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桥梁
(1)古代桥梁
甬桥为宿县最著名的古桥,隋代开挖运河时架设,位置在今宿城内大隅口北关之间。桥南为甬桥镇。
九孔桥为宿县目前唯一幸存完好的古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位于宿城北唐河上,为九孔石拱桥,全长216米,宽6米,每孔跨度2米。是当时南北驿道上的主要桥梁。桥上两侧原有石栏,解放前已全无。解放后,为保证安全,1956年县交通科在桥上修了石垛栏。因旧公路改道,今桥虽完好,但交通价值不大。
苻离桥位于宿县古苻离濉河上,是一座五孔的石拱桥。解放后,县交通科在北岸接四孔,共九孔。1975年桥中段坍坏,今桥不存。
夹沟桥位于宿县夹沟集北夹栏河上,为一座三孔石拱桥。全长21米,宽6米,每孔跨度2米。原为南北驿道上的主要桥梁,现桥已改建,旧貌不存。
闵子桥位于宿县闵贤集北头,全长15米,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原为南北驿道上的主要桥梁。今桥已不存。
沱河桥位于宿县东南30里的沱河上,为三孔石拱桥。今不存。
时村桥位于宿县时村镇南头(北头也有一桥)濉河上,为五孔石拱桥。因桥身中断,公路西迁,桥已不存。
三环桥位于宿县曹村区桃山集北三环村南望州河上,为三孔石拱桥,长30米,宽4米。桥旁有古枫杨一株,其根横穿两侧桥拱,姿态奇特,是昔日南北驿道上的主要桥梁,现桥尚完好。
燕桥位于宿县曹村区三环村北灌沟河上,是昔日宿、铜两县的交界处。全长17米,宽6.5米,三孔,也是古驿道上的重要桥梁。“文革”时遭到破坏,今已无法通车。
仙人桥位于宿县南蕲县浍河上,长50米,桥面两侧石栏刻有浮雕,今已不存。
宿县境内其他古桥尚有:月河桥、黄疃桥、小红桥、任桥、塔桥、灰古堆桥、马鞍桥、宿城四门吊桥等,唯苻离月河桥尚存。
(2)新建桥梁
新汴河桥在宿城北新汴河上,是一双曲拱钢骨水泥桥。首尾6孔,每孔跨度30米。桥面宽7米,长197米,与津浦铁路新汴河大桥东西遥遥相对,是目前全县最大的桥梁。近因宿苻公路机动车辆增多,计划桥面加宽至30米。
浍河桥在宿县城南蕲县集浍河上,为七孔石拱桥,跨径4米,桥面宽7米,长103米,是宿怀公路上的主要桥梁之一,仅次于新汴河桥。
时村南桥在宿县时村镇南濉河上,两边石台、石墩,上有扯梁,长84米,宽6米,6孔,跨径13米,是宿县建成较早的新桥,是苻浍公路上的主要桥梁之一,居全县第三位。
北关桥在宿城北关沱河上,为石拱桥,2孔,跨径10米,全长75.5米,宽8、米,为宿县城区主要桥梁之一。
唐河桥在宿县城北十里铺唐河上。与九孔古桥东西遥遥相对,全长56.7米,桥面宽约7米,为石拱桥。
沱河闸桥在宿县东关沱河上。原桥闸两用(后又新建一公路桥于闸桥南侧)。长39米,7孔,跨度3米,面宽6米,石拱桥,为宿县城区主要桥梁之一。也是宿泗公路上的主要桥梁之一。对沱河蓄水起很大作用。
苻离闸桥在宿县古苻离集濉河上,为桥、闸两用,石拱,13孔,每孔宽6米,桥面宽8米,工程较大,并附建船塘及引河(引河上亦建一座凸形桥梁,桥下可以过船),为宿濉公路上的主要桥梁之一。
夹沟桥在宿县夹沟集北头夹栏河上,是一座石拱桥。长31米,宽5.3米,两孔,跨度10米,为宿桃(或称宿萧)公路上的主要桥梁之一。
栏杆桥在宿县栏杆集西奎河上,为灰褚公路上的主要桥梁。长44米,宽6米,石拱,3孔,每孔跨度为10米。
宿县境内新桥除以上九座较大者外,尚有:宿涡公路上的薛堂桥(长37米),时村至苗安公路上的新河桥(长35.7米),灰古至褚兰公路上的凤凰山桥(长22米),宿怀公路上的分洪江桥(长24米),苻桃公路上的黄涧沟桥(长23米),时村至苗庵公路上的唐河桥(长34.7米),灰古至褚兰公路上的孤山河桥(长39米)、吕湖桥(长20米)、方河桥(长62米),灰褚公路上的褚北桥(长22米)等。
二、渡口
(1)古渡口
由于宿县古驿道多,故渡口也多。其中著名的有苻离渡,在古苻离的濉河上,当时为南北驿道必经之处。旧《宿州志》曾将“苻离晓渡”列为宿县八景之一。后因建桥,渡口遂废,今遗址尚存。
时村古渡在时村集南濉河上。昔日无桥,水面较宽,故设渡口,以利行人。后建桥,渡口乃废。
蕲县古渡在蕲县集南浍河上。浍河水面较宽,往来行人甚多,故设渡口。桥建成,渡口乃废。
灰古古渡在古苻离东,灰古集南濉河上。建桥后,渡口废。
唐河古渡在宿县北十里铺唐河上,为昔日南北驿道必经的渡口,民船停泊甚多。桥成渡废。
(2)新渡口
宿县境内先后出现过的新渡口有:浍河上的王渡口(在蕲县西)、南坪渡口(在蕲县西)、湖沟渡口(在蕲县东);沱河上的宿城渡口(在宿城东);唐河上的潘渡口(在灰古集西南)、周渡口(在时村南);濉河的燕渡口(在时村西南)、桃沟渡口(在时村西)、阎渡口(在蒿沟集北),义渡口(在顺河集南);股河上的李渡口(在时村西)、魏渡口(在桃沟集北)、朱渡口(在灰古集东)。以上各渡口,修桥后始废。
因新汴河水面宽,不易建桥,所以在靠河的集镇及道路穿过处,皆赖舟船过渡,形成了一些新渡口。
上一篇:第三节 水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