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军某部路过本县,曾在蓝家坟广场(现文盛街灯光球场)放映纪录片(黑白、无声),因是第一次放电影,盛况空前、广场上挤满观众,散场时挤倒一堵墙,砸伤多人。1951年春,省流动电影放映队首次来县放电影,时来时去,放映时间不固定。1954年第一次放映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5年9月,省派第19电影放映队驻霍山,不久划归县管。1957年,省152、216电影队先后来县,10月成立“霍山县电影俱乐部”,1959年初改为“霍山县电影院”。此后,陆续成立4个流动放映队。2月“霍山电影联队”成立,后改为“霍山县电影管理组”,1968年改为“霍山县电影管理站”,同县电影院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文化大革命”中改名“毛泽乐思想电影宣传站”,因许多影片被当成“毒草”查封,放映极不正常,经济收入锐减,人员工资靠财政退库。电影队的人、财、物三权下放给公社管理。1970年,站、院恢复。1980年12月,撤销电影管理站,建“霍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由县文化局和地区分公司双重领导,辖4个区电影管理站,1个国办电影院,两个集体电影院,6个工矿放映单位,6个国办电影队,并负责管理全县联户、个体放映单位。公司设业务、技术、财务三股。1982年9月,新城中兴路3层办公大楼竣工,占地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980平方米。
一发行
1975年前,影片发行权归地区分公司,1975年8月,16毫米和8.75毫米影片发行权下放给县电影管理站。1985年,县电影公司受地区分公司委托,代理发行35毫米影片。16毫米影片由县公司按月编制发行计划,发到放映单位。各放映单位根据计划接送影片,定期放映。县公司库存影片和8.75毫米影片不列入计划,挂牌由各放映单位选择使用。按天计算片租。35毫米影片,由地区分公司编制发行计划下达县公司,县公司根据各地情况排片。县公司没有影片拷贝使用自主权。
二放映
1957年10月,县成立电影俱乐部后,城关电影放映正常。1958年,诸佛庵电影队成立,农村电影放映开始向普及方向发展,到1985年,全县有100多个放映单位,普及到全县农村。
(一)电影院:
县电影院1959年“霍山县电影院”成立,将原电影俱乐部用的35毫米日本产移动式提包机换成国产长江牌F1—35毫米提包机。文教局把座落文盛街的容纳400多人的、有7间草房的小戏院,划给电影院使用。片租实行拆账分成。1963年,县政府拔款7万元,把草房改建成有800多座位放映厅的电影院,1965年竣工后,安装“松花江5501型”放映机,声光效果俱佳。1985年更换放映机光源,炭棒改为氖灯,并第一次放映立体电影。
星光电影院1982年,地区文化局批准城关镇集资的小集体性质的星光电影院动工兴建,1984年竣工,占地约6000平方米,放映厅有1142个座位,门楼宏伟壮观。使用井冈山104型35毫米放映机,1985年,改用松花江5505型35毫米放映机。
(二)电影队国办电影队全民性质的电影放映单位。全县有7个国办队分布在较大的集镇上,有固定场所,能经常售票放映。以诸佛庵电影队的放映场所——诸佛庵影剧院的规模最大,放映厅有600多座位,使用35毫米放映机。1985年开始放映立体电影,是全省第一个放映立体电影的农村电影队。其余6个队使用16毫米放映机。厂矿电影队工矿、企业自办的放映单位,主要为本单位职工不定期放电影。全县有6个,都有固定放映场所。县电影公司安排影片,收片租。其它电影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体办、联户办、个人办电影放映队如雨后春笋。1985年底,全县有区办队两个,乡办队12个,村办队1个,联户办和个人办电影队,高峰时有80多个。使用的放映机大多是8.75毫米,少数是16毫米。流动放映的多,或卖票,或包场。影片由电影公司安排,并收片租。
上一篇:第三节 戏曲
下一篇:第五节 图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