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人口变迁
据旧志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州(当时无县)内共有1700户,6000余人,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知州孙景名“清惠牧民”,以垦荒暂免田赋为条件,从山东、河南等地招来各族客户60100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瘟疫流行,人死过半,清顺治五年(1648年)统计,全境20100人。清康熙以后,人口开始回升,至道光七年(1827年)全县人口发展至108万人。清同治后,划西淝河以东地区给新建的涡阳县;民国24年(1935年)划九龙沟以西地区建临泉县;1949年划南部4区建阜南县,1950年划北部长春、宫集等地入太和县。全县尚有946893人。
解放后,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49年至1957年的8年间,全县人口增至1160733人,年递增15.3‰。1958年至1960年,出现了工作失误和自然灾害,人口减至883100人,1962年后,人民公社按人口给粮,客观上鼓励了多生,1965年人口出生率为34.4‰;1970年,人口出生率为33.8‰,自然增长率为28.2‰;总人口增至998700人。1970年后,提倡计划生育。1978年,人口出生率下降至19.64‰,自然增长率下降至15.53‰。1985年,人口出生率降至11.28‰,自然增长率降至6.8‰。全县总人口为1159783人。
1949年至1985年人口变化表
表13

(二)人口分布
1985年,全县人口为1159783人,其中农业人口1132103人,占总人口的97.6%,非农业人口27680人,占总人口的2.4%。其分布情况是:
华佗区20182户,94138人;
程集区18931户,87756人;
王店区(含颍西镇)27734户,124564人;
袁寨区18615户,83290人;
口孜区(含口孜镇)24978户,110295人;
枣庄区16583户,78029人;
新华区17290户,78340人;
伍明区23867户,112681人;
行流区18578户,84754人;
宁老庄区25404户,112372人;
闻集区22910户,97583人;
插花区(含插花镇)20188户,88800人;
渔业乡1748户,7181人;
(三)人口构成
1。性别、年龄结构
根据1953年、1964年、1982年的3次人口普查和1970年的人口调查,全县人口中的男性一直多于女性。1953年6月,全县总人口1073568人,男性占50.52%,女性占49.48%;1964年6月,全县总人口1059061人,男性占50.07%,女性占49.93%;1970年12月,全县总人口998708人,男性占50.28%,女性占49.72%;1982年6月,全县总人口1120756人,男性占50.65%,女性占49.35%。但56周岁以上的女性则多于男性。自实行计划生育后,儿童人数呈下降趋势。1970年,1至6周岁的儿童占全县总人口的23.97%,1982年,1至6周岁的儿童占全县总人口的15.28%。
3次人口普查及1次人口调查性别、年龄情况表

2.职业结构
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在业人员共565070人(男294068人,女271002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539974人(男274563人,女265411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95.56%;从事采矿业的19人(男16人,女3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03%;从事能源及自来水业的149人(男139人,女10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26%;从事锻铸、制造业的3327人(男2474人,女853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59%;从事建筑业的435人(男421人,女14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07%;从事交通、邮电业的846人(男749人,女97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15%;从事商业及饮食服务业的5600人(男3100人,女2500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99%;从事房产及其他公产管理业的510人(男483人,女27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9%;从事卫生、体育事业的2363人(男1832人,女531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4%;从事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9755人(男7608人,女2147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1.73%;从事科研和设计业的169人(男111人,女58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03%;从事金融、保险业的430人(男360人,女70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07%;从事党、政、群团工作的1497人(男1370人,女127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265%;从事其他业的8人(男6人,女2人),占全县在业总人数的0.0014%。
3.文化结构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文化程度者8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7%;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者425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9%;有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者134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有小学毕业或相当于小学毕业文化程度者826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7%;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90.64%。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有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文化程度者14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3%;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者886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84%;有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者3657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有小学毕业或相当于小学毕业文化程度者17305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3%;文盲、半文盲占全县总人口的79.23%。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有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文化程度者239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21%;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者3340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9%;有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者15277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63%;有小学毕业或相当于小学毕业文化程度者30691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4%;文盲、半文盲占全县总人口的55.81%。
4.家庭、婚姻结构
家庭民国(含民国)以前,人们以“五世同堂”、“四世同堂”为荣,一般是三代人不分居。大的家庭,有10口至20口人。解放后,随着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的变化,大家庭逐渐转化为小家庭,农村家庭平均5人左右,城镇家庭平均3人左右。三代同堂者极少。
婚姻在1982年人口普查中,全县超过15岁的人口为688789人,其中男344733人,女344056人,男多于女677人。未婚者202640人(男117790,女84850人),占29.4%。有配偶者428112人(男209902人,女218210人),占62.1%。丧偶者55651人(男14991人,女40660人),占8%。离婚后未婚者2386人(男2050人,女336人),占0.5%。
5.姓氏
1985年统计,全县共332姓。最多的王姓为23463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97%;张姓22428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53%;刘姓20947户,占全县总户数的8.9%;李姓20413户,占全县总户数的8.61%。有些姓氏在全县虽系少数,而在一地却属多数。插花区的董姓1217户,占该区总户数的6.03%;闻集区的钱姓1005户,占该区总户数的4.39%;华佗区的姚姓1975户,占该区总户数的9.78%。以“乙”、“了”、“国”等姓氏最少。
1985年全县姓氏表
表15

(四)人口寿限
清代末叶,全县人均寿命为36.3岁。民国时期,全县人均寿命为43.65岁。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人均寿命为73.59岁(男人均寿命为71.44岁,女人均寿命为75.73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68岁高5.59岁,比同期安徽省人均寿命69.15岁高4.44岁。
上一篇:第一节 民族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