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广播
解放前,颍上城乡均无广播。1950年,开始设立县扩音站。当时仅有直流五灯收音机1台,收音员1人。1955年,增设50瓦扩音机1部,25瓦喇叭2个。1956年,县建立广播站,配站长、编辑、播音员、线务员等6人,增设扩音机3台,总输出功率625瓦。高音喇叭7只,分布在县城四关。1957年,安装500只舌簧喇叭。1958年,又购500瓦扩音机2部、610型录音机2部,舌簧喇叭发展到4000多只,普及全县各社队。1960年,国民经济下降,广播处于低潮,县广播喇叭只剩500只左右。1964年,江口、润河利用专线引小喇叭入户。刘集、牛犊湾实现小喇叭群。1967年,架设城郊、城关、水上、王岗广播专线全长45公里。1969年,王岗有4公里地埋线。1970年,全县有20个公社设立放大站,有扩音机33部,101型录音机10部,三唱机20部,四速唱机10部。全县入户小喇叭达6.5万只,被省评为农村广播普及先进单位。1977年,架设广播专线300公里。1982年,县广播技术人员研制50瓦调频发射机,并装制100台调频接收机,全县71个公社广播站,全接通调频广播信号。1983~1984年,洪患袭击,行洪区道路、电话、电力线均被冲毁,调频广播显示了作用。1983年10月1日,颍上人民广播站改称“颍上县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10月1日,县广播中心建成,年底,全县基本形成以县电台为中心,以乡广播站为基础的广播网。全县共有扩音机350部,大喇叭3075只,小喇叭1023只,总输出功率7037千瓦,乡以下广播杆线2131公里,地埋线266公里,全县乡级办广播集资款141.33万元。广播电台每天播音时间7.20小时,自办节目两小时,全年总播出275万字左右。1982年以来电台编播的各类稿件有16篇受地区奖励。
二、电视
县广播站于1972年8月购买1部14英寸电视接收机,架设20米接收天线,直接收合肥5频道电视节目,这是颍上电视事业的开端。1974年,站技术人员自己研制1台50瓦电视差转机,建立起50瓦电视差转台,架设接收和发射天线1个,高20米,位置东径116.8°,北纬32.5°,覆盖半径3.5公里,年底,用2频道正式对外转播。1976年,扩建电视转播台,改50瓦电视差转机为1000瓦电视发射机,换木质天线为钢管桅杆式天线,高52米,天线形式两层5单元钢管,增益10分贝。
淮南电视台建成后为7频道,对颍上8频道有干扰。为改善电视信号,1983年7月,增购1台收7发9的10瓦电视差转机,为1000瓦发射机的辅助器械。1985年5月12日,发射天线被龙卷风刮折,暂用“淮委”北关微波塔,接收阜阳电视台信号,于1985年10月1日正式开播。
1986年9月底,县广播电视中心大楼竣工,10月1日正式开播。8频道和12频道同时转播。8频道信号源用卫星电视接收站信号,发射天线为两层框形,高35米;12频道信号源为阜阳台3频道信号,发射天线为4层框形,高30米。覆盖半径:10瓦差转机6公里;1000瓦发射机15公里。1988年,全县约有电视机1.1万多台。1977年,县广播事业局成立后,于1980年设广播服务部。1984年8月,广播电视服务部改称“颍上县广播电视服务公司”。卫星电视接收站于1986年建成,10月1日正式使用。天线形式:网状直径7米抛物面天线,形号为W(1)—7—H,为8频道发射机提供信号源。位于东径116°54′24″,北纬32°37′50″。接收印度洋上空60°国际V号卫星卫波段中央电视台节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