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供水
建国前到建国后的60年代,县城人民生活用水,一直依靠河水和井水,水质不纯,取水全赖手提肩挑或车推。1973年元月,始筹建自来水厂,由地方财政拨款5万元,“公办民助”兴建。翌年5月建成。设计能力日产400吨,实用200—300吨,引用淮河水。1976年后,城周工业废水与生活用水排入淮河,水源污染。1980年县财政再投资10万元,在老西门外另辟地下水源,凿砂管井3眼,深39—42.5米,装备61D—56深水泵3台,铺设D200—300毫米输水管道2.2公里,设立分厂。
1984年6月,在老西门外再凿新井4眼,铺设管道10公里,居民生活供水全部改用地下水,日供量5000吨。
县城街道排水管道一览表

二、排水
建国前,县城主要街道多无排水设施。1956年始建排水涵闸,将雨水、污水,东由荆家沟排入淮河,北由团结桥下排入涡河。至1985年全城主街计筑下水管道6400米。
三、照明
民国年间,县城生活、生产照明全用植物油、洋(煤)油与蜡烛。街道照明散点马灯与纸糊灯笼。民国十七年(1928年),安庆人华丰年和本县人殷士希创办首家光怀电灯厂,时因电费价高,居民不用,仅为大商铺装灯500余盏。主要商业区文昌街、兴街、永平街安装15瓦白炽灯泡路灯70余盏。民国二十年(1931年)停办。同年民望医院自办小型发电厂发电自用。解放前夕停办。
建国后,50年代,县城居民生活生产照明仍延用素油与煤油,街道公用照明无设施。仅东南医学院(安徽医学院前身)、皖北荣军学校(安徽省荣军疗养院前身)和县油厂生产、生活照明用发电机发电自用。1960年蚌—怀35千伏电源性输电线架成后,县城生产、生活照明始并入高压电网用电。1961年文昌街、东大街,首次安装木杆25瓦白炽灯泡路灯35盏。1965年后街道照明随市政建设发展逐年增多,至1969年,淮海路、南大街、新民街、永平街等主要街道与部分巷道相继安装路灯照明线路14条,长11350米,安装木杆白炽泡路灯138盏。居民85%用电照明。1985年底,县城街道照明路灯增至223盏。其中:长臂铁制灯杆108根,安装碘钨灯97盏。城镇居民100%用电照明。
四、卫生设施
(一)公共厕所建国初,县城背街巷道有无盖顶简陋公厕68所,全为私人所建。1953年始随互助合作运动转为公办。至1984年城区共有改建、新建公厕268所。统由三个粪便管理所管理清除。1985年,主要大街禹王路东段、荆山电影院东侧新建水冲式公厕1座,砖混结构,瓷瓦粘贴,褐色玛赛克铺地,宽敞明亮,为城内最好的公厕。
(二)垃圾箱建国初,城区垃圾多自由堆放,背街巷道十分脏乱。1960年始,城建部门始在主要街道与居民区设置砖砌垃圾箱50余个。由城关镇管理清除。1982年,城关镇购置垃圾汽车一辆,街侧、巷口配置机械垃圾桶100只,1984年增至200只。
上一篇:第一节 街道
下一篇:第三节 房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