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国营公司
(一)县百货公司在光明北路与东顺河街交叉处东北角。1951年4月界首市百货办事处设临泉营业所。1953年1月,成立临泉县百货经营处,编制15人。1954年建成县百货公司,下辖9个分销处,经营棉纺织、针织、日杂、百货、五金、交电、糖烟酒、文化用品、石油、医药等12类2000多品种。1956年,医药、文化用品批发业务划出。1958年,国合合并时撤销,所属分销处与基层供销社合并。1961年恢复公司,下辖杨桥分销处。1963年销售778万元,亏损47万元,1965年,改善经营管理,完成销售额768万元,盈利17万元。1979年五金、交电业务划出。1984年,纺织品三级批发业务析出成立纺织品公司。1985年,兼有批发、零售机构及杨桥分销处,职工365人,经营纺织品、针织品、日用百货、文化用品4大类,销售额3001万元,利润32万元。资金周转2.46次。
(二)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1979年建于光明北路西侧,设1个批发部和2个零售门市部。1980年销售额504万元,利润3万元。1985年,职工126人,经营五金、交电、化工原料3大类工业品,销售额1125万元,利润15万元,资金周转2.63次。
(三)县糖业烟酒公司1955年成立县专卖事业公司,增加卷烟经营。1963年改为县糖业烟酒公司。1976年从解放南大街迁至人民路与光明路交叉处四层大楼。1982年,卷烟批发业务划交县烟草公司。1985年辖7个分销处,批零兼营,职工118人。主要经营食糖、卷烟、酒类、罐头、奶粉、调味品等。
(四)县食品公司在人民东路北侧。1950年设立临泉食品收购组,主要收购生猪外调。1955年扩建为临泉县食品公司。1958年4月并入县供销社。1961年9月恢复,下辖11个食品站。1985年,下辖肉厂、熟食加工厂、白肉门市部及28个食品站,职工396人。收购上调生猪2.02万头,鲜蛋13.2万公斤,实现利润15万元,资金周转8.29次。
(五)县盐业公司位于中顺河街北侧。1950年盐业推销组并入县供销社,1951年恢复县盐业推销组,1957年4月改为县盐业营业所,1970年恢复盐业公司,1977年改为县盐业蔬菜公司,销售额为234万元。1980年销售额254万元,盈利10万元。1985年职工69人,设门市部和1个分销处,销售额259万元,盈利6万元。
(六)县燃料公司位于东顺河街东端北侧。1955年设立煤炭经营处。1957年成立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并于杨桥设中转站。1961年后,先后在徐营、宋集、老集、鱼同城、瓦店、崔寨设煤炭供应点。县公司和崔寨点兼营石油,改称石油煤业建材公司。1979年石油业务划出,改称燃料公司。1985年下辖杨桥中转站和宋集供应点。
(七)县石油公司在东顺河街北侧。1979年从石油煤业建材公司分出成立。1981年转亏为盈。1985年,辖古城、崔寨2个油库和县城加油站,职工106人。主要经营煤油、柴油、汽油、润滑油4种商品。购销额1146万元,实现利润24万元,资金周转8.66次。
(八)县药材公司在人民东路南侧。1955年5月成立公私合营中药材批发部,职工13人,主要经营中药材及成药。1957年改为县药材公司,并设5个药站。1959年购销额19.7万元。1960年始经营西药,改为县医药公司。1963年撤药站,1969年起相继恢复,并增设宋集、滑集两药站。1962年开始收购白芍1200公斤,到1975年收购量达12万公斤,以后逐年下降。1966年开始收购菊花50公斤,1978年达9万公斤。70年代起,大量收购大青叶、根,并组织外调。1983年又改为药材公司,1985年职工201人,经营药品1860种,购进总值339.8万元,调入总值479.6万元,调出总值29.3万元,销售额1011万元。
(九)县木材公司1956年建,原在县城光明路东侧泉河南岸,1969年迁至人民路东端。主营木材,兼营胶合板、纤维板、毛竹、圆竹。1969年起按计划调拨供应,年销售1500立方米左右。70年代年销售2000~2500立方米。商品多来自东北、四川、湖南、福建和本省歙县、六安等地。1985年干部职工60人,销售木材2583立方米,金额93万元,实现利润10.2万元,上交利税4.34万元。
(十)县农业机械供应公司位于人民东路南侧。1970年成立农业机械供应站,1978年更名为农业机械供应公司。经营农用耕作、排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其配件。1985年包括宋集、黄岭、滑集、迎仙、鱼同城、杨桥、姜寨、张集、艾亭、姚集、栗头店11个供应点和县城3个门市部,共有职工55人,销售总额360万元,上交利税2.7万元。
(十一)县纺织品公司位于东顺河街北侧。1984年10月从百货公司析出纺织品批发业务成立,职工66人。1985年扩大为4个批发点和1个零售大楼,共有职工97人,年销售额788.42万元。
(十二)县物资局所属公司1984年物资局下设金属材料、化工建材、机电设备、生活资料服务4个公司,在县城设立门市部。1985年职工183人。
(十三)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1961年10月15日成立临泉县对外贸易办事处。1965年接收县供销社茧站。1971年10月,分别在杨桥、艾亭两集建外贸中转站。1975年5月,成立临泉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1985年公司下辖县城畜产站和杨桥购销站。共有职工124人,完成出口商品经营总值3030.7万元。
(十四)县烟草公司1981年11月11日成立安徽省烟草工业公司临泉县公司,1982年开业。同年4月于临鱼同路东端南侧置地15671平方米,建营业楼和仓库。1984年改称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临泉县公司。1985年1月12日分别在姜寨、迎仙、黄岭、艾亭、滑集5区设立烟草专卖管理所。1982~1985年共完成利润88.49万元,上交利税57.64万元。
二、供销合作社所属公司
(一)县土产杂品公司位于光明中路西侧。1956年县供销合作社设土产经理部,1961年为农副土特产品采购经理部,1965年改为临泉县土产杂品公司。并分别设杨桥中转站、阜阳转运组、蚌埠工作组。在县城设废品收购、杂品批发、土特产收购和工业品经营等10个门市部,同时在韦寨乡韦大庄、牛庄乡牛庄、于寨乡于老庄、田桥乡后王楼4处设“三粉”收购点。公司初建时职工64人,1984年增加到138人,析出部分成立废品回收公司。1985年职工81人,购销总额326.3万元,利润3000元。
(二)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1956年设立生产资料经理部,1965年改为临泉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主要经营农药、化肥、新式农具等。并分设杨桥、阜阳两中转站。县城分设5个门市部。1985年职工93人,销售总额1539.37万元,利润6.36万元。
(三)县棉麻公司位于东顺河街。1952年成立县购棉委员会,在杨桥设棉花转运站。此后业务先后归供销社、商业、粮食部门办理。1976年10月成立县棉麻公司,公司所属6个棉花加工厂,1个棉麻仓库和1个门市部。当年收购皮棉3081吨,销售金额919.74万元,利润10.5万元。1985年收购皮棉2685吨,销售金额899.97万元,利润14.86万元。
(四)县废品回收公司位于光明中路西侧。1984年7月从土产杂品公司析出成立,8月分别在阜临公路北侧白庄和解放路南端建门市部,接收基层废品,收购农副产品,并在杨桥设中转站。1985年职工31人。收购总值60万元,其中废品31万元;销售总额75万元,其中废品41万元,利润1.27万元。
(五)县日杂副食品公司位于人民路南侧。1985年1月1日从土产公司析出成立。在县城分设5个门市部,在杨桥设中转站,主要经营生活用具等日杂商品。职工35人,年购进80万元,销售196万元,利润5万元。
(六)县土畜产公司位于东顺河街北侧。1980年成立工业品采购供应站。1981年交城郊供销社管理,1982年分设3个门市部。主营土畜产品。1985年10月27日改称县土畜产公司,职工37人。当年收购山羊板皮55万张,商品购进总值1200万元,销售750万元,利润37.6万元。三、网点分布
1985年,商业系统零售网点646个,4435人。其中国营189个,914人;合作商店138个,675人;修理服务业228个,887人。县食品公司分别在姜寨,鱼同城、黄岭、迎仙、宋集、长官、艾亭、滑集、老集、杨桥、城郊、周桥、邢塘、谭棚、高塘、土陂、吕寨、谢集、杨集、张集、陈集、陶老、韦寨、瓦店、庙岔、白庙、庞营、城关设28个食品站。县糖业烟酒公司在杨桥、迎仙、宋集、姜寨等设分销处。百货、盐业蔬菜公司在杨桥各设分销处。供销社系统28个基层社,设购销网点538个,其中工业品门市部368个,农副产品收购站101个,生产资料门市部69个,另有代销店296个。农村集镇合作商业核算单位20个,设门市部120个,547人,资金6.4万元。服务业(不包括饮食业)8个,设门市部48个,111人,资金2.5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