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
明朝初年怀远县设涂山、柳滩两驿站。清代改设铺递,总铺设淮河右岸,后因水毁,移设县衙左侧。境内东、西、南三路设铺递14处,共有铺兵53名,职司传递公文,接送官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凤阳府邮政局在怀远县城设代办邮政铺商。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
民国五年(1915年)安徽省电政管理局先后设立怀远电报、邮政支局。民国十九年(1920年)县城设立二等邮局,县政府设立电话管理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二月,怀远沦陷。日本侵略军占领县城,电报支局撤至蒙城县董家集,邮局迁河溜镇。日伪华中电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蚌埠电报电信局在县城设立电报支局和三等甲级邮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邮电机构恢复。解放前,怀远邮电事业经营惨淡,发展十分缓慢,全县仅有6个邮电代办所和6个信柜,大片农村不通邮。
建国后,1951年8月,成立怀远县邮电局。1969年分设怀远县邮政局与怀远县电信局。1974年邮电合并复名怀远县邮电局。1985年底全局分设18个支局、所,58个代办、代售处。有正式职工231人,固定资产120万元。有汽车1辆,摩托车7辆,自行车99辆,12路、3路、单路载波机36部,收发讯机两套,邮路65条,电讯、电话合用电路44条,长途电路19条,电话交换机38部,电话单机1420部,年业务总收入79.6万元。
二、网点
民国九年(1920年)县城建立二等邮局,河溜、龙亢设信柜。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县境洛河成立三等乙级邮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河溜改设邮政支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田家庵成立三等乙级邮局。是年蚌埠邮局在县境考城、上窑设邮政代办所。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河溜设电政支局,同年11月撤销洛河邮局改设邮政代办所,隶属蚌埠邮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撤销河溜邮政、电政两局,改设河溜邮政代办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七月,太平集、双沟、沙沟设信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蚌埠邮局在县境马头城设邮政代办所,在仁和集、大岗集、孝仪设信柜。至1949年解放前夕,邮局下设代办所2个,信柜3个;蚌埠邮局在县境设代办所4个,信柜3个。
1949年1月怀城解放后,对原有邮政代办所、信柜,进行恢复调整,逐步扩大服务网点。同年底河溜改设四等邮局,县以下自办和代办机构发展到8处。1950年2月,蚌埠电信指挥局在我县设立电信代办处,12月改为电信营业所,县下无机构。各区电话站由地方政府管理。
1951年9月,蚌埠市邮电局将马头城、曹老集、孝仪、禹帝庙、大岗集等代办所划归我县。1951年8月23日,龙亢设四等邮局,10月与区电话站合并成立龙亢邮电营业所。同年底全县邮电局、所发展到34处。1953年县及各区电话站并入邮电系统。1954年常坟设邮电营业所。1955年上桥设临时邮电营业所。1956年1月,龙亢、河溜改为五等邮电支局;3月,马头城设邮电支局,9~12月,先后设立平阿、沙沟、包集、新马桥等4个邮电营业所。1957年全县有邮电局、所50个,邮电通信网路渐趋完善。1958年三官庙、新城口、十二门塘工地设临时邮电营业所,1959年撤销。县城南门大街设邮电支局。1958年“大跃进“时,不顾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盲目增设农村邮电机构。1959年将常坟、新马桥、刘圩、包集、沙沟5个邮电营业所升为邮电支局,又在古城、新集、陈集、火庙、褚集、双桥、尚庙、刘集、唐集、城北、支湖、孝仪建立12个公社邮电局。1961年公社邮电局全部撤销,重建38个代办所。1962年撤销6个邮电营业所和南门大街邮电支局。1965年6月,曹老集、新马桥、磨盘张、金庄、何集等5个公社划归固镇县,邮电机构随划。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电分支机构无变动。1970年1月邮电机构分设,县以下分支机构随分。1973年10月邮电机构再度合并后,分支机构重作调整,1974年元月,设置常坟、马城、魏庄、包集、龙亢、河溜、双桥、刘圩等8个邮电支局和藕塘、唐集、孝仪、梅桥、古城、陈集、新集、徐圩、刘集、马路等10个邮电营业所。
1978年后,邮电服务网点发展速度加快,至1985年底,全县邮电支局、所、处发展到76个,较建国前增长12.7倍,比1978年增长17%,现已形成完整的邮电通讯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邮政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