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家畜家禽
宿县家畜主要有牛、马、驴、骡,其次是猪、羊、犬、猫、兔等。家禽有鸡、鸭、鹅和家鸽等。
二、飞禽类
(1)猎禽我县常见的猎禽有鷉(俗称油葫芦)、扇尾沙锥、金鸻、金眶鸻、环颈雉(俗称野鸡、山鸡)、珠颈斑鸠、棕背斑鸠、黄腹鹡鸰、苍鹭(俗称老等)、绿头鸭、赤项鸭、白眉鸭、花脸鸭。还有豆雁(俗称大雁),秋季南徙飞经我县。原有的大白鹭、中白鹭,70年代以后不见踪迹。
(2)猛禽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赤腹鹰、鸢四种,鸮(俗称猫头鹰)有红角鸮、长耳鸮、短耳鸮三种,隼有燕隼、红隼二种,多见于北部山区。金雕现已少见。
(3)食虫鸟类有家燕、金腰燕、楼燕、夜鹰(俗称贴树皮)、三宝鸟(俗称老鸹翠)、杜鹃(亦称布谷乌)、啄木鸟、鹡鸰、太平鸟(俗称阿劳、角阿劳。宿县有二种,一种因十二根尾羽都是黄色,叫十二黄;一种因尾羽尖端是红色,叫十二红)、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喜鹊、花喜鹊、苇莺、山雀、寿带、画眉、麻雀、山麻雀、大嘴乌鸦、白项乌鸦等。画眉,我县有少量分布,也有人工饲养。雀类和鸦类在我县均有分布。
(4)保护鸟类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我县的各种鸟类的数量急剧下降,到70年代有的鸟类几乎绝迹。导致急剧下降的原因:一是无节制地乱捕滥猎;二是乱砍滥伐林木,破坏了鸟类繁殖和栖息场所;三是农药大量施用,土地、大气和水被严重污染。
70年代以来,我县植树造林迅速发展,现在树木逐步长大成林,有利于鸟类资源的保护和发展。1982年在老汪湖一带见到国家一类保护鸟朱鹮的踪迹,国家二类保护鸟枕鹤(亦称白顶鹤、红面鹤)在时村东南和老汪湖也时有出现,金雕(又名鹫雕,国家三类保护鸟)在北部山区偶尔也能见到。
1981年我县在老海寺林区,开展了人工招引啄木鸟和人工饲养花喜鹊、灰喜鹊等食虫鸟类的试验工作。除了采取措施保护国家规定的鸟类外,县里又将猫头鹰、灰喜鹊、花喜鹊列为县内保护鸟类。并且从1982年起,确定每年5月1日至5日为全县“爱鸟周”,对全县人民进行宣传教育。
三、兽类
我县山区和平原均有分布的野兽有黄鼬(俗称黄鼠狼)、獾、刺猬、灵猫(亦称野猫)、野兔、蝙蝠。狼、狐狸在50年代多见于北部山区,70年代狼已绝迹,狐狸也很少见到了。
四、爬行类
蜥蜴、蝎,各地均有分布,锦蛇(无毒)、蝮蛇(俗称土公蛇,有毒),平原、山区均有分布,此外还有少量的水蛇和其它蛇类。
五、水族类
宿县境内的河流东连洪泽湖,南通淮河,鱼类资源丰富。在我县各水域中生活的淡水鱼有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胖头鱼)、长春鳊(鳊鱼)、三角鲂、团头鲂、鳡鱼(黄鲣)、赤眼鳟、青梢红鲌、红鳍鲌、蒙古红鲌、翅嘴红鲌、银鲴、中华鳑鲏、鲦)、乌鳢(黑鱼)、黄颡鱼(各各夜)、鳗鲡(白鳝)、鲶鱼、鳜鱼(鲫花)、黄鳝、花鳅、泥鳅。另外有鳖(也叫甲鱼、团鱼、青鱼)、龟、蟹、虾等。
附:蛤蟆搬家
1986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初六)春节刚过,距“惊蛰”尚有20天,苻离镇西侧2公里处的宿县至淮北市的公路上,出现百万只蛤蟆大搬家的奇景。
那天上午八时许,苻离镇杨圩村农民卢伟父子正在宿淮公路东侧拉土,突然发现对面路西小河里,爬出成千上万只蛤蟆,自西向东爬上公路,占据了一百多米长的路面,密集一片,蜂拥跳跃,纷纷跳入路东的河沟里。一只最大的癞蛤蟆,约有1公斤重,看来是这支队伍的首领,每只大癞蛤蟆背上驮有一只小蛤蟆,有的甚至驮着两只。
周围的群众闻讯前去观看,围观者近千人。但是这支队伍如过无人之境,行人车辆也不能阻止它们的前进。车辆过处,只听到噼哩叭啦如鞭炮声响,顿时有成千上万只蛤蟆尸横路面,血流满地。蛤蟆搬家从上午八时一直延续到天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植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