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储蓄
货币储蓄,始于钱社,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办。
建国初期,储蓄存款,仅在县城开展,分活期、定期两种。1950年增办折实储蓄,存户以白布、煤炭、大米,一斤起点,折成金额存入银行,存户支取按时价付给本息,1952年6月停办。7月,开办定期定额、有奖定额、零存整取(贴花有奖)三种储蓄。1953年为配合粮食统购,开办优待售粮定额储蓄。1958年5月,银行储蓄紧跟“大跃进”形势,首先在马城区孝仪信用合作社试办“存实折现”召开现场会,大张旗鼓地动员群众将金银、烟土、家具、农具存入银行。翌年,在全县推广。“存实折现”,年底余额高至359.4万元。这种储蓄形式,非群众自愿,多系“政治”动员,强行办理,同时存入的家具、农具全系空头金额,1962年停办。1963年,农村社员存款实绩为18万元,1964年减至14.2万元。此后,城、乡储蓄逐年上升。1978年全县储蓄余额增至302.1万元,其中城镇156.1万元,农村社员存款146万元。1985年增至2595.6万元,其中城镇1958.1万元,农村社员837.5万元。
1954年~1985年城乡储蓄统计表

二、存款
机关团体、工商企业、财政金库、基本建设、农村集体存款始于1950年,由人民银行开办。当年各项存款余额为878.3万元(新币),1957年为23378万元,1959年为36232万元,1960年始由于自然灾害,存款余额逐年下降。当年,余额为33326万元,1961年为27458万元,1962年为21517万元,1963年为20670万元,1964年略有回升,余额增至24256万元,1965年23508万元。1966年~1976年期间,存款余额平均在4000万元左右,1977~1979年,各项存款余额大幅度上升,1979年后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信用合作社同时开展存款业务。
1977年~1985年存款一览表
上一篇:第二节 货币
下一篇:第四节 贷款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