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自然河道有淠河、汲河、丰乐河等,县内计长278公里。这些河流,上游比降大,中、下游比降小,每逢暴雨季节,洪涝成灾。建国前,农田灌溉,主要靠塘、堰、沟、坝。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失修,普遍淤浅渗漏,蓄水量小,丘陵山区曾有“碟子塘,筛子底,三天不雨见塘底”的说法,故又常遭旱灾。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水利建设。1950年到1957年,一面组织数万民工远征治淮;一面动员大批劳力进行内修,共兴建、改建和维修蓄水工程70821处,其中塘4300口、堰6247道、沟421条、坝59853座,总计蓄水量2.8亿立方米。同时,还在淠、汲、丰三河沿岸筑堤防,做到兴利和除害并重。1958年始,本县治水工程进入高潮,和邻县人民共同开挖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人工河,使水利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淠史杭工程是以大别山区淠河上游的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和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水库为水源,以灌溉为主,结合航运、发电、养鱼和城市供水的大型综合利用工程。淠史杭灌区分为淠河灌区、史河灌区和杭埠河灌区。在本县范围内,三个灌区共有总干渠、干渠5条,计长209.7公里,已做土石方5599万立方米;干渠4条,计长92.7公里,已做土石方251.9万立方米;支、斗、农渠纵横交错,共1071条,计长2838.3公里。已做土石方1325万立方米。各级渠道合计1080条,总长3140.7公里,已做土石方7175.9万立方米。各类主要建筑物5115座,本县终期设计灌溉面积168.8万亩(包括六安市)。70年代后,在续建淠史杭工程,使之配套成龙的同时,还修建小水库400座,以增加调节量。至1986年底,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28.78万亩(其中保证灌溉面积72.67万亩),占全县水田总面积的85.4%。旱涝保收田72.27万亩,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O.58亩。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