初期,县无人口调查资料,户口多系臆测。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1938年—1948年),抗日、解放战争相连,确切人口资料更少,下列六年人口资料,仅能参考。

建国后,进入和平时期,生产恢复,生活安定,医疗改善,人口增长率上升很快。1949年全县109485户,5289986人,至1958年增至138245户,591848人,净增28760户,62862人,9年中平均每年增长1.2%;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出生率剧减,1961年全县人口减至137961户,541241人。1964年后生产恢复,人口再次增长。1966~197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婚、育无人过问,全县人口猛增至166527户,803754人,年均增长2.6%,1974年,省革命委员会“提倡晚婚晚育”的通知下达后,县革命委员会加强婚龄管理与计划生育,全县人口增长方得控制。1975年~1985年,年均增长率降为1.6%。1985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98313户,965503人。
怀远县1949年~1985年人口一览表

二、人口分布
县境人口分布状况,因地理条件、区域大小、交通难易而有所不同,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农村537584人,占总人口的94.8%,城镇29372人,占总人口5.2%,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32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农村增至900352人,城镇增至4276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增至385人。
1964年、1982年全县人口分布密度普查表

三、人口结构
(一)性别
建国前,县境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意识,两性比例很不平衡,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人口资料载:全县484702人,其中男性为268738人,女性为214964人,性比例1∶1.25。建国后,性差稍缓和,但仍不平衡,性比例一直浮动在1∶1.0~1.2之间。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记载,在全县943114人中男性为495814人,占总人口的52.58%,女性为447300人,占总人口的47.43%,性比例1∶1.085。
(二)年龄
据1964年和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人口年龄分类情况记述,1982年比1964年劳动人口增加157826人,而占总人口的比重却略有下降;中小学生人口比重有所增长,老龄人口增多。
全县人口年龄结构

(三)文化
建国前全县人口文化结构无统计。建国后,县人民政府重视普及初等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并大力开展扫盲工作,人口文化素质略有提高,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略有降低。
1964年、1982年全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文化结构

(四)职业
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在业人口465867人,占总人口的49.4%。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421330人,占在业人口的90.45%;从事工业、运输业、建筑行业的16480人,占在业人口的3.54%;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14505人,占在业人口的3.10%;从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的4918人,占在业人口的1.05%;从事商业、服务性行业工作的8463人,占在业人口的1.82%;其他不便分类的劳动者171人,占在业人口的0.04%。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民族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