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国营工业
1965年10月,由县地方财政投资建成56千瓦火力发电厂,为利辛县第一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966年11月,由县地方财政投资建成印刷厂。1967年初,由县地方财政投资建成农机修造一厂。1970年,由县地方财政投资建成酒厂、轮窑厂,由商业、供销部门投资建成食品厂,由粮食部门投资建成面粉厂。1970年2月成立工业局,管理地方国营工业。1971年由县地方财政投资建成工具厂,将县拖拉机站改建成农机修造二厂。1972年由县地方财政投资建成糖厂;7月撤销电厂,成立供电管理所,隶属水电局。1974年由县地方财政和省化工厅投资建成化肥厂。1976年由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治淮总队等单位投资建成钙镁磷肥厂,由水利部门投资建成水泥厂;撤销糖厂,与食品厂合并。1979年6月,供电管理所从水电局析出,成立供电局。1980年由县地方财政投资建成汽车修配厂。1982年由粮食部门投资建成粮油食品厂。同年10月撤销工业局,国营工业由县经济委员会直接管理。1984年由粮食部门投资建成饲料厂;农机修造二厂转产散热器,易名水暖设备厂。1985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家,其中12家分布在县城,3家分布在乡村;重工业8家,轻工业7家。
(二)集体工业
县属集体工业1965年5月,从阜阳县划拨马店轧花厂,由县供销社管理;从阜、涡、蒙、凤4县划拨分布在各区的手工业厂、社30家,由手工业管理局管理。1966年兴办针织服装厂、综合厂。1970年兴办棉纺厂(后改筛网厂)、鞋帽厂。1971年兴办五金厂。1973年兴办木器厂;建成西潘楼轧花厂,隶属县供销社。1976年兴办塑料制品厂。1978年兴办棉织厂、钢窗厂。1978年12月撤销手工业管理局,所辖厂、社划属社队企业局管理。1979年9月成立二轻工业管理局,各区手工业厂、社由社队企业局管理,县直厂、社由二轻局管理。1980年兴办皮革制品厂。1981年兴办竹器厂。1984年兴办油毡厂、第二筛网厂。1985年兴办副食品厂。1985年末县属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7家,棉织厂由县经委管理,2个轧花厂由县供销社管理,其余14家由二轻局管理。
乡镇属集体工业1956年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今属利辛县境内共成立铁、木业生产合作社9个,综合生产社(包括缝纫、印刷、罗底、制鞋、制鞭炮等)18个,陶瓷、砖瓦社4个,入社400余户,近千名社员,分属各县手工业联合社领导。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时,手工业社、组纳入人民公社体制,脱离县手工业联合社领导,在“共产风”、“浮夸风”中,产品粗制滥造,不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很快出现企业停产、解体。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绝大部分手工业社、组为生活所迫,自谋生路。个别没有散伙的,如展沟铁木业社也关门停产,名存实亡。1962年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农村经济开始恢复生机,原来停产、解体的手工业社、组进行整顿、恢复,复归县手工业联社领导,部分铁木业社添制了刨床、车床、铣床、磨床、空气锤等,能够生产简单农业机械,成为农业机械修造厂。较为巩固的有江集农机修造厂、王市机械厂、阚疃农具厂、胡集农具厂、阎集机械厂、张村农机厂、望疃综合厂、马店综合社、王市综合社、阚疃陶瓷厂、王市轮窑厂等。1969—1972年,撤区并社后兴办了刘集、汝集、纪王场、孙集、程集、李集、江集、西潘楼8个综合厂和王市农机厂、胡集磷肥厂等。1976年1月成立县社队企业局,大办社队企业,至1979年先后兴办谷圩乡缸厂、孙庙综合厂、王人农机修配厂、城郊乡水泥预制厂、江集磷肥厂、板集磷肥厂、城郊区被服厂、胡集铸造厂、新张集窑厂、城郊轮窑厂、江集榨油厂、苏湾酱菜厂、孙集电瓶线厂、王市筛网厂等独立核算企业,1978年末社办工业企业最多达到234家,不少企业不能巩固,一轰而起又一轰而散。1978年12月原属县手工业管理局领导的手工业厂、社全部划归社队企业局领导。1979年9月成立第二轻工业局后,各区、社、城关镇街道工业,全部隶属社队企业管理局(1984年5月改称乡镇企业管理局)领导。1980年后乡镇工业有了较快和较为巩固的发展。1980年兴办马店综合厂、王人磷肥厂、八里磷肥厂、马店面粉厂。1981年兴办城关镇沙发公司、孙集综合厂、刘营综合厂、刘营印刷厂、城关镇砖瓦窑厂、刘集面粉厂、江集面粉厂、城郊区筛网厂。1982年兴办东城针织厂、中疃轮窑厂、蒋疃轮窑厂、周集轮窑厂。1983年兴办苏湾水泥预制厂、张村镇印刷厂、阚疃轮窑厂。1984年兴办城关镇农具木器厂、柳西轮窑厂、阎集油毡厂、中疃联办油毡厂、城郊玻璃制品厂、旧城水泥预制厂、城北印刷厂、永兴皮鞋厂、阎集乡红星轮窑厂、刘集花炮厂、张寨筛网公司。1985年兴办高皇木材家具厂、城郊工艺油漆美术社、汝集沙发厂、郑小集木器加工厂、谷圩乡窑厂、柳东窑厂、中疃双扶油毡厂、城郊农机修造厂、城郊五金综合修理厂、利辛火柴厂、锦纶化纤厂、永兴橡胶厂、城关镇预制构件厂、永兴水泥预制厂、胡集水泥预制厂、阚疃综合厂、西潘楼涂料厂、望疃服装厂、阚疃缝纫厂、贾桥皮革厂、城郊农机厂、永兴木材加工厂、芦沟轮窑厂、王人面粉厂、城郊面粉厂、八里堂酒厂、城郊饲料厂、永兴饲料厂、阚疃修配厂、八里修配厂,城郊毛刷雨具厂等。1985年末,乡镇属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96家,其中城镇街道办工业7家。
(三)村办及个体工业
县境内农村工业有悠久历史,从1981年的地名普查中统计,全县有82个工业物产地名,如染坊、槽坊、油坊、糖坊、粉坊、打席庄、大炉店、牛香铺、宰户庄、篾子宋、捞纸陆、木匠庄、蒸馍店、筐头张等。从事农村工副业生产的农民,多为农工兼作,农忙务农,农闲从工。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一部分专业户脱离农业,参加手工业联合社,全县有近千人;其中大部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和工副业生产。人民公社时期,虽然提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农村工副业仅活动于自然经济的范围内,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农村工业更遭厄运,被当作“唯生产力”和“资本主义”批判,错误地认为农村搞工业是不务“正业”,“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迈不开学大寨的步”。1975年冬进行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从事工副业活动的农民,普遍受到批判。对少数从事工副业活动的生产队,被当作“资本主义土围子”,重点批斗。春店公社张寨大队前张寨2个生产队因织罗底、张罗,县路线教育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进行重点“教育”,一个生产队长、共产党员张金义被批判,含冤死去;一个生产队长张化彩被逼迫出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焕发生机,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冲破农业的禁锢,务工、经商,投入商品经济的改革大潮。1982年后各种形式的村办工业、联户合作工业、个体工业不断涌现和壮大。1985年末,全县村办工业103家,其中轻工业27家,重工业76家。在村办工业中粮食加工业4家,饮料酒酿造1家、、饲料工业1家、纺织工业1家、缝纫业3家、木制品业6家、锯材加工业1家、家具制造业2家、水泥制品业6家、砖瓦制品业69家、金属制品6家、其他工业3家,从业人员1843人,固定资产原值129万元,当年工业总产值64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32万元,上交税金20万元,利润总额103万元。农村合作经营工业2125户,其中轻工业1825户,重工业300户;从业人员16149人,自有资金532万元,营业额2996万元。上缴税金79万元。农村个体工业8170户,其中轻工业7720户,重工业450户;从业人员30304人,自有资金764万元,营业额5873万元,上交税金101万元。城镇个体工业358户,全部为轻工业,从业人员931人,自有资金130万元,营业额323万元,上交税金14万元。
1965—1985年工业企业单位数

1965—1985年工业总产值及其构成

1985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构成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